高福英
(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 山东广饶 257300)
结缔组织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包括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干燥综合征等,患者往往合并有较多并发症,其中肺动脉高压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1]。但是,由于患者早期临床表吸纳不明显,因此容易被医生护士忽视,而当临床症状出现后,其临床治疗已经较为困难[2]。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对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电图是否存在改变,是否有助于诊断出肺动脉高压,其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其中包括系统性硬化症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8例,多发性肌炎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1例。系统性硬化症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在28~56岁之间,平均(41.27±4.97)岁。系统性红斑狼疮28例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在30~58岁之间,平均(41.99±4.08)岁。多发性肌炎13例中,男性7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在31~59岁之间,平均(41.04±4.55)岁。类风湿性关节炎21例中,男性14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在30~57岁之间,平均(41.37±4.01)岁。各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有原发性的心肌病、诊断不明等患者。
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MAC1200多功能心电图机,其纸速为每秒25mm,且电压为10mm/mV。检查时患者采用平卧位,常规进行12导联连接。
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均有改变,主要为肺动脉高压的变化,表现为右心室和右心房肥大。
其I导联S波振幅的绝对值在(0.62±0.27)mV,V1导联的R波振幅为(0.91±0.77)mV,V5导联S波振幅的绝对值为(0.88±0.57)mV,aVR导联R波振幅为(0.32±0.14)mV,V1导联R/S为(1.66±0.27),I导联R/S为(0.75±0.59),V5导联R/S为(1.98±1.22),Rv1+Sv5值为(1.74±1.02)mV,II导联P波的振幅为(0.19±0.04)mV,II导联的P波宽度为(116±17)ms,QRS间期为(96±15)ms,Q-T间期离散度为(441±35)ms,QRS电轴为(110±41)°。
结缔组织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机制尚不清楚,其病理改变与原发性的肺动脉高压相似[3]。患者出现有血管内膜增生、中层增生、外膜增厚和平滑肌的肥厚等。患者血管收缩,其肺血管壁发生重组,且伴有原位血栓的形成。患者肺动脉血管痉挛性收缩,导致肺部血管阻力增加,反复对肺部组织产生缺氧性损伤[4]。此外,患者肺部小动脉的血管壁内膜会有纤维化,导致其管腔狭窄、肺部小动脉栓塞、小血管炎症持续存在等[5]。
使用心电图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患者主要为右心房的肥厚和右心室增大,其敏感性较高。患者I导联S波振幅增大,QRS电轴及Rv1+Sv5值均较高,其中I导联S波振幅增大在0.21mV以上,其QRS电轴上升在87°以上,Rv1+Sv5值升高在0.76mV以上可作为诊断参考值。我院本次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其各指标的平均值均与正常值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更加说明了心电图对结缔组织病患者心肌改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除此之外,我院在患者心电图表现中还发现,结缔组织病患者还存在有低电压、窦性心动过速、心包炎、早搏等情况,但是其发生率较低。
总之,结缔组织病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主要以肺动脉高压为主,有助于临床对此并发症进行诊断,其临床应用方法简单,患者无痛苦,并可以反复操作,值得在临床应用。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心电图检查等,为患者进行辅助的诊断,分析其心脏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给予更好地治疗。
[1] 赵勤华,徐希奇,荆志成,等.心电图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8(4):346~349.
[2] 闫慧明,郭静,王永福,等.抗心磷脂抗体在结缔组织疾病合并心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6(3):34~36.
[3] 徐晓旭,张铁山,胡颖,等.老年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表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709~1710.
[4] 雷小妹,李守新,胡绍先,等.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18例临床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3):402~405.
[5] 罗雯,李沛霖,李扬,等.结缔组织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致心功能不全及其治疗[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8,2(4):28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