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马立强,许永妙
(浙江省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桐庐 311500)
桐庐县位于浙西北部,气候属亚热带南缘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山地资源丰富,土壤以黄壤亚类的山地黄泥土为多,一般有机质、氮、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含量低,pH值在4.3~5.5之间,茶树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3767hm2,其中海拔400m以上的茶园有1000hm2,茶树品质优良,属自然生长,具有内质优越,无污染的特点。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茶业资源,为桐庐县名茶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2050t,生产总值1.78亿元,其中名茶雪水云绿产量达265t,生产值1.15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4.61%,名茶产业在桐庐县茶产业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名茶雪水云绿在国际、国家、省、市历届名茶评比中均获金奖,也是全省唯一连续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的名茶。尤其是近几年来,桐庐县通过品牌整合,规范管理,扩大宣传,品牌优势更为显现。然而,随着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地对茶产业的扶持和品牌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周边县市茶叶产业异军突起,虽然桐庐县是针形茶的鼻祖,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优势与困难并存,发展中有诸多“瓶颈”亟待解决。就提升桐庐茶产业作如下综合分析和思考。
有以鸠坑种为主的品种优势,有“雪水云绿”名茶的品牌优势。雪水云绿名茶2007年就已荣获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2008年7月又成功注册了“雪水云绿”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自2005年以来,桐庐县全面实施茶树良种化工程,县里单独出台了扶持政策,加大力度推进良种的发展。几年来,共引进龙井43、龙井长叶、浙农117、中茶108、黄金芽、白玉1号等多个茶树良种,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 650hm2。
茶叶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质的提升就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茶叶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从2005年起,桐庐县开始实施茶厂优化改造工程,包括了茶厂环境、厂房加工设施等硬件的改造及茶叶加工过程的控制和茶厂内部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等,通过“重建一批、淘汰一批、改造一批”的原则,目前已建立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厂3家,改造茶厂35座。推广名优茶生产机械1280台,名茶机制率达98%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展示桐庐县名茶拓展市场、提高茶叶的声誉和知名度,打响“雪水云绿”品牌,推进茶产业升级。近几年,一是积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精心策划组织或参与国内重大茶博览会的展示展销、名茶评比活动,使“雪水云绿”茶在茶博览会名茶评比中屡获金奖。二是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电子屏幕广告等进行大力宣传。三是举办多种形式的敬老茶会及组织企业、农户走出去考察取经学习,使名人名茶效益不断涌现。
在分析优势的同时桐庐茶叶也存在着品种单一、茶树良种率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采摘技术工缺口大、市场拓展不够、茶综合利用率不高、茶叶市场竞争无序等制约因素,急待研究解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打响“雪水云绿”品牌为主线,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推进茶叶生产经营的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在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下,积极探索茶叶生产发展的科学途径,合力提升桐庐茶产业。
一是主打桐庐县名茶的主导产品,对按标准化生产、品质好、产销量大、信誉好、知名度高、产业带动力强、本县茶农受益面广的雪水云绿名茶,要重点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二要拓市场,鼓励名茶企业将产品打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将产品进入大型超市,知名茶店并开设专卖店。在各大城市召开产品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宣传促销活动。三要加强品牌整合力度,努力打造消费者心目中的名牌产品。联合各职能部门加大对达不到国家茶叶生产标准的企业和不符合标准质量的产品的查处力度,保护重点企业的合法经营,支持企业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
该县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以生产“雪水云绿”名茶为主,而且占85%以上,该茶的鲜叶采摘要求较高,均以单芽为主,因而采摘工及采摘劳动强度较大,茶叶产量提升较慢。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日益紧缺,生产单一的名茶已成为桐庐县今后茶叶发展的“瓶颈”,而多茶类开发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桐庐县茶类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要因地因需开发其它茶类,围绕市场以销定产,做到市场需要什么茶,就生产什么茶。如瑶琳姚村的喻卫国自2006年引种白玉1号,2011年已有颇丰的收益,已开采的9hm2白茶基地产值达到6500元/667m2,体现了良种茶园的优势。同时要充分挖掘现有茶叶潜力,开发利用好夏秋茶资源,根据不同的区域,继续做好清香型绿茶、有机蒸青茶及红茶类的精深加工,以保障茶农收入稳定增长。
要用足用好政府扶持茶产业的政策。针对桐庐县茶树老化、茶叶品质下降现状,茶树更新、加快茶园良种化建设势在必行。同时继续推进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及夏秋茶采制机械化工程,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茶园基础设施的改善,茶园培育管理无害化操作,推广应用无公害茶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利用诱虫灯等物理防治技术,从而达到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化肥农药带来的污染,改善茶园茶厂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设计茶厂,制订厂内生产加工标准,鲜叶收购标准,对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环节实施质量可追溯制度,鼓励企业开展QS、无公害茶、绿色产品、有机茶论证。走绿色茶产业之路,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保证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茶产业要真正产生经济效益,一定要通过市场这一中间桥梁,建市场、拓市场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桐庐县虽有一个茶叶交易市场,但因面积偏小,内部设施不够合理,入场企业不多,着眼于长远,必须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专业综合市场。融茶市场交易、茶产品检测、茶技术研发、茶人才培训及茶文化交流功能为一体,培养壮大营销队伍,鼓励和引导茶农走向市场,同时能吸引全国各地的茶商前来入户。使之成为该县茶产业提升发展的平台、展示推介的窗口,营销交易的桥梁和茶文化休闲的乐地,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繁荣。
充分挖掘桐庐茶文化,提升茶叶品位。茶文化的研究和弘扬是保障茶产业经久不衰的不二法门。茶叶产业是所有农业中文化参与表现的最充分、最强烈的产业,茶文化对于茶产业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推广茶文化,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和增值作用,对茶品牌的提升是最好的宣传手段。同时,茶产业的发展会更加促进茶文化的兴起、繁荣。该县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应努力挖掘茶文化内涵,积极营造制茶、品茶、茶艺等文化气氛,提高茶叶文化品位。同时结合该县潇洒桐庐旅游强县的知名优势,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的地方,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同时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推动桐庐茶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