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全,包健杰,刘卓也
(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110003,沈阳)
辽宁省地貌结构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山地、平地、水面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8%、33%和9%,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布于东西两侧。地貌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辽宁省是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近年,受极端灾害性天气及经济社会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山丘区洪水、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毁,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山洪灾害已成为辽宁省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强山洪灾害防治也成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2010年7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和水利部统一部署,辽宁省于2010年8月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完成2010年、2011年共计42个试点县(市、区)的建设任务,并在2012年汛期发挥了巨大的防灾减灾效益。
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辽宁省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区)共有52个,分布于13个市,除2010年汛前已建设完成的岫岩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凤城市3个试点县(市),剩余的49个县(市、区)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2010年度安排12个县(市、区)的建设任务,2011年度安排27个县(市、区)的建设任务,2012年度安排10个县(市、区)的建设任务。目前2010、2011年度的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投入试运行。2012年度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过程中,并将于2012年年底前完成建设工作。
目前,辽宁省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42个县(市、区)共建有自动雨量站840个、简易雨量站617个、人工雨量站97个,自动水位站194个、简易水位站232个、多要素气象站227个、乡镇视频会议系统824个、预警广播3 116套。全省共配备传真机848台、手摇报警器720个、锣42 862个、宣传手册165 425册、光盘录音带7 319个、明白卡447 925张、警示牌7 188个、宣传栏7 261个。
2012年8月上旬和下旬,辽宁省遭受了“达维”和“布拉万”两个强台风的直接影响,给部分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强降雨。8月3—4日,由于受“达维”外围云系影响,全省出现致灾强降雨过程。全省1 708个省级雨量报汛站中,降雨100 mm以上的雨量站661个,覆盖面积达6.7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6%。鞍山、营口等东南部地区出现特大致灾暴雨,形成3个暴雨中心且全部集中在山区,属历史罕见。岫岩、盖州、海城一带的最大点雨量为岫岩县李家堡子站511 mm,达500年一遇;辽阳、本溪一带的最大点雨量明山区任家堡子站338 mm,为200年一遇;宽甸、凤城一带的最大点雨量凤城市白云站289 mm,为200年一遇。
全省已建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在防御2012年汛期的强降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8月3日2时至8月4日17时,鞍山市岫岩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最大点雨量达511 mm。已建设完成的岫岩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系统共发出6次准备转移预警,岫岩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8月3日13时召开了紧急会商会议,决定立即在全县范围内转移受暴雨和山洪威胁的群众。4日凌晨,根据预警系统显示的降雨量及水位上涨情况,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判断大洋河、哨子河沿岸有暴发山洪泥石流的可能,所以组织居民进行了紧急撤离。4日上午,该地区降雨强度突然加大,山洪预警系统的广播站、手摇报警器等预警设备以及建立的群测群防体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广大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了预警信息,并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 关键时刻:2012年8月2日7时40分,辽宁建昌县
7月31日至8月2日,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突降暴雨,48小时内最大降雨量达232 mm。8月2日凌晨3时,在转移受山洪灾害威胁的群众过程中,发现宫山嘴水库大坝下游6 km与二道河交汇处有一滩地,上面有12名从事养殖的村民被围困当中,并且水位正在迅速上涨,被困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建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多次组织冲锋舟进行营救,但由于水流湍急,始终无法靠岸。葫芦岛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协调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进行直升机救援,但由于无法确定救援位置,救援工作遇到严重困难,情况万分紧急。这时,建昌县防办工作人员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GIS电子地图上迅速对该地点进行了查询和坐标定位,并将精确坐标数据报至直升机救援小组。清晨6时,救援直升机通过县防办提供的坐标,起飞营救,7时40分,救援行动圆满结束,12名被困人员全部被顺利救出。在这次营救过程中,建昌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所提供的精确经纬度坐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救援小组顺利找到受困人员创造了条件,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在2012年汛期切实发挥重要的防灾减灾效益,经过总结分析,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结合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辽宁省于2012年汛前下发了《关于加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运行检查开展模拟演练确保发挥防灾减灾效益的通知》,要求各地对已建的各类非工程措施运行状况开展全面细致的检查。主要检查监测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各个部分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信息传输是否快速高效,基础数据是否全面准确,软件操作是否熟练,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督促各地积极开展非工程措施模拟运用演练工作,从自动雨量站模拟不同量级的降雨开始,逐步进行预警发布、应急响应、转移安置等一系列的演练,检验系统应用效果,熟练系统操作和处置程序,为实际应用积累经验,确保在关键时刻及时监测预警,正确响应和有效避险转移。全省13个市防办、42个县水利局均按照省里要求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群测群防体系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了模拟演练,全省840处自动雨量站、194处自动水位站、227处多要素气象站都进行了模拟测试,参加模拟演练总人数达2 100多人。
2012年汛期全省各地根据实际降雨情况累计发布山洪灾害预警393次,其中Ⅰ级预警40次,Ⅱ级预警55次,Ⅲ级预警298次,各地共发布山洪灾害预警短信6 840条次,启动预警广播1 379次,使用传真机发送预警文件2 114次,利用手摇报警器、铜锣等设备发布预警信息550次,42个县(市、区)共召开山洪灾害防治专题视频会议26次。
在2012年汛期的几次强降雨过程中,全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所在的42个县(市、区)均及时启动相关预案,调用各类抢险运输设备,动员各种社会力量进行群众转移躲险。据统计,全省2012年防御山洪灾害累计转移37.47万人,其中降雨强度大受灾严重的建昌县转移8万人,大石桥市转移5.8万人,辽阳县转移5.7万人。8月1—7日,北票市普降中到大雨,北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组织6个防御山洪重点乡镇成立现场指挥领导小组,对受山洪威胁的群众进行转移避险安置,并抽调干部群众1 200余人组成应急抢险队伍,对危险地区进行拉网式不间断排查,各村应急抢险队全部集结待命。6个乡镇共出动宣传车20台,发放宣传单4 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横幅100余幅,不间断进行宣传预警,在山洪易发区及重点河道两侧设置专人看守,紧急转移疏散群众226人。
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各地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已建的各类监测站点实时掌握区域内的水雨情动态变化,并结合本地区设定的预警指标值,利用已配备的短信群发器、无线语音广播、手摇报警器、铜锣等预警设备,及时告知受威胁地区群众提前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和人员转移准备,做到了监测准确,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科学,避险有效,切实地保障了山丘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1]李晓明,刘永林,谷长叶,等.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R],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