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娟
镇江解放军第359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镇江 212000
颈静脉球体瘤是一种起源于化学感受器的血管瘤样肿瘤,也称为非嗜铬性副神经瘤或化学感受器瘤、鼓室体瘤等。临床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轻度传导性耳聋和耳部闷胀感,晚期可出现多组颅神经的症状。分为四型,颈静脉球体瘤I型:肿瘤较小,限于颈静脉球、中耳、乳突,颈静脉球体瘤II型:肿瘤侵犯至内听道下方,可有颅内侵犯,颈静脉球体瘤III型:肿瘤侵犯岩尖部,可有颅内侵犯,颈静脉球体瘤V型:肿瘤超出岩尖至斜坡或颞下窝,可有颅内侵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在耳鼻咽喉科极为少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九医院耳鼻咽喉科近2年来的2例典型病例作如下汇报。
例1:女,31岁,因”左耳搏动性耳鸣伴听力下降4月余”于2010年10月入院,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搏动性耳鸣,与心跳声一致,伴有听力下降,无头痛、眩晕,检查见左耳外耳道内、鼓膜前方肉芽组织,粉红色,鼓膜未窥清,音叉试验(512HZ):RT(R)AC>BC,(L)AC下降,BC>AC,WT偏左,电测听检查提示:左耳气导下降,骨导正常,
例2:女,56岁,因“左耳搏动性耳鸣、耳闷伴听力下降5年,加重6月”于2011年5月入院,患者于06年发现左耳耳鸣,耳鸣与脉搏频率一致,间断发作伴耳闷,给予耳屏按压后耳闷症状缓解,曾在外院诊断为“神经性耳鸣”给予口服“呋喃硫胺 甲钴胺片”等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2011年1月患者感症状加重,听力下降明显,无眩晕,检查:鼓膜完整,左耳透过鼓膜可见鼓室粉红色肿物阴影,鼓膜膨出,音叉试验(512HZ):RT(R)AC>BC,(L)AC下降,BC>AC,WT偏左,电测听检查提示:左耳气导下降,气导平均值为50 dB,气骨导差为30 dB,MRI提示:左耳鼓室、乳突高密度阴影。
2例均在全麻下行左耳乳突根治术,术中见鼓室内新生物充满,与听小骨界限清楚,未包裹听小骨,帶蔕,血管钳夹住新生物蒂部,取出,鼓室底部可见搏动性出血,术后给予碘仿纱条填塞术腔,术后2周抽出填塞物,搏动性耳鸣消失。
搏动性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无明显提高,术后病理报告提示:颈静脉球体瘤,术后2个月见中耳乳突腔干燥,随访未见复发。
颈静脉球体瘤是颈静脉鼓室副神经节瘤的统称,沿舌咽神经鼓支,迷走神经耳支、鼓岬部以及鼓室黏膜下有分布,最常见的症状为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外耳道出血,周围性面瘫和后组颅神经受累等症状,耳镜检查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耳聋,因为本病比较少见,早期局部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被误诊为中耳炎、神经性耳鸣等,因此对于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及耳闷为主诉,体检发现中耳有红色肿物的患者需要考虑颈静脉体瘤,不能盲目穿刺或取活检,可以行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的范围,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大,对术中出血要有足够的认识,术中要保护面神经,以免术中损伤面神经引起面瘫,因本组2例病例肿瘤局限于鼓室,施行乳突根治术,术后效果好,术后随访未见复发。
[1] 张治平,齐志勇.颈静脉球体瘤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4):509.
[2] 黄钦辉,林丹琪,等.中耳颈静脉球体瘤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J].医学论坛杂志,2010,7(3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