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李 鹰
2012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为中心,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水法规体系,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完善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提升水利社会管理能力,维护和谐有序的水事秩序”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水利法治工作,全面提高水利依法行政水平,取得了重要进展。
以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的行政法规为重点,大力开展水利立法工作。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审查修改工作,不断完善草案,为尽快出台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修订草案经部务会审议通过,已报送国务院审议。加快《农田水利条例》的起草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节约用水条例》《农村水电条例》《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论证起草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等部规章的审查工作,已提请部务会审议,争取尽早出台。《黄河小浪底水库管理办法》《长江河口管理办法》等一批部规章的审查修改工作顺利推进。加强水利立法顶层设计,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了《水法规体系总体规划》。
高度重视与水利相关的立法项目的协调工作。部分国家立法项目涉及水利事业长远发展,工作责任重,协调难度大。在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细致研究和有效协调,维护了法制统一,切实保障了水利部法定行政管理职责有效履行。
不断加强水行政执法体制建设。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制定《水利部关于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的实施意见》并印发各地,指导、推动各地不断创新执法体制机制,全面开展水利综合执法工作。
着力推动水政监察队伍能力建设。完成《全国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能力建设规划》《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装备建设标准》的编制以及2013年相关单位和地区水政监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工作,持续推进执法能力建设。
大力开展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为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全面整改、现场检查、分类处理、跟踪监督、抽查指导等步骤,组织各地、各流域开展深化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加快违法违规案件整改,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水利部组成4个抽查组,对各地专项执法检查活动进行检查督导。专项执法活动成效明显,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执法保障。
大力开展2012年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为及时化解水事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各地、各流域于2012年4月至9月集中开展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对水事矛盾纠纷敏感河段进行了全面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解决。排查期间,各地、各流域调处了一大批重点水事纠纷。以维护北京周边地区正常水事秩序为重点,建立应急信息共享和快速处置机制,提高了水事矛盾纠纷应对能力。通过各地、各流域有效工作,重点水事纠纷敏感区域水事秩序基本可控,全国水事秩序总体良好。
圆满完成第六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按照国务院第六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要求,水利部积极配合大局,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切实做好沟通协调,完成水利行政审批项目第六轮清理工作,取消水利行政审批项目10项,合并2项行政审批为1项。目前,水利行政审批事项共52项,行政审批项目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宗旨,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救济和监督功能,深入研究和把握行政复议工作的内在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公正办案。2012年水利部受理的所有行政复议案件全部办结,维护了申请人合法权益,保障了被申请人合法合理行政,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大力开展水法修订实施10周年纪念活动。2012年9月18日,水利部和全国人大环资委在京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实施10周年座谈会”,全面总结水法修订实施的成效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水法修订实施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中引领推动和促进保障重要作用的认识,更加积极有效推进水法及各项水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作重要讲话。水利部和各地水利部门围绕水法修订实施10周年广泛开展水利法制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水法治观念和水忧患意识。
集中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以“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组织全国水利系统开展了纪念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活动。陈雷部长在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发表署名文章。水利部举办水利法制宣传电视片《人·水·法》第五集首发式,邀请国务院法制办农林司有关领导为水利部全体公务员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各地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以提高政策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目标,切实加强政策研究管理。围绕水利中心工作,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为重点,编制了2013年水利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加强政策研究过程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大纲审查、中期成果检查和最终成果验收制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研究成果质量。积极探索政策研究成果统一管理和推广应用机制,政策研究成果对水利决策和管理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建设了政策研究项目管理数据库,为规范管理和促进成果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的十八大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关于法治的论述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领域。报告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求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水利法治建设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利政策法规工作必须全面学习和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目标下,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各项要求,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坚持不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深入普法,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大力加强水利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水利法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中的引领推动和规范保障作用。
2013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将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目标要求,以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大力加强水利法治建设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水管水,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是以完善水法规体系为载体,进一步加快水利立法工作进度。配合法制办做好《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修订)》的审查修改工作,争取早日出台。加快推进《农田水利条例》《节约用水条例》等行政法规的论证起草和部规章的审查修改工作。继续做好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答复和协调相关工作,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
二是以增强执法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工作力度。按照《水利部关于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的实施意见》要求,大力推进水利综合执法,着力推动将水政监察队伍逐步纳入公务员队伍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切实改变水政监察队伍性质、编制与所承担的职责不相适应的问题。印发《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装备建设标准》,稳步实施《全国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能力建设规划》,强化水政监察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活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
三是以隐患排查化解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更加注重源头控制,实施分类处理,组织开展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及时解决水事矛盾隐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水事纠纷,加快调处进程,加强对处理意见、调处协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暂时难以解决的水事纠纷,严防事态扩大,有效防范因水事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着力做好北京周边地区水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确保北京周边地区社会稳定。
四是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做好水利依法行政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精神,编制并公布水利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录,明确水利行政许可审批实施依据。加强对水利部实施的行政许可行为的管理,对行政许可行为认真进行合法性审查,完善审批事项事后监管机制,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状况。
五是以充分发挥救济监督功能为目标,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能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宗旨,引导群众合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及时发现并依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深入研究和把握行政复议工作的内在规律,采取措施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加大调查力度,公正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提高办案质量,解决申请人合理诉求,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切实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六是以促进学法用法为目的,进一步提升水利法制宣传教育水平。开展水利“六五”普法中期检查工作,周密部署,强化督导,切实提高水利普法成效。精心组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发行纪念“世界水日”邮票,举行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加强水利法治文化建设,打造法制宣传精品。
七是以强化应用支撑为引领,进一步提高水利政策研究的实效性。以提高政策研究的针对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为目标,加强政策研究项目立项管理和过程管理;以提高政策研究成果应用水平为目标,加强政策研究成果管理,建立政策研究成果推广和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