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水教育体系的建构: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为例

2012-08-15 00:43:59马燕燕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水利特色学校

马燕燕,闫 彦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杭州 310018)

1 特色教育的含义

特色教育具有独特性和时代意义,是经实践所检验的具有较长时间特性的校园文化.特色教育也是一所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具有关校本属性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哲学观的体现,是具有学校个性符号的师生风貌、品行、行为等的内在支撑.学校特色教育在追随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中不断提升,成熟的特色教育应体现人类的普世价值观,通过长期的探索教育模式,形成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潜力,以时间的积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理念、育人宗旨、价值追求、整体风格和校园文化,最终实现精、气、神的有机统一.

学校的特色教育最终的体现不是硬件,而是各种无形资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口碑.从营销角度讲,口碑的形成来自于长期的声誉积累,而一个学校的声誉无非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另一个来自学生层面主要是学生的德与能.一个品行操守优秀,专业技能强的学生往往能赢得企业的信赖,通过长期的积淀,只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使得企业对学校学生评价的一致的认知,则再经过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最终形成学校在社会中的整体形象.

2 特色水教育的理念及水文化研究的意义

水教育的定义,是人们在长期的水事实践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教育,水教育是在各种文化教育中以水为核心的总合,其教育范畴以人与水在互动中所形成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与水有关的印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是水教育概念提出的初衷,人水和谐是水教育的核心.

水文化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型的人文科学,开展水文化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也孕育了丰富的水文化,中华文明与水密不可分.人们把黄河称为中化民族的母亲河和摇篮,孕育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滋润着中华大地.水是人类文明之源,也是中华民族之源,而水文化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水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价值关联角度而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决定了水的宏观走向和价值取向,而水同时也在一定条件下反哺政治、经济及文化.

(3)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显得日趋更加重要.为了在社会上真正地把水利事业的形像建立起来,就应该不仅在物质形态上(如水事活动、水利工程、水利效益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在精神形态上(如价值观念、法制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也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4)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资源,没有水便没有农业,而农业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基础,水既影响人类的生存,也影响人类的发展.人类在利用水和治理水的过程中,以水为载体,营造了丰富的水文化,借此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对水的认识,不仅要看到其自然属性、经济属性,更需要看到水的社会属性,水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5)水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十分悠久,又具勃勃生机文化形态.在近代的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由于过多地注视水的要素这一特性,忽视了水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得长期以来,人们简单地将水利和水利工程等同起来,而没有充分意识到人们在治理水和利用水过程中沉淀和积累的理念、精神、艺术、诗歌等范畴的水文化,使得水文化魅力和丰富内涵为社会所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知的深化,对水文化的要求日益提高.

3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特色水教育的建设实践探索

3.1 特色水教育的定位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隶属于浙江省水利厅,由省水利厅与省教育厅共同管理,是一所以工科门类为主体、水利水电为特色的应用型高等院校.特色教育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一种教育,是长期坚持和利用自身优势和潜能的结果,是一种沉淀,它是学校的战略性选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1)特色教育具备其独特性,即学校在坚持学校的共性的基础上,延伸出的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它来自于学校的长期积累,具有独特的风貌.(2)特色教育具有先进性要求,特色教育是有质量、高水平的特色教育,要求符合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教育质量,特色教育科学研究也处于领先的地位.(3)特色教育具有科学性的特性,即七教育模式、教育方针、教育内容都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浙江省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中第四项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形成人人“安全用水、节约用水、生态用水、文明用水”良好氛围,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浙江特色水教育课.通过水教育,培育人,塑造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

3.2 健全机构,深化特色教育意识构建特色水教育教学模式

从2005年起,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决定创办特色水教育课程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特色水教育的创建工作.多次召开班子会议、水教育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有关特色水教育的创建工作.为了使特色水教育课程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领导着手一系列准备工作,通过内引外联,大胆启用特长.水教育的推行对提高全民“知水、爱水、节水、护水”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发展提供舆论环境.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以“教化、怡情、体验、服务”为宗旨,采用“导学、赏学、促学”的方式,通过持续、深入、有效地开展水教育,力求达到如下三项功能.

(1)通过特色水教育,树立人与自然相处的哲学和价值观;(2)通过特色水教育,培养人们亲水、爱水、节水、护水的意识;(3)通过特色水教育,深化人水和谐的理念,注重协调水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水教育的建设中,不但强调教师要挑大梁,还组织学校里的水利工程、水文化、水资源、水利经济等不同专业的老师参与课程的研究和设计.学校还邀请了浙江省水利厅的专家和领导一起参与特色水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采取辅导教师的形式,利用一线水利工作者的丰富的工作经验,言传身教,传达水文化及其价值观,这些人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资源,也为学校的特色形成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以教育科研为重要渠道,为特色水教育开发相关素材,包括各种与水有关的书刊和多媒体素材,促进与引导相关教师开展特色水教育的理论研究,探讨特色水教育的规律.开展特色水教育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实现专业教育与特色水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的特色水教育能力.以特色水教育教师群体的建设为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同时投入必要的硬件设施,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色水教育课程,保障特色水教育的顺利运行.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经过学校领导和广大老师的努力,特色水教育课程提出了与浙江省水资源形势及教育体制相适应的特色水教育知识体系.课程采用图文并茂、散文写意的手法展示浙江水文化、八大水系;围绕浙江水历史的脉络,以古代及现代水利工程为载体,以水文化传承为主线,以人物为点睛,将古代的人物、工程、诗歌及碑文融为一体,将场面的写实与真实的效果图融为一体.实现由知识的专业性向科普性转变,由简单了解向系统学习转变,由零散活动向普及性的活动转变.改变教学模式,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以案例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真实性、演练性,培育学生培育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怀、“亲水、乐水”的情操[1].

特色水教育以“人水和谐”为突破口,以“智者乐水”为归宿,采取欣赏教学方式,以项目驱动,教师示范,学生参与的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注重人文素养,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实现情境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重在熏陶.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情境的设计体现欣赏性、先进性、实用性、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录像、现场参观、多媒体、视频系统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教学方法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工作法等教学的评价与考核采取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着重考核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营造水理念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本质和核心,独特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金子招牌,是学校的名片,它是全校师生长期共同创造、坚持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校园文化包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和视觉层,铸造校园文化,首先要明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优秀的校园文化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行为规范和人文修养为目标,以全体师生和校园风貌为载体,持之以恒,人人有责.而特色水文化则是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中具有独特性的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园文化分静态的物化的文化环境和动态的精神的文化环境.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在校园建设上精心设计,全力布局,打造一个以整个校园为一体的立体的、多彩的、具有学校个性和吸引力的教科书.学校典型的雕塑“水利今昔”从远古的龙骨车、李冰的都江堰到三峡葛洲坝水电站为主线,丰富多彩地表现了中国水利工程文明史.“融会贯通”艺术性的体现了大地、星云、流水和周围环境互动共生的系统.学校水文化基地的展示中心,通过浮雕、皮画、足简多种表现形式直观的向学生表述了浙江悠久的水历史和水文化.特色水教育精神的文化环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与水有关的活动来实现的.仅在2010年,学校就分别组织了“人水和谐”主题征文、摄影比赛;第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八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有青年志愿者注册活动及志愿护绿小分队成立仪式;开展水质检测比赛;在下沙各高校等地方悬挂横幅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等,进一步宣传开展人水和谐宣传,组织参观中国水博物馆建设现场等活动.这些活动极大的增强了全校师生对水文化的认识,和对校园文化的认同.

4 对特色水教育建设的思考

针对我国现阶段水教育的特点,实施特色水教育需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由口号式的倡导转变为扎扎实实的行动,由枯燥的专业学习转变为易学有趣的科普,由简单了解转变为系统认知,由零碎活动转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参与.

4.1 倡导有中国特色的水教育

在全社会中小学、大专院校开展特色水教育,以水利工作者和水教育研究专家学者为教师主体,传授水知识,普及水文化,培育水品质.以水资源、水警示、水科技、水工程、水诗歌、水法规、水人物等作为教学内容,实现特色水教育进课堂、进课表、进教材,注重欣赏教育和情感体验,项目驱动,实践认知.注重教师设计,学生参与,拓展视野,转变思维,增进素质,提升品行,树立水之诚信、水之品德,用于创新,厚积水之实践.

面向全社会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开展特色水教育工作[2].实现水教育进社区、进街道、进工厂.在全社会普及水知识,提升水认知,推广水文化,营造爱护水、珍惜水、保护水的社会意识.实现教育当代人,培育下代人的水危机意识,培养人水和谐理念,形成一种与水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4.2 倡导可视化的水教育方式

以水文化博物馆,水风景、水保护区、水生态示范地、水工程、水遗迹、水公园、水工具、水文化长廊等方式,全方位的建立具有教化、怡情、体验、服务的水教育科普教育基地.

4.3 创造互动式的水教育方式

通过举办各种参与性的特色水教育活动、庙会、节日、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青少年社会实践、歌咏比赛等多种形式丰富的水文化教育和普及活动,改变影响人水关系的陋习和观念,培养全社会亲水、爱水、节水、惜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水文化行为,实现人水和谐[3].

同时,要注重公众对于水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宝贵意见,最终拓宽公众获取水知识的渠道,带动群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4.4 创造经典水教育符号

在全国高职院校开设特色水教育课堂,将水教育纳入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一定学时的必修课;在其他专业开设特色水教育系列选修课;积极组织开展水教育相关的第二课堂,成立以水教育为特色的学生社团[3].在社会开设水韵大讲堂,让学生和公民接受水文化的熏陶,感悟水文化的魅力,欣赏水文化的史略,体验水文化的情怀,结识水文化的情缘,弘扬水文化的精神.

4.5 举办特色水教育研修班

定期举办水利机关干部特色水教育研修班,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水教育培训班和水利系统一般职工特色水教育学习班.通过水利行业开展特色水教育,使水利行业广大职工了解行业的文化和历史,提升水利行业广大职工的水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使水利行业广大职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新理念,并以其指导治水、管水、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建设法治水利、体现文化水利、营造生态水利.

4.6 拓宽水文化传播渠道

对学校现有图书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主题开发,建设水教育特色书架.依托网络资源,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将江海湖泊、水利工程等搬上网络,为水教育提供具有视觉冲击的传播平台.

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因此,水文化的传播除了运用传统的报纸、刊物、图书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优势,拓展水文化的传播渠道、丰富水文化的传播手段,提高水文化的传播效率,扩大水文化的影响.

4.7 借助文化创意产业传播水文化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水文化的传播可以充分借助这一东风,将水文化的普及和宣传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得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水文化的传播融入各种传媒产业,如影视、出版、游戏、动漫、会展等产业.拓宽水文化的传播渠道,增强水文化的传播力度和传播效果,进一步创造、发展和壮大水文化产业.

设计水教育旅游路线,将有代表性的水物质文化资源,如浙江的河姆渡遗址、跨湖桥遗址;通济堰、它山堰;新安江水电站、紧水滩电站、滩坑电站;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曹娥江大闸、舟山大陆引水工程;千岛湖风景区,生态河道;分蓄洪工程、抗台纪念碑、大禹陵公园,污水处理厂等地方,认真规划,增加水教育内涵,建成旅游景点和水教育基地.

中华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待水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用文化的眼光看待水,遵循水的自然规律,以各种方式普及特色水教育,充分利用媒介和丰富的形式有效地传播水文化,深入开展水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爱水、亲水、节水意识,人水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

[1]闫 彦.浙江特色水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1(8):164-166.

[2]甘 泓,张海涛.倡导有“中国特色水教育”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N/OL].2008-11-28[2012-03-05].http://www.nongjx.com/News/Detail/9280.html.

[3]金绍兵,张 焱.水利院校要重视水文化教育与研究[J].中国水利,2008(5):63-64.

[4]郑大俊.水文化研究与水文化教育须双轮驱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1-3.

猜你喜欢
水利特色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奇妙学校
水利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