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延平 曹延哲 闫利霞
胸腔镜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的一种新技术,其原理是在高清晰度电视显像系统直视下,经胸壁切口将手术操作系统置入胸腔,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恢复等优点[1],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将胸腔镜应用于肺癌根治术仍属于难度较高的手术,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实施护理措施,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对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以及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胸腔镜手术和肺部解剖结构的特点,总结出一套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呼吸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引流护理、肺功能训练等在内的系统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岁;病程在1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为8.6个月;Ⅰa期肺癌患者14例,Ⅰb期肺癌患者32例,Ⅱa期肺癌患者22例;术前给予CT、肺功能检查、纤支镜等检查,观察病情并排除严重呼衰、心衰等手术禁忌证。
1.2 系统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对患者是一种较大的创伤,患者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加上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新技术,患者对手术方式、效果等不了解,更加重了紧张恐惧情绪。护士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胸腔镜的原理、手术方法、达到的效果等,可向其介绍成功的病例,说明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使患者在心理上接受新的手术方式;向患者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正确配合治疗及护理的方法,使患者以稳定的情绪迎接手术。
1.2.2 呼吸道准备 对有吸烟病史的患者指导其戒烟,告知患者吸烟对手术的不利影响;术前3 d开始给予雾化吸入,以净化气道,为手术做好准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提高手术的安全性[2],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散步、慢跑、上下楼梯、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憋气及吹气球等锻炼方式,教会患者腹式呼吸锻、缩唇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督促患者每天练习。
1.2.3 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患者苏醒后给予半卧位,注意观察胸腔引流及水柱波动的情况;注意输液速度,保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防止肺水肿或者输液量不足;术后第2 d可适量进流质饮食和饮水,进食时注意保持颈前屈位,饮水用吸管,不可用杯子,防止发生呛咳或吸入性窒息;术后给予吸氧、雾化吸入和排痰护理,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按压两侧胸廓,减轻疼痛及防止伤口裂开;注意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做好引流护理。
1.2.4 肺功能训练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活动,慢慢增加活动量,促进肺功能恢复,指导患者术后改用腹式呼吸,提高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肺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护理效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4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术后平均拔管时间为51.32 h;平均住院时间为12.3 d;术后肺功能下降,约两周后回升,术后1月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新方法,具有切口小、胸廓稳定性好、对心肺功能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胸腔镜下手术术野较小,操作难度大,潜在风险较高,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呼吸道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引流护理、肺功能训练等内容,对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进行严密的护理和指导,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术前呼吸道准备及呼吸锻炼,可以提高呼气期肺泡内压力,促进肺泡内气体排出,使萎缩的小肺泡膨胀,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有利于胸廓的扩张,达到增加气体交换和弥漫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增加对手术的承受能力,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由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持续单侧肺通气,容易导致低氧合度,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术后呼吸道管理、引流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恢复,因此,系统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1]张倩.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576-577.
[2]杨彩芳.电视胸腔镜下早期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当代医学,2010,16(18):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