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马志明
(青海省大通县畜牧兽医站,810100)
中华环颈雉球虫病是由于寄生于肠管上皮细胞内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所引起,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雏雉。感染后的雏雉成年后多为带虫雉。临床特征表现为下痢,粪便中混有血液,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盲肠肠管显著肿大,充满暗红色血液。由于中华环颈雉野性强,喜斗,在短时间内因相互啄肛而大面积死亡,给养雉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防治球虫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但究竟哪一种药物防治该病效果既显著又安全,同时又能降低养殖成本,却没有统一的认识。为此,笔者自养500只中华环颈雉,用几种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通过临床试验和验证,旨在找出最佳防治药物和防治方法,以便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1.1 试验药物
1.1.1 球虫血痢散(又名磺胺喹噁啉钠可溶性粉,其主要成份是磺胺喹噁啉钠)。
1.1.2 中药方剂:常山300g、蛇床子100 g、大黄50 g、苍术60 g、苦参60 g、槟榔30 g、地榆炭60 g、白茅根60 g、柴胡60 g、黄连30 g,加水5000ml煎至2000ml 后凉冰备用。
1.2 试验动物:以自养的50日龄,体重0.8~1.0kg,发生球虫病且症状较为严重的80只中华环颈雉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1、2、3组为试验组,4组为对照组。
2.1 试验1组 用球虫血痢散按1:1000 比例拌料或按1:2000 比例饮水,每日1次,连用5日,每次加药前禁食禁水2 小时。
2.2 试验2组用中药方煎剂按每只雏雉10ml 拌料饲喂,每日1次,连用5日,每次加药前禁食禁水2 小时。
2.3 试验3组 用球虫血痢散与中药方煎剂联合应用,方法同上,剂量减半,每日1次,连用5日,加药前禁食禁水2 小时。
2.4 试验4组为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自由采食,不限饮水,饲养管理条件同上述3组。
4.1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单纯用球虫血痢散或中草药药物治疗雏雉的球虫病总有效率达85%~90%,故可用于临床实际中的预防药物,且交替应用,既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又可降低耐药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4.2 试验中上述两种药物结合应用总有效率达100%,建议在雉球虫病呈暴发流行时联合使用两种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3 中草药制剂既有驱虫与健胃作用,又有燥湿与凉血止血作用,治疗时可标本兼治,且中草药具有安全、绿色、无毒(控制好剂量)、使用方便、疗效好等优点,因此在实践中可作为防治中华环颈雉球虫病的首选药物。
4.4 当出现严重出血性球虫病时,除上述方法外,还应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A,可大大降低球虫病的死亡率并提高康复率。
4.5 中华环颈雉球病的发生与潮湿垫料、拥挤、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当有关。因此在温暖潮湿的天气应勤换垫料,保持圈舍干燥卫生。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