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7%~45%,晚期卵巢癌和外阴癌术后约45%发生DVT[1],除少数血栓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扩展至整个肢体深静脉主干,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长时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会并发肺梗塞[2]。现就本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探讨。
1946年,Virchows提出[3],静脉壁损伤、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DVT的3个主要因素。与其相关的高危因素近年来也备受重视,如年龄、恶性肿瘤、手术与DVT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1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分泌癌性促凝活性物质,导致肿瘤患者血液系统异常激活,容易发生DVT。同时还分泌纤溶活性抑制物,使血液中纤溶系统活性下降,不能及时有效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另外,恶性肿瘤患者高代谢产物腺苷二磷酸(ADP)增多,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是DVT形成的另一个原因[4]。
1.2 手术 手术后发生DVT与手术种类、创伤程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有密切关系。手术时间超过4 h者,DVT的发生率显著增加[5]。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区域多位于下腹部和盆腔,术中病灶组织切除广泛、盆腔淋巴切除(清扫)等牵拉刺激易加重盆腔内淋巴结周围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另外腹部手术增加了腹内压,使腔静脉受压,下肢静脉管径扩张,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回流减慢而淤滞,加之术后腹胀、肠麻痹和半坐卧位,又可致使髂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加大了DVT的发生[6]。
1.3 年龄 DVT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DVT的发病率明显升高。Warbel等的研究发现,发生DVT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8.4岁。80岁患者较30岁患者DVT的发生率可增加30倍。这是由于高龄患者合并较多的其他危险因素[7]。因此40岁以上住院患者应引起重视。
2.1 一般护理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以利于静脉回流。注意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以防室温过低致血管痉挛。
2.2 早期活动 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易发生DVT。早期活动可促进静脉回流,主要是膝关节伸屈运动及足踝主、被动运动,以增加腓肠肌泵的作用。为防止小腿肌肉长时受压,术后6 h内可被动按摩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2.3 穿刺护理 多采用上肢静脉留置针方式。在应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时,先稀释再缓慢滴入并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多次穿刺,如果必须反复穿刺抽血,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管的损害,采用留置套管针,穿刺后用肝素钠盐水封管,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下肢输液,尤其是左下肢,因为左侧髂静脉受到腹主动脉分叉和右侧髂动脉及腹股沟韧带的压迫,这种机械压迫不仅影响了左侧下肢静脉回流,而且对左侧髂静脉也是一种损伤,成为左下肢DVT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8]。
2.4 循序减压弹力袜的护理 弹力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医用产品,借助专业的压力梯度设计,由脚踝处逐渐向上递减,通过收缩小腿肌肉对血管加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9],减少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因麻醉和术后卧床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流瘀滞,确保下肢静脉血液的良好循环。穿着前应评估患者双下肢皮肤完整,感知觉、活动度是否正常。手术后选择规格尺寸对应的弹力袜,穿着平整无皱褶,将足趾外露,每2~3 h观察足趾颜色,触摸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倾听患者有无下肢胀痛等不适主诉;晚上脱下弹力袜后观察双下肢皮肤色泽、温湿度、有无水肿等,做好皮肤护理。在使用过程中协助患者进行双下肢常规被动主动活动。出院时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穿脱和洗涤弹力袜的方法。
2.5 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如番茄、洋葱、蘑菇、芹菜、海带、黑木耳等,这些食物均含有丰富的吡嗪,有利于稀释血液,改变血液粘稠度。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
2.6 给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凝及解痉药物,如潘生丁、小剂量的肝素等。严密观察术后阴道流血量、色,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征向,有无血尿、便血现象。
2.7 健康教育 详细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讲解术后局部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讲解DVT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生护士。
2.8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往往对手术预后都非常担心,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年轻女性担心手术会使自己丧失某些重要功能、影响夫妻关系等。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行心理疏导,给予专业性指导,减轻其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情不佳,会引起交感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10]。术前晚给予地西泮口服助眠。
综合以上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护理措施,44例患者中仅2例发生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仅为4.5%,明显小于文献报道的7%~45%。
[1]董彦亮.抗凝剂在防治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3):178.
[2]潘晓云,倪信乐,谢强丽,等.医用弹力袜预防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6.
[3]李晓林,卢伟杰,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1,15(1):39.
[4]辛绍伟,齐加欣,黄俊荣,等.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88-289.
[5]郭树平,孙玉琴,穆培霞.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2(6):619-620.
[6]崔继芳.颅脑手术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4):63-64.
[7]李友伟,李生伟.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32(1):1-3.
[8]张强.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5):263-266.
[9]杨秀芳,叶向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护理学杂志,2008,23(14):19.
[10]冯慧霞.综合康复护理对截瘫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护理研究,2007,21(4B):986.
[11]张小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