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胜
(贵州省石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55100)
肠炎是指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它是以消化机能紊乱,腹痛下痢或便秘,开始体温升高,过后转为慢性,有自体中毒为特征的疾病。
长期饲喂营养单一,多纤维和加工粗糙的饲料。加之饲养管理不良,如肌饱不均或饮水不足,或突然更换饲料以及突然改变饲养方式,致使肠道受损,津液损耗,饲料难以运化,大肠传导失职,这样损伤肠黏膜。
暑月炎天,出汗多,又饮水不足,以致肠燥热,津液渐耗,不能滋润肠道,肠道干涩,粪便硬结,停滞不动,引起肠黏膜出现炎症。病后体弱,由于阴虚和阴亏,气血不足,肠道虚弱,传导失司,导致肠黏膜发生炎症。
病猪食欲不定,消化不良,逐渐消瘦,可视黏膜苍白或略带黄色。主要以便秘和下痢交替发生,在肠兴奋性减弱时,出现便秘,在便秘过程中肠内容物发酵,刺激肠壁感受器,引起肠的频繁蠕动,因而发生下痢。病猪毛焦肋吊,有时因肠内充满气体,肚腹有些胀大。便秘时,肠音微弱,粪球干小;下痢时肠音高朗,粪便稀薄,其中混有黏液、脓汁或血液,并且带有气泡,有恶臭味。
3.1 鼻腭管穿刺
用猪保定器或一条绳子打一活结,放在猪的上嘴壳,用力一拉就把猪保定好,用开口器或木棒把口腔打开,用与鼻腭管大小相似鲜枝条或棕叶茎在切乳头两侧,眼角方向轻轻捻插,即可插入鼻腭管口,鲜枝条(棕叶茎)插入后,直至有受阻感为止,最后剪去外露部分,如有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枝条不取出,会自行脱落。
3.2 穴位埋植
在开风穴(第三、第四荐椎棘突间的凹陷中),大肠俞(倒数第一肋间,背最长肌之间的肌沟中)左右侧各一穴位。用毛剪把毛剪掉,用5%碘酒进行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用消毒过的小宽针在此处皮下作小口,形成囊状,用小勺取少量辣椒粉填满小囊,用粘贴胶布把口子贴上。
3.3 药物治疗
复合维生素B+ATP+Vc,混合肌肉注射。电解多维配冷开水口服。
3.4 典型病例
2009年8月13日,汤山镇洋溪村杨某家有一头80kg左右的架子猪,从生病开始好转后,吃食较差。每当主人走到猪舍,这头猪立马起来,走到门口尖叫,不吃食,粪便秘积,身体出现消瘦,体温正常,笔者用上述方法处理,并用电解多维口服三天,出现腹泻。这时猪有一点食欲,畜主用100g全价料饲喂,很快吃光。之后不再喂饲料,用一定白糖加少量电解多维饲喂。这样坚持喂三天,以后每增加50g全价料就持续三天。两月后,这头猪吃食和体况恢复正常。
5.1 插枝的刺激作用可通过刺激嗅觉神经、三叉神经等神经细胞传递至中枢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在体液与经络的参与下,激发机体抗病防卫生理机能,增强机体的自动调节功能。
5.2 辣椒对大肠俞和开风穴刺激,主要是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吸收。
5.3 注射复合维生素和口服电解多维,主要是调节猪体内电解质平衡,另外补充因不吃食引起体内维生素的不足,增加机体相关器官分泌消化腺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