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旭 李秀玲 韩瑞峰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发病率增长速度快,危害严重的终身性基因遗传疾病,是全世界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我国1979~1980年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994~1995年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5%,另有糖耐量减低(IGT)者2.5%;1995~1996年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3.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社会的老龄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现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社会卫生问题,它虽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治。糖尿病预防工作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就是避免糖尿病发病,提倡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二级预防是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三级预防是延缓和(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对2型糖尿病(T2DM)的预防,关键在于筛查出IGT人群,对IGT阶段进行干预处理,有可能使其保持在IGT或转变为正常糖耐量状态。
健康档案,指居民身心健康(正常的健康状况、亚健康的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促进、非健康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开展,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越发显得重要。可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以及合理的饮食习惯。其次是干预方式,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方法可由体检医师结合体检报告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讲解糖尿病的好发人群,发病原因,症状及危害后果,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耗费和负担,使患者和国家受益。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培训,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和公众的卫生保健教育等,这样可减少糖尿病患者在认识上的许多误区。应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持之以恒。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学会测定尿糖或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掌握医学合理膳食调节的具体要求,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从而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长期坚持合理治疗并达标,坚持随访,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生活应规律,戒烟和烈性酒,讲求个人卫生,及时防治感染等并发症和其他诱因,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对1型糖尿病(T1 dM)患者,在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则的餐次安排等措施基础上,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对T2DM患者,尤其是肥胖或超重者,合理膳食调节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和高血压以及减少降糖药物剂量。
3.1 计算总热量 按照性别、年龄、身高查表或者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判断正常体重,λ成人的正常体重是指BMI在18.5~23.9之间。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然后根据正常体重和工作性质,参照原来生活习惯等,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休息状态成年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 kcal,根据体力劳动程度做适当调整,孕妇、乳母、儿童、营养不良者和消瘦以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情减少,使体重逐渐恢复至正常体重。
3.2 营养物质含量 糖类约占总热量的50% ~60%,提倡食物为谷类(米、面、杂粮等)和薯类,动物性食物(肉、禽、鱼、奶、蛋等),豆类和坚果(大豆、其他干豆类、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等,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忌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15%,伴有肾功能不全者,蛋白摄入减量(遵医嘱),脂肪约占总热量30%,控制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 mg/d。
3.3 合理分配 每克糖、蛋白质产热4 kcal,每克脂肪9 kcal,将热量换算成食品后制定食谱,根据生活习惯、病情和药物治疗进行安排。早中晚食物量可以按照1∶2∶2,或1∶1∶1分配。
3.4 随访 以上仅是原则估算,肥胖者在措施适当的前提下,体重不下降,应该进一步减少饮食总热量;消瘦的患者如果体重有所增加,其饮食方案也应该调整,避免体重继续增加。
北京莫尼卡方案的一项研究表明,北京地区吸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旧因危险系数为43.3%。同时发现吸烟对心肌梗死的危害与吸烟指数(吸烟包数/d吸烟年限)的平方成正比,吸烟量大一倍,危害为4倍,吸烟量大2倍,危害为9倍。同理,当吸烟量少于每日5支时,吸烟的相当危险度已经很低,因次如吸烟者不能彻底戒烟,可劝其减少吸烟量至每日5支以下。酒与烟不同,白酒基本上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素。经常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从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对个人健康是有害的。应该严禁酗酒。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 g,成年女性不超过15 g。孕妇和儿童、青少年不应饮酒。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使全身得到锻炼。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指导患者要在相对固定饮食及日常生活前提下辅以运动疗法。安排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宜突然终止,出汗过多时及时适量补水,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胰岛素应注射非运动部位,以免吸收过快产生低血糖。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150~170次/min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运动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同样重要。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运动锻炼能促进机体代谢,通过脂蛋白酶的活性,加快脂质的运转、分解和排泄,还能改善糖代谢、血凝状态和血小板功能,降低血黏度,改善心肌功能,使体重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即单位量的胰岛素可以降低更多的血糖)。心、脑系统疾病患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根据情况安排运动。糖尿病患者锻炼是不可缺少的方法。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强调的是运动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据可续研究最新发现,运动对于危害生命的大敌-糖尿病,有明显的预防效果。以餐后1 h开始运动为宜,运动前做5~10 min的热身运动,运动后要进行5~10 min的放松运动或伸展运动,可有效防止运动性低血糖[2]。
许多研究表明,所有保健措施中,心理平衡是最关键的一项。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保持良好的快乐心情几乎可以拮抗其他所有的内外不利因素。神经免疫学指出,良好的心情使机体免疫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对抵抗病毒、细菌及肿瘤都至关重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研究表明,糖尿病预防控制的关键在于改善和提高生存质量,所以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应为当务之急。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取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3],单靠药物难以全面有效控制糖尿病,只有正确指导患者认识疾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更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医疗支出[4]。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征服像糖尿病这样的现代慢性疾病过程中,不仅需要合理用药,更需要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以及家属多了解有关糖尿病知识,才能更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和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希望社会对其关心,这也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1]郑晓辉,黄克青,林朝仙.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防治进展.中国实用医药,2007,2(33):192-193.
[2]马丽娅.糖尿病护理现状.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7(4):88.
[3]钱荣立.加强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1.
[4]蔡可英,张淑贵,陆美琪,邵丽.糖尿病知识强化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实用老年医学,2004,18(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