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与控制策略

2012-08-15 00:42李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4期
关键词:慢性病传染性危险

李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1]。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心理障碍等,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2]。现将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与发病趋势和预防对策进行综述性分析。

1 流行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逐渐得到控制,而慢性病则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了2亿人,占到了总人口的20%多,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三项慢性病死亡人数就已占到了中国目前因病死亡人数的63.40%[4,5]。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3亿人,超过总人口比例的1/10,这部分老人中有80%患慢性病。每年我国约有600~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其中,心血管病者约有200万。慢性病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6,7]。

2 发病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中青年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开始增多,慢性病的发病率面临着逐年上升的趋势[8]。而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及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由此可见,慢性病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9]。

3 预防对策

3.1 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如果能控制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80%的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均可以得到预防,40%的癌症可以得到防治[10]。而慢性病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及精神因素等,当然也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也与慢性病的发生有很多内在联系,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因此,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工作,重在降低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11]。

3.2 强调三级预防并重 慢性病的预防强调以社区、家庭、患者为主的三级预防,临床医生在慢病的三级预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13]。可以协助识别和评价慢性病危险因素,建立与实施筛检试验,研究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观察与评价康复措施。慢性病的诊断相对容易,通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慢性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鼓励患者共同参与预防,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定期随访[14,15]。

3.3 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 由政府制定卫生政策,通过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社区干预活动,鼓励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16,17]。还要针对高危人群的特征,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监测,对人群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规范化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19,20]。

3.4 加强心理方面自我调节 慢性病患者首先要积极接受认知治疗,以合理的现实的认识面对自身疾病,改变患者以往的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的错误心理;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争取各项功能的最佳康复;通过松弛疗法等进行自我调整,或采用生物反馈疗法缓解失眠、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21,22]。

3.5 提倡健康管理 近10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发病几率增加了约14.3%,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因素[23]。为了从根本上延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探索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24,25]。健康管理是一种医学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服务,通过收集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依据慢性病的诊断标准,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26]。根据健康评估的结果针对个人不同健康状况制定出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并通过电话沟通、短信提醒等多种方式督促服务对象,每3或6个月进行一次健康查体,根据监测复检结果评估干预效果并及时调整管理方案[27]。

4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对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2011年5月16日,第64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28,29]。陈竺部长特别强调,慢性病的防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研究证实,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特别是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一些慢性病的发病患者年龄提前,尤其是中青年人的慢病发病率大幅攀升,发病年龄不断降低,形势令人忧虑[30]。因此,应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健康促进工作,以其使慢性病的发病态势得到有效控制。

[1]Sherry L Gracea,Suzan Krepostmanc.Illness perceptionsamong cardiac patients:Relation to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and sex.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5,59:153-160.

[2]Nishtar S,Bile KM,Ahmed A,et al.Integrated population-basedsurveillance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the Parkistan model.Am J Prev Med,2005,29(5supll1):102-106.

[3]刘红玲.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11):937-938.

[4]BOOTHF W,LEES S.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genes,inactivity,and chronic diseases.Physiol Genomics,2006,(1):174.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a vitalinvestment.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2005:44-45.

[6]Unwin,N.,Alberti,K.G.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Ann Trop Med Parasitol,2006,100:455-464.

[7]苏式兵,王汝宽,李梢,等.医学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7,9(1):112.

[8]王跃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365-1367.

[9]姜宏娜,姜宏伟,康莹辉,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预防与管理,2011,18(26):161.

[10]于立志,曹娟.淄博市张店区居民慢性病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0):107.

[11]CDC.Assessing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disease-Jordan,2004.MMWR,2006,55(23):653-655.

[12]魏炜,赵亮.现代健康管理模式浅析.卫生经济研究,2006,5(1):19.

[13]Lopez AD,Mathers CD,Ezzati M,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 and risk factors,2001:systematic analysis of population health data.Lancet,2006,367(9524):1747-1757.

[14]王景明.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当代护士,2011,5:42-44.

[15]刘黔唐孝富.重庆市合川区2011年死因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月刊,2011.6(5)23-26.

[16]HUNG HC,JOSHIPURAKJ,JIANG R,et al.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risk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J Natl CancerInst,2004,96(21):1577-1584.

[17]冯潭溪.综合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策略与措施探索.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3):318.

[18]邵小春.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应用与效果.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6:74-75.

[19]唐孝富.关注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研讨.中国健康月刊,2010,10(10):12-16.

[20]Chuang LM,Soegondo S,Soewondo P,et al.Comparisons of the outcomes on control,type of management and complications status in early onset and late onset type 2 diabetes in Asia.Diabetes Res Clin Pratt,2006,71:146-155.

[21]段纪俊,施侣元.慢性病流行状况、趋势与误区.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5,22(4):177.

[22]World Bank.(2005).Dying too young:Addressing premature mortality and ill health due to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 and injures in th Russian Federation.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

[23]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5(02):56.

[24]马文华.礼区慢性病管理的意义与服务模式探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9):837-838.

[25]Claire Howard,Claire N Halla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llness perceptions and panic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9,47:71-76.

[26]Joshipura,K,J.The effect of fruit and Vegertable intake on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rse.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1,34,12,1106-1114.

[27]曾宪菊.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与健康(附33例).重庆医学,1994,(04):89-93.

[28]陈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刻不容缓.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6):55.

[29]King.A.C,Jeffery,R,W,Fridinger,E.D usenbury,Environmental and plicy approaches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y:issues and opportunities.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1995,22(4):499-511.

[30]刘启明.潘晓燕.冯文忠,等.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5,20(1):54-55.

猜你喜欢
慢性病传染性危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喝水也会有危险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拥挤的危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