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刚 王 雄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杭州 310015
踝肱指数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沈海刚 王 雄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杭州 310015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踝肱指数 诊断 治疗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诊断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无创检查中,CTA、MRA检查效果接近血管造影,但费用仍然较大,且不利于术后观察、随访。B超检查虽然方便、费用低,但不能作为一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较精确的诊断手段。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作为无创检查中的一种,既有数字诊断可作为治疗依据,又方便操作,价格便宜,常用于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筛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治疗指征的确定、病变进展的监测、预后及疗效的评估等。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52例,术前诊断、术后观察及随访均用ABI监测,取得一定应用经验,报道如下。
本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68~88岁,平均76岁;伴糖尿病史38例,冠心病史25例,高血压病史46例,房颤病史11例;单侧下肢动脉病变为主24例,双侧下肢动脉病变28例;3例患者因慢性肾衰尿毒症期需长期维持性血透,而在行ABI检查前已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
2.1 ABI监测 采用HADECO ES-1000便携式多普勒听诊仪(日本产)+袖带+测压仪进行ABI测定。采用自动化动脉硬化监测仪(日本产)由心电图室测定,但术后病房监测仍采用便携式多普勒听诊仪(日本产)+袖带+测压仪进行ABI测定。每例患者术前监测ABI 1次,以此指标作为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行手术或介入微创治疗的治疗指征;术后连测3天ABI,评定手术或介入微创治疗的疗效,并作为今后随访的基础;每半年再监测ABI 1次,作为治疗的随访记录。
2.2 手术方式 52例中1例行股-股转流术,2例行股-腘转流术,49例行下肢动脉介入微创治疗(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术后截肢2例,截趾术2例。
术前ABI检查结果与术中DSA造影结果比较,符合率>95%,特异性>98%,50例术前ABI检查结果与术中DSA造影结果基本一致。1例ABI 0.4,严重阻塞,DSA造影结果为双下肢动脉轻度较广泛狭窄。1例ABI 0.6~0.8,DSA造影结果为股动脉长段闭塞及膝下三分叉以下动脉长段闭塞。
术后3天内ABI检查结果:39例患者患肢均提高至0.8以上,8例患肢从原先较低指数提高至0.6左右。5例患者因手臂血透内瘘、下肢截肢等因素影响未能测得ABI。
术后随访:术后3~6个月因下肢缺血症状再次加重而入院行ABI检查,结果提示指数下降,与病情符合12例,再次行介入治疗10例;因心脏病等合并症而死亡2例。另外,随访1年ABI 0.7~0.8,无下肢缺血症状13例,ABI>0.8,无下肢缺血症状22例。因手臂血透内瘘、下肢截肢等因素影响而不能测ABI 5例。平均随访时间10.2个月,远期不良反应率约4.26%。10例二次介入手术后又平均随访半年,其中ABI>0.8 7例;ABI 0.5~0.6,无症状2例;出现间隙性跛行症状,ABI<0.4 1例。
踝肱指数(ABI)即踝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的比值,是评价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指标[1]。目前,国际上成年人的ABI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9,而≤1.4[2-3]。以ABI≤0.9作为判断ABI值异常的标准,当数值为0.6~0.9时,预示着轻度异常,若<0.6则意味着明显异常[4]。而我院自动化动脉硬化监测仪指数以0.8为异常标准。
ABI应用优点:踝肱指数(ABI)具有无创、价格低廉、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等优点,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筛查、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病变进展的监测、预后的判断等具有明显优势,并能提供客观依据。缺点:①ABI的降低只能提示踝部以上血管有狭窄或阻塞,针对具体病变阻塞部位尚不能提供正确直观的形态,如要进一步处理,仍需做DSA造影。②仍存在一定误差,特别是初始阶段应用简易方式时,与操作中耦合剂正确使用、对下肢动脉解剖部位熟悉程度等方面有关。ABI不是诊断的金标准。要注意糖尿病患者或老年病患者中小动脉壁钙化,ABI可呈假阴性。因此,对于有明显下肢缺血临床症状者,即使ABI正常也不应排除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另外,通常测定的是静息状态下的踝肱指数,不能预测运动状态下肢体的血供情况,因而不能区分正常肢体与无症状的患病肢体。有认为可以加做踏板试验来排除,但在大部分医院可能做不到[4]。③ABI的测定还受到其他影响因素:譬如长期血透患者有手臂内瘘,会影响肱动脉数值的测定;四肢因截肢或其他原因缺如的也会影响ABI的测定;还与测量时患者的休息情况良好与否,患者的体位、袖带的宽度和放置位置等有关。
总之,ABI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用于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普查筛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便于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可作为治疗结果观察、随访的有效手段。
[1]Miqliacci R,Ricciarini P,ET AL.Ankle-brachial index measured by palp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ial dis⁃ease[J].Fame Pact,2008,25(4):228-232.
[2]Belch JJ,Topol EJ,Agnelli G,et al.Critical issues in periph⁃er-alarterial disease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a call to ac⁃tion[J].Arch Intern Med,2003,163:884-892.
[3]Resnick HE,Lindsay RS,Mcdermott MM,et al.Relationship of high and low ankle brachial index to all-cause and 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the strong heart study[J].Circula⁃tion,2004,109:733-739.
[4]王明海,于振海,张曙光,等.踝肱指数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11,3(3):59-61.
201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