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婷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主位结构理论视角下的英汉语篇翻译研究*
吕 婷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通过介绍主位结构理论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对英汉主位结构在句法层次和语义层次差异上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英汉主位结构差异进行篇章翻译,以求达到与原文结构与功能对等的效果,真实再现原文的主旨及交流意图。即从英汉主位结构差异的角度为语篇翻译的结构与功能对等提供独特的视角,使主位结构理论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
主位结构;差异;语篇翻译;结构与功能对等
主位结构理论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他和语篇的谋篇布局及信息流动的密切联系已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认可。“作为描述和解释语言使用及功能的一种方法,主位结构理论为语篇的产生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视角和途径。[1]”英国著名学者莫娜·贝克(M ona Baker)这样评价主位结构:“主位—述位区分是以文本为基础的。他的真正价值并非在于解释个别句子的结构,而在于解释了在多个方面如何控制信息的流向(Information structure)问题。[2]124”国内外学者在主位结构对翻译实践的应用上进行了大量的讨论:Hatim讨论了英语和阿拉伯语的主位推进模式对语篇的连贯和理解的作用[3]26-88;Baker也指出翻译时应参照原文的主述位推进模式,并以某种适宜的方式在译文中加以再现,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译文中信息流动(Information flow)不畅等问题[4]125。国内一些学者如王东风[5]、李运兴[6]、陈用仪[7]、刘士聪[8]等也从不同的视角运用这一概念来研究过语际转换现象。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将主位结构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对语篇翻译的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准确地分析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有利于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意义以及作者的谋篇方式和交际意图,为译者更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结构提供了重要参照。因此,本文试图利用英汉主位结构理论进行篇章翻译分析,以求达到与原文结构与功能对等的效果,真实再现原文的主旨及交流意图。
“主位”一词源于布拉格学派创始人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修斯(M athesius)的“小顺序结构理论”,他从句子的交际功能出发,创立了句子的二分法,即句子实际切分法。他将句子切分为“表述出发点”和“表述核心”[9],其目的在于研究句子中不同成分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后来,语言学家们将其简称为“主位”和“述位”。句子或小句的主位指的是谈论的对象,是话语的出发点,通常传递的是读者通过语篇内容或超语言情境获得的已知信息;述位是对主位的陈述,即围绕主位的信息扩展话语的核心内容,传递的是在语篇中尚未提及或读者不可预测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交际动力。
1974年,捷克语言学家丹尼斯首次提出了主位推进模式(Pattern of thematic progression)的概念,并在《论语言分析与语篇结构》一文中指出:“每个语篇及段落都可以被看作是主述位的排列。篇章的主位结构指主位间的连贯、衔接、相互指代和领属关系,以及主位和段落、整个语篇和情境的关系。[10]”文中,丹尼斯提出了3种主位推进模式:简单线性模式、连贯主位模式和派生模式。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过不同的分类方式,如朱永生提出的4种主述位推进模式;黄衍的7种推进模式;黄国文的6种推进模式;胡壮麟的3种推进模式。荷兰的D ijk认为有两种推进模式:一种是链式结构,另一种是平行结构。在任何语言中,运用比较典型的单一主位推进手段展开的语篇并不多见,大多数语篇中主位推进模式都比较复杂,往往以各种组合形式出现,即多种推进模式交替混合使用。
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理解及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语音、词汇、句法、句义及语篇等各个层面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必然存在许多差异。赵元任曾指出:“汉语句子中主语和谓语的语法意义是主题(Topic)和述题(Comment),而不是动作者(A ctor)和动作(A ction)。[11]58”汉语注重隐性连贯,强调以意显形即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行文时较少用形式衔接手段,而是靠语义间的逻辑关系、时间顺序等隐性衔接来实现篇章的连贯,其句法上没有严格的结构方式,行文比较自由。英语中的主、谓、宾之间具有语法上的支配关系,拥有严格的SVO句法结构,行文比较严谨。在现代英语中,有高达83%~97%的句子是SVO句型。在SVO句型中,首位都是主语,主述位和主谓结构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英语的主位大部分情况下和主语重合,学术界称之为主语主位。由此可见,汉语主位与英语主位虽然线性结构大致相同,在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上却存在很大差别。
2.1 英汉主位在句法结构层面的异同
2.1.1 陈述句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名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都可以作为陈述句主位。如(T代表主位,R代表述位):
例 1 Love(T)means to cherish,hold dear,and treasure(R).(N P)
例 2 Often(T)we take good care of our needs(R).(A dvP)
例 3 In his dark suits(T),he looked nice(R).(PP)
例 4 岁月(T)流逝(R)。(名词短语)例5 那儿(T)有个小男孩(R)。(副词短语)例6 在他们国家(T),人们认为工作太快是一种失礼(R)。(介词短语)
不同之处是,英语中有汉语不具备的“it”作形式主语和“there”作空主语的情况,而汉语也有英语中没有的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后置结构作主位,甚至出现零主语的现象。如:
例 7 It(T)is w rong to think that online learning would make learning easier for everyone(R).
例 8 There(T)are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R).
例 9 散步(T)是非常好的健身活动(R)。(动词短语)
例10 聪明(T)不是天生的(R)。(形容词短语)
例 11 无(T)济于事(R)。(后置结构)
例 12 最近(T)很忙(R)。(零主语)
另外,当陈述句的主位与语法主语不一致时,这样的主位被称作“有标记主位”(M arked theme)。英汉语中的标记主位常由状语、补语或宾语充当。
2.1.2 疑问句
疑问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英语中一般疑问句是由陈述句改变动词与主语的语序构成的,因此一般疑问句的主位通常由限定动词或系动词充当,特殊疑问句的主位通常由特殊疑问词构成。汉语中没有限定动词,也没有限定动词与主语间的语序变化,一般疑问句的主位往往是句子的主语或“是(不是)”结构,特殊疑问句一般是按陈述句的语序提问的[12]36。如:
例 13 Is(T)that your new teacher(R)?
例 14 W hat(T)did we learn(R)?
例15 他(T)也教舞蹈么(R)?
例16 你(T)为什么不去购物呢(R)?
2.1.3 祈使句
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英语祈使句分为:无主语祈使句,这类句子的主位是句前的动词;带主语的祈使句,该类句子的主位和语法主语重叠,是无标记主位;带“let”的祈使句,其主位是“let”及其宾语;带“do”的祈使句,其主位常是零主位和“do”一起构成双部主位,要么是由“do”和语法主语构成;带“don’t”的祈使句,其主位要么是由“don’t”和语法主语一起构成,要么是由“don’t”和零主位;表示请求时,英语祈使句一般加上“please”。如:
例17 Keep(T)quiet(R)!(无主语祈使句)
例 18 You(T)keep quiet(R)!(带主语的祈使句)
例 19 L et us/let’s(T)(not)go home(R)!(带let的祈使句)
例 20 Do(T)keep quiet(R)!(带do的祈使句)
例 21 Don’t you(T)be late again(R)!(带don’t的祈使句)
汉语祈使句构成方法和英语祈使句构成法相同,表示请求的句式通常是“请……”;表示禁止的句式有:“不准……”、“不要……”、“别……”等,如:
例22 保持(T)肃静(R)!
例23 你保持(T)安静(R)!
例24 让我们(T)再考虑一下吧(R)!
例25 别(T)忘了(R)!
汉语祈使句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对于具有高年龄、身份及权势关系的听话人,一般都要带上敬语主语,如:
例26 您(T)看这个(R)!
2.1.4 感叹句
通常,英语感叹句由“what+noun”或“how+adj./adv.”构成,或在陈述句句尾加叹号构成,如:
例 27 How beautiful(T)you are(R)!
例 28 W hat a beautiful girl(T)you are(R)!
例 29 She(T)is such a beautiful and kind girl(R)!
汉语感叹句的构成方式有3种:①由感叹词“多么”、“何等”、“真是”等置于句前,由感叹词(或其修饰语)充当主位;②在陈述句中加入感叹词“多么、好、真”等;③在陈述句句尾加上语气词“啊”或直接加感叹号。后两种感叹句的主语与主位重合。如:
例30 多么好的(T)一个孩子啊(R)!
例31 真是(T)一个大快人心的消息(R)!
例32 你(T)问的问题真傻(R)!
例33 我(T)//高兴啊(R)!
2.2 英汉主位在语义结构层面的异同
语篇是完整的语义结构,每个小句都是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组织而成的,已知信息是指听话者通过语篇信息或超语言情境(Extra-linguistic situation)可以得知的成分,而新信息是语篇交际的走向及目的。一般而言,语篇中的已知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新旧信息交替出现形成语篇的信息流,因为这是最符合人类认知过程的信息处理方式。
朱永生等认为:“研究主位结构的意义在于了解和掌握有关中心内容的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13]431”主位结构与语篇信息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共同为有效传递信息、表达完整语义服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义结构上必然存在着差异。汉语被认为是话题突显的语言,是依靠内在语义关系展开的,其句子成分排列比较任意,体现了话题与说明的关系,而英语则是主语突显的语言。根据V.M athesius和Halliday的分析,英语中主位常常位于句首,与主语重合,是信息的起点,句子成分基本按照句法规则展开,体现了主语与动作的关系。因此,在信息分布上,汉语较之英语更随意灵活,但句中主述位必定要表达某种已知或未知的信息,而英语除表达已知或未知信息外,还具有汉语所不具备的表达零信息的功能。因此在翻译时,这部分零信息自动缺失,而他所代表的主语即英语句中的主位也随之消失。这也是英汉主位语义结构的另一个差异,即汉语语篇主语可以省略。英语语篇各小句都必须有主语,当主语信息缺失时,要在句首加上形式主语“it”来充当语法主语成分。而在汉语中,主语并非必要成分。当主语信息缺失时,不用像英语那样用一个形式主语替代。在语篇中,如果主题信息已经非常明显,主语常常省略。如:
例34 It(T)seem s that we have done something w rong(R).
译作:看起来(T)我们做错事情了(R)。句中主位“it”表达零信息,翻译做汉语时被省略了,译文中主语缺失,状语充当主位。
例35 我(T1)记得自己怀孕时,吃东西的时候是多么小心啊(R1)!之后在教她如何安全穿过马路时(T2),又是多么耐心啊(R2)!
译作:I(T1)remember how carefully I ate when I was pregnant(R1),how patiently(T2)I taught my daughter how to cross a street safely(R2).
例句中由于前一句已经提到主题是“我”,在后一句的叙述中,主题省略。汉译英时,该句需要补充缺失的主语部分,完整句法结构。在翻译时,首先需要对原语进行主位结构分析,再针对英汉主位结构的差异进行调整、补充或删减,以确保译语句法和语义的完整,准确传达原语的信息交际功能。
1964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 ic equivalence)论,动态对等包括了形式对等及功能对等。他指出:在翻译时,首先要做到译语与原语功能对等,即再现原语的语义功能及交际功能;其次做到形式对等,即在语言形式上尽量保留原语的主位结构,以形象传神的表述重现原语的行文风格。在英汉翻译中,要做到结构与功能对等,就必须了解两种语言在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上的异同,在翻译时做到“形合”与“意合”的转换。语篇是由主位与述位按一定规律交替出现的序列构成,主述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语义完整、连贯流畅、衔接得当的语篇。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要在语义表述完整的基础上尽量重现原文的主述位结构。由于英汉主述位结构在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的差异,翻译时就需要根据译文的主位结构特点对原文的语义呈现进行重构,使得译文忠实于原作。正如奈达所说:“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遵循每种语言的特征。卓有成效的译者不会把一种语言的形态结构强加到另一种语言之上,而是随时作必要的调整,把源语的信息用译语独特结构表达出来。[10]3-4”
为了达到英汉语篇翻译的结构与功能对等,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当原文主位结构与译文主位结构对等时,应遵照原文的主位结构方式进行翻译。如:
例 36 He thoughtI was lying to him,whereas Iwas telling the truth.
译为:他认为我在对他说谎,但实际上我讲的是实话。
2)当英语中出现倒装结构时,应按照汉语的主位方式进行复原。如:
例 37 N ever w ill I trust him again.
译为:我再也不会相信他了。
3)在翻译英语疑问句或含主语感叹句时,应按照汉语的行文方式,将主语谓语提前,反之亦然,在翻译汉语疑问句或感叹句时,应按照英语的行文方式,疑问句运用谓语动词提前的方式,而感叹句运用“what+noun”或“how+adj./adv.”的方式。如:
例 38 How beautiful a girl she is!
译为:她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女孩啊!
4)在翻译汉语中形容词、动词做主位的句子时,应调整词类、语序、或是添加主语,按照英语的主位方式进行重构。如:
例39 散步是非常好的健身活动。
译为:W alking is good exercise.
5)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要加上“it”形式主语,或是“there be”的结构,来顺应英语的行文方式,如:
例40 下雨了。
译为:It is raining.
6)在语篇翻译中,汉语组织以意合为主,句子成分排列比较任意。而英语以形合为主,句子成分基本按照依靠句法规则展开。在翻译时,要注意这个特点,对英语语篇中重复的主语主位词要进行简化或省略,对汉语语篇中的主题省略要进行添加。
在翻译实践中,译文的选择必须考虑语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信息的组织方式,以便从结构与功能上重现原文信息。通过对主位结构的分析,译者在翻译时,借鉴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及语义层面的差异,适当调整原文的句法结构,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并重现原文的风格与功能。因此,译者应熟悉原语和译语在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上的差异,结合实际语境,力求使译文和原文达到结构及功能的对等,让译文忠实于原文。
[1]林敏.主位推进研究述评[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4):65-68.
[2][英]贝克.换言之:翻译教程[M].申雨平,导读.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0.
[3]BasilHati m. Communication A cross Cultures T 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structive Text L inguistics[M ].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 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Baker M. InO ther Word:A Coursebook on T ranslation[M].London:Routledge,1992.
[5]王东风.再谈意义与翻译[J].中国外语,2005(1):71-78.
[6]李运兴.主位概念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7):19-22.
[7]陈用仪.述位切分与翻译的准确和流畅[J].翻译通讯,1986(6):47-50.
[8]刘士聪,余东.试论以主/述位作翻译单位[J].外国语,2000(3):61-66.
[9]宋雅智.主位-述位及语篇功能[J].外语学刊,2008(4):85-87.
[10]N ida E A,Taber C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 ranslation[M].L eidon:E J Brill,1969.
[1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2]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3]朱永生,胡壮麟,张德录.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A S 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Textua l Transla tion from the Pe rspective of Them e-rhem e S tructure Theory
LüT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 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theme-rheme structure and its translation practice,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me-rheme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yntax and semantic structure,and probes into making us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heme-rheme structure differences in text translation,so as to achiev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effect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a real reappearance of the theme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of the original text.That is to provide a unique angle of view for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textual transl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heme-rheme structure differences,and make theme-rheme structure theory a better service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me-rheme structure theory;differences;textual translation;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H315.9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2.03.019
1673-1646(2012)03-0086-05
2012-04-15
2011年度中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资助课题:汉英主位推进结构对比研究(2011J028)
吕 婷(1978-),女,讲师,硕士,从事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