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在深刻论述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础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胡主席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适应群众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发扬光大我军优良传统、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这就必然把群众工作和服务人民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根本价值取向。群众工作作为党的思想工作和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我军的创建和成长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密切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革命战争胜利,服务于整个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事业,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尽管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血肉联系不能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认真细致做好群众工作的光荣传统不能丢。为此,近年来胡主席多次强调,军队要大力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深入开展军民共建与和谐创建活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群众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工作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领会党中央、胡主席关于加强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益,以崭新的姿态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党和军队的群众工作。
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发挥军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旗帜,对于我国的社会和谐、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至关重要。我军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人民军队,理应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走在全社会的前列。从历史上看,建设新中国的先进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是在人民军队中萌生和发源,并不断传播、辐射到全社会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神、雷锋精神等等,都是如此。军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基本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兴学习之风,铸创新之魂,立强军之业。要把理论学习与军事实践相结合,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求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军心民心。
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我军群众工作的政治优势和保证功能。当前,驻训演习、随着抗震救灾、维稳处突等多样化军事行动的增多,对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充分发挥我军的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的作用,在执行战斗队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工作队的任务;在担当宣传队的同时,还要担当播种机的职能,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过程中遵循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和规律,彰显党的群众工作精神。一要善于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群众,扎实有效地做好驻地群众的思想工作,使理论与群众相结合,焕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不断增强我党我军群众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要精心组织协调。非战争军事任务具有突发性强、时间紧迫、涉及的面宽人多、参与力量多元、军地协同度高等特点,这就要充分发挥军队群众工作的组织协调功能,加强军队党组织和地方党委的相互协调,促进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及时沟通,在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三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比如,军队在驻训演习、抗震救灾、处理突发性事件等涉及群众工作问题时,坚持以群众利益为核心,以群众意愿为指向,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多做好事,多解难题,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以此展示人民军队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对军队的真诚支持和对党的衷心拥护。
在军民共建和谐社会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兵民是胜利之本。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既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双拥工作的核心所在和永恒主题,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到目前为止,全军共建立军民共建点3万多个,军地共学科学理论,共育“四有”新人,共树文明新风,共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归根结底是要把军政、军民关系统一于国家根本利益的基点之上。在新形势下,军队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努力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大力开展军民共建和谐社会活动中把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夯实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党的领导集体关于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重要论述,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军政、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意义,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二要丰富共建内容,拓宽军政军民团结、共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平台。军队要主动适应军民共建的新形势新需求,积极参加地方社会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要在社会管理中积极发挥作用,省军区(警备区)系统的工作末端要延伸到乡(镇)、村、街道、社区,以及厂矿企事业单位,在这些机构和单位中普遍建立基层人武部或民兵预备役部队连(营)。它们既是基层政权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基层武装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更是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这些基层武装干部身在基层、了解基层,是感知社会动态的前沿触角,是社会管理的一线哨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武部干部和预备役人员大多经过军队和地方各级选拔培养,具有良好的军政素质,在社会管理中有着独特优势。因此,省军区(警备区)系统应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配齐配强基层专职武装干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做好武装工作和地方工作的“两套本领”,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三要注重道德建设,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的真情实感。军民共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和培养纳入各项活动之中,弘扬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为促进整个社会和谐进步发挥带头作用。四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军民共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军政、军民之间的定期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协调协商制度、分工合作制度等,使双拥共建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和军地两用人才,不断提高服务人民本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军人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和能力,这就要求军队这所“大学校”对军人必须从难、从严、从实战和实际出发,培育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和军地两用人才。一要紧跟时代变化和军人实际,做好军事人才培养规划。依据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军事人才的需求,搞好军事人才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培养规划;依据军事人才的不同兴趣和专长,搞好军事人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规划;依据不同职能部门,搞好顶层、中层和基层人才培养规划。二要依据军事人才培养规划,全面提高军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使军人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理想道德和精神情操,具备献身国防、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提供坚强可靠的保证。三要注重军人发展,大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军人来自于社会,且大量官兵还要回到社会中去,军队和社会的需要就是军人努力的方向。必须拓展提高官兵能力的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大兴学习之风,运用工作平台培养多种技能,运用多种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既培养合格的当代军人,又培养合格的新世纪公民。要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协调地方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活动,推进军地在人才、教育、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