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容,王 丰,姜玉宏,安小风
ZHONG Xiao-rong1,2,WANG Feng1,JIANG Yu-hong1,AN Xiao-feng2
(1.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401311;2.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1.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11,China;2.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Chongqing 401331,China)
从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新西兰地震,再到今年的日本大地震,表明现在的地震活动到了活跃期。而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而到2010年7月15日,四川乐山市连发5次三级以上地震后,中国重要的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的危险指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果大城市发生大地震,为了确保救灾活动顺利展开,救灾物资的及时筹集、储存、调运、发放等活动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而应急物流是救灾应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大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的必然性。
目前,无论是从战略运作层面还是技术操作层面,我国都缺乏科学、系统、高效、经济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来支撑灾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运转,对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如何构建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而对于大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方面,国内学术界在应急物流能力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也很少有针对具体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物流建设的详细研究;另一方面,研究地震灾害应急物流建设能够有效指导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实践活动,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对于救灾活动的展开,救灾物资的及时调运等活动能够提供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法,是新时期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有力工具。已查阅了关于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文章数十篇,内容涉及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保障体系,配送网络、物资分配优化、决策问题、运输模型、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例如:
文中主要从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出发,就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体系,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建立采购储备系统,科学规划交通系统,建设通信应急系统,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引进现代化物流人才等方面探讨我国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系统,为地震灾害的救援、重建等一系列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应对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具有较强灵活性和实用性的应急资源多目标选址模型,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提出应急资源配置模式,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及资源配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不足之处,充分论证了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物流资源配置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其次,对地震灾害应急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的应急资源。
本文通过阐述研究政府应急通信的特点、应急通信网络演进的趋势性影响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好既有通信资源的应有作用,又不失时机地发展好前向演进的新设备、新系统并整合成一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借鉴国内外处理这类灾害的经验教训,认为加快构建突发性地震灾害政府应急通信管理体系,对于提升防灾减灾工作的整体能力,提高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水平,更好地履行政府部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这一职责,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城市数量、城市人口等都快速增加,高度密集的城市人口、城市建筑与城市交通,以及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给城市本身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综合管理,特别是生态和环境安全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特别是地震造成的危害性之大。汶川大地震在带给我们巨大损失和悲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警示与启发即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当更注意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与减灾能力的建设,这样才能与自然和谐。而以往在我国大都市发展中,主要考虑的是建筑规模大都市的外在景象和经济实力的表征等方面,而在城市有效快速的防灾能力建设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所以树立城市防灾减灾理念是当务之急,需要提前建立应急预案。
目前,重庆的地震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沿华蓥山南段的地震活动有向华蓥山中段重庆地区迁移的趋势。而在三峡库区,随着蓄水的开始,必将改变库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打破原有的水岩平衡,存在着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眼下,正值重庆市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尤其重要,而目前几乎没有对重大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现状,导致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非常薄弱,这与全国其它大城市相比差距甚远,与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极不协调。按照市里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全市要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但照眼下的情形看,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所以建立应急物流体系是当务之急。
重庆目前的应急体系有: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设、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建设、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应急救援科普宣传等方面。应急物流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指挥体系、物资筹措体系、物资储备体系、物资配送体系、物流标准体系、配套法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物流信息体系和物流人才体系,贯穿这9大体系还必须有个很重要的具备应急物流信息查询与发布功能、应急物流业务处理功能、需求预测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应急物流信息分析功能、货物跟踪功能、库存管理功能、决策支持功能等功能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
而重庆这几年物流发展迅速,国务院批复了 《重庆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年)》,指出重庆已是国家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将建最大智能云端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目前重庆已有的重要的物流平台项目有重庆现代西部物流园、一江两翼三洋、寸滩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主城 “三基地四港区”等,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非正常性和突发性等特点,所以充分利用这些物流平台来建立应急物流方案应该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总结目前国内关于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文献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应急物流的发展及其系统的建立提出可行和有效的建议,都是单纯的就理论或模型评价的角度对应急物流体系进行了研究,很少能够把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应急物流还有很多领域等待完善。对策建议多,实用模型研究少,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以全国应急物流为研究对象,对区域性应急物流研究的很少,没按区域进行细化,应该根据不同省市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因地制宜,建立有针对性地应急物流系统。
[1] 何鲜利.基于地震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资源配置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章竞,刘宗熹.从汶川地震看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J].物流技术,2008(10):15.
[3] 王继岷.四川地震灾害中政府应急通信管理体系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办法的通知[Z].重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