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郭勤
(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 陕西 西安 710032)
中共在十八大中提出“两个一百年”的概念,即在建党一百年时,实现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在建国一百年时实现全面现代化。在政治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创建完善党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经济发展中,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平衡发展。这是是新一代领导人对于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设想,我党已明确指出当下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并做出了科学的部署与规划。对于“21世界中叶的中国现代化应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曾这样回答:“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到本世界末,花二十年的时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就是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八百到一千美元。在这个基础上,再花五十年的时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那意味什么?就是说,到下一个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也向全国人民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中国经济发展东西不均,为实现民族理想,笔者认为,未来五十年中国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西部地区,理由如下:
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5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7亿,其中少数民族有46种。西部地区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又处国防前哨,在历史上就曾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通往中亚、西亚、南亚、北非和欧洲。在现代,随着新欧亚大陆桥的贯通,则成为我国东、西双向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少雨,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水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3、2%,塔里木、准格尔、柴达木、四川等盆地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之多引起全世界各国的瞩目。新疆煤炭预测储量为16000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36%,居全国各省之前。青海、西藏的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亦居全国前茅。西部地区的矿物原料资源如镍、铂、镁、锂、钛和稀土等矿物的储量均居全国的首位。
然而,大自然给予西部地区如此丰厚的自然资源并没有使西部地区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相反,由于缺乏资金开发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使得这些资源要么处于睡大觉状态,要么因开发技术和水平落后使大量资源被白白流失掉,造成极大浪费。由于缺乏投资的有效拉动效应,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
西部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3.8%,粮、油、肉、钢、发电量占全国的16%-18%。交通运输很不发达,客货运输量比重很少,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数仅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0%。科学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文盲、半文盲比重大,居民文化素质低。由于长期以来乱砍滥伐森林,严重破坏了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全国700万贫困人口中有80%生活在西部地区,扶贫度深,返贫度高成为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
邓小平同志曾谈到,东部经济可优先发展,一部分人可先富起来,从而带动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现在是时候用东部发达的经济带动西部发展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谈到,人民有权利要求高好的生活环境,更稳定的工作,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孩子们要茁壮成长,受到更好的教育,概括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全国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繁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新一届领导人对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发展西部必定是重中之重,只有西部像东部一样实现社会富裕,才能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才能使得全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宁夏回族自治区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阿经贸论坛,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十八大会议举办期间,谈到全面小康问题时,表示有信心与国同步,抓住机遇,发展宁夏。甘肃省亦紧抓时代机遇,为解决全省8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40万干部下基层,大力开展“联村联户,富民为民”行动。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已趋饱和的今天,西部各省正跃跃欲试,举全力响应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上所讲“亲手创造未来”的号召。陕西省作为西部的重要省份,着力构建“关中产业带”,已逐步加强优势整合,实行错位发展,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及其所在的中心城市为主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了有关中特色的产业群和城镇群,提高了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增强了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在加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中,已把开发区建设、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来,使三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关中各市皆强调经营城市的理念,已逐步建成了具有较强聚集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尤其是西咸新区的建设,完成了产业集聚,对带动大西安都市圈,乃至整个西北五省都必将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更是极大地响应了中央开发西部的方针。
科学发展时代的变化表现为3方面,即改革的主题由 “发展”到“和谐”;改革的性质由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到对生产力的调整;改革的手段由差别化(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贫富一体化)。可持续发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未来性(关心未来各代的福利);平等性(经济利益在代内和代际的公平分配);区域性(发达国家利用或耗竭了大量的自然资本,却将成本分摊给世界共同承担)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现如今,各国之间的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挟制。如日本上演的钓鱼岛闹剧使其出口低迷,影响了国内的生产及就业,中日关系恶化,智库预测日本经济衰退将长期化,其债台高筑的情形难以在短期内缓解,且日本政治的混乱也拖累了其经济的有效发展,则作为日本邻国的中国,对日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再如美国即将开启的“奥巴马2.0时代”,奥巴马总统连任后,增大了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投入,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西部的落后必然成为中国与世界抗衡的一块软肋,要科学的、均衡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发展西部。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世界的目光关注着中国,中国的目光关注着西部,在未来的五十年中,西部经济是否得到有力发展,将极大的决定着中国是否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4).
[2]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7).
[3]李廉水,[美]Roger.Stough[M].都市圈发展,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