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西方龙及龙文化

2012-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2年29期
关键词:文化

吴 鹏

(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 河南 濮阳 457000)

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以其深厚的内涵赋予中国文化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我们华夏儿女也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而今龙作为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神圣的文化象征作用和神秘的价值功能。在西方文化中有“dragon”一词,译为汉语称之为“龙”,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龙的描述与中国大不相同,他们认为龙是一种很怪的、险恶的的象征。笔者认为龙应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产物,中西方文化对龙的认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现从它们的起源、

形象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讨,试找出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大家共勉。

1 龙与dragon起源于何时

关于龙究竟起源于什么时间?几十年来学术界圉于考古材料之限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世,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结论。但从现存的文字资料来看,认为龙诞生于原始社会时期,最早出于游牧民族、农业民族因生产的需要对星象二十八宿之观察的想象物。最早的文字记载:殷墟甲骨文中就有“龙”字。随后的文献典籍:《周易》、《诗经》、《楚辞》、《山海经》等文中都有关于龙的描写,如《周易》中所载“潜龙勿用、飞龙在天、龙战于野”等,其中“龙”字的出现频率已很高。随后,东汉的许慎在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辞源》说,龙是“四灵”之一,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但是,随着近几年考古的不断发现,最能证明龙起源的应为:1987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三组蚌壳摆砌而成的龙虎图案,这史无前例的考古发现在海内外曾引起了极大轰动,其中第一组图案中的龙虎形象可堪称为龙形象的鼻祖,专家们誉之为“中华第一龙”,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对蚌壳龙进行了C14和同位素测定,并经树轮校正,其时间为距今6460+135年。另外还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于1994年出土了大量的玉龙,即龙形玉块,和一条巨型石块堆塑龙,此龙全长近20米,身宽约2米,头部、尾部、腿足部都可辨,使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摆塑而成。以上两地区龙的发现,刚开始时,关于是不是龙的问题,专家们是持怀疑与非常谨慎的态度,然而当它们真正呈现在世人面前时,那弯身弓背、昂首曲颈张口、似欲腾空而起的形象让人无法做出任何的怀疑,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将龙的起源时间追溯到距今大约8000年前,即原始社会时期。

而西方的龙起源时间史书上记载颇少也不太明确。在《圣经》中大约有二十多次提到dragon一词,此经书写于公元前10世纪左右,那么dragon肯定产生于此之前;古希腊、荷马史诗成于公元前9至8世纪,其传说时期当在古希腊文学时期 (即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因此神话中的dragon一定产生在此之前,即古希腊的原始社会时期;此外,在大约公元前4300—3500年西亚两河流域的欧贝德——艾利渡遗址发掘出的男女泥塑像,其头部均呈蜥蜴状或蛇形,这恐怕也就是dragon形象的一种变体吧。西方dragon起源时间也只能追溯到此。

2 龙究竟起源于何物

这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如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170多个问题,他针对远古历史、神话传说、自然现象社会现实等都进行大胆怀疑,自然龙也没有逃脱他那敏锐的目光。关于龙到底是什么?学术界的观点有蜥蜴、鳄鱼、蛇、猪、马及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龙是一种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的能登天能潜渊、人可骑可驭的温驯动物。《韩子·说难》:“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古人相信,龙经常生活在有水之地,但不处网罟之水。(《吕氏春秋·离俗览》):“倘若川渊枯则龙鱼去之”。西方的《圣经》里认为dragon就是虫,蛇与龙前后相承。《启示录》里说到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可见西方dragon的原型以蛇说为主题。

3 中西方的不同龙形象

中国龙是经过八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融合自然现象和多数动物的特征,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它的形象既突出的反映出中国古代先民驾驭自然的愿望,也反应出中华民族生机蓬勃地创造精神和综合的文化理念。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龙的形象喻为威武、刚健、神奇,且具有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呼风唤雨、气贯长虹的无穷神力。《说文解字》中说它“春分登天,秋天潜渊”,龙作为一种万物之灵兽,是沟通天、地之使者,先民们对它既敬畏又崇拜,以祈求给人类带来健康与平安。由此可见,龙的形象在东方以独特的形式,蕴含着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西方文化中龙形象与中国龙是截然不同的。在《动物寓言集》中首次对西方文化中的龙进行了描述:龙的头上有羽毛,嘴很小,通过气孔进行呼吸,舌头从中吐出,尾巴和牙齿也很有力,通过吹气而不是拍打来杀死敌人,尾巴卷起来可以杀死一切东西,人们认为它与魔鬼十分相似。一般神话传说认为,西方龙的原型动物是一种巨大的蛇或蜥蜴,在此基础上还综合了其他种种令人产生恐怖感、厌恶感的动物特征,如鳄鱼、癞蛤蟆、蝙蝠等,因此它长着蝙蝠的肉翅膀、狮子的爪、鳄鱼的头,身披鳞片,有带刺的尾巴,能喷火。其头部基本上属于爬行类动物,如蜥蜴、鳄鱼和蛇于一体,可能是爬行动物的化身。它们有的居住深海,有的沉睡于火山,有的隐藏于巨大的洞穴、湖泊或海洋中,其秉性残酷而贪婪,并喜欢储藏财富,尽可能的收集许多钱币、宝石和魔法物品,如果有人敢侵犯它们的财产将得到疯狂的报复。《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辞典》给dragon一词下的定义对上述观点给予很好的注解与证明:fabulous creature like a crocodile or snake,often with winds and claws,able to breathe out fire,often guarding a treasure.总之,在西方人的眼中龙是贬义词,它不仅是有丑陋的形象,而且也是邪恶的象征。由此可见,东西方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

4 龙在中国的文化内涵

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龙是智慧、力量、成功的化身,也是幸运美德的代名词,古代传说它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兆等神性,是一种能够星云布雨,腾云驾雾,穿凿铁石的神异动物。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龙也是传说中的祥兽之一,如《礼记·礼运》(卷二十二)篇载:何为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龙的出现是祥瑞的先兆,并一度成为王权政治的象征。龙为皇帝的象征,皇帝尊之为真龙天子。秦末汉初的刘邦,传说他为赤帝(黑蛇)之子,是由于感龙而生,相貌隆准而龙颜,且斩白帝(白蛇)于道路而起事,最后登上帝王之位后,龙就专被视为帝王与王权的象征。龙作为帝王的象征能起到神话帝王的作用,帝王贵为真龙天子,容貌称之为龙颜,身体称之为龙体,睡的床称之为龙床,并且像龙的物还有龙灯、龙车、龙舟。另外与龙有关的成语也很多,如、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盘凤逸、龙腾虎跃、龙盘虎踞、龙潭虎穴、龙吟虎啸等等,皆足以说明了龙以善美、神秘、吉祥、刚健、威严和尊贵的形象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正好与龙在西方人的心中邪恶、魔鬼的联想相反,可见龙与中华民族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具有鲜明政治性,并成为民族文化象征,这是在其它国家“龙”所不具备的特征。

5 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内涵

西方文化中对龙的描述是蛇身狮子爪,身披鳞片,嘴里喷火、头部基本类似鳄鱼、蜥蜴等爬行类动物。《动物寓言集》对西方dragon进行了最早描述,认为龙嘴很小,舌头从中吐出,牙齿、尾巴强有力,认为它的形象与魔鬼相接近。在《圣经》中也认为它是邪恶的代表,在《新约·启示录》出现的the great red dragon是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启示录》里曾记载了大天使米迦勤屠龙的故事。关于英雄屠龙的故事,在西方的史诗中记载颇多,如日耳曼神化、希腊神话、北欧神话中都有龙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英雄屠龙故事要数圣乔治:圣乔治是一位罗马将军,也是位基督徒,他在旅行时听说当地湖里有一条巨龙,这条龙要求当地人每天给它奉献一名少女,否则就切断水源,就在它要吃掉最后一名少女时,圣乔治出现了,他凭力量与智慧杀死了恶魔dragon,鲜血遍洒大地,长出了许多娇艳的玫瑰花,直到今天,西班牙东北部的嘉泰罗亚人仍然用漂亮的玫瑰花纪念圣乔治惩治恶魔的功德。龙在《圣经》中也以基督教的最大敌人化身呈现,所以龙已被西方人丑化、恶化。林桦在《北欧神话传说》中写道:“毒龙谓之恶魔,企图最终咬断宇宙树的巨根,毁灭世界。”据《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中东地区的蛇或龙硕大而凶猛,被认为邪恶总代表。显然西方人对龙的认识与我们大相径庭,我们认为西方人有必要改变龙的邪恶形象。

总之,龙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先民们于神话中虚构的神异、凶猛的动物,但因民族生存环境、信仰不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有着质的区别。龙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除其作为中华民族血缘同根的依据外,还一度成为王权等级的象征,而在权色消褪之后,龙之积淀而成的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又称为振兴祖国的一面旗帜、一种无形的力量,因此龙已不再是简单的图腾,已升华为民族文化的象征。而西方龙本质上是邪恶的象征、战争的象征,可谓乏有深刻文化内涵。文化是一种复杂社会现象,形成于长期历史积淀中,中西方原本为两大不同文化体系,各自已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状况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对事物的不同认识,我们应以客观的态度区别看待中西方文化,也期待西方及世界上其它国家能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国龙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和文化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