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智德
(永登县第二中学 甘肃 永登 730302)
建设和谐社会、向往美好生活是自古以来人类共同追求的伟大理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他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群体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的先哲孟子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重点突出了“和”的地位和价值。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人际和谐是立身处世的根本;群体和谐是社会安定的核心;天人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
新修订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共三项:一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二是,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三是,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包括: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2)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文明行为,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点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原来的单一的身体健康,有没有疾病,逐步转换为从多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水平,特别强调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这样,体育教育不仅要强健学生的体魄,更要提高调控情绪和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而这些优秀品质的的形成要在体育教育中逐步的培养:
1)在体育教育中通过合理设置目标,使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功,培养自尊和自信。
2)通过体育中自尊和自信的培养,将这些优秀品质迁移到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形成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伴随其一生。
3)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中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和日常生活中不免会产生许多不良情绪,不良的情绪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过激行为,在体育教育中教会学生调控情绪的能力,众所周知,体育活动可以使人产生愉快感、转移注意力、释放消极情绪等,当学生学习压力大或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调节情绪的变化,消除不良情绪。
4)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安排一些体育项目时,让同学们知道,为了达到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厌倦、胆怯、慌乱等消极情绪,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身心劳累等,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5)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意识和能力。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需要身心的相互作用,因此,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6)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与集体融为一体,在各种体育游戏和球类竞赛时,“矛盾”和“冲突”经常发生,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才能学会如何面对同学、家人和社会中不同的人,逐渐形成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态度体验尊重和被尊重的感受,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7)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活动都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在体育教育中,合作是体育学习和活动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团队精神需要团队成员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形式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让学生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8)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和环境都为学生很好的提供了模拟近于成人社会的最佳背景,他们身在其中获得的经验不仅会影响他们终身的体育生活方式,也会影响他们整个行为方式和人生态度。
由此可见,健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作用,而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育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1]段建伶,主编.从和谐自我到和谐社会[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4]朱万银,主编.高中体育与健康[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