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娟
(潍坊市实验学校 山东 潍坊 261200)
任何生物的种子萌发需要条件,缺一不可。此理念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设法给予学生成长需要的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顺利的萌发、成长、结果。
拉封丹经典寓言中的名篇《北风和太阳》是从北风和太阳之间的一场比赛开始,它们要比比看谁先让骑马的人脱下外套。北风“狂啸怒吼”给世界带来灾难,结果只是让行人裹紧外套;而太阳将阳光温和洒下,万物复苏,骑马的人自觉地把外套脱下。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育启示在于:阳光的力量是它的温度和温暖,只要没被云朵遮住,它就会普照;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拨开遮蔽的云,让他放散光芒。
日本黑柳彻子写过《窗边的小豆豆》,小豆豆因为“淘气”被迫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笑着专心聆听“坏孩子”长达4小时的“倾诉”,令小豆豆感到平生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小林校长就是小豆豆心中的光明使者。
我们的课堂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宽容和尊重打开学生心智之门,学生接纳了教师,教师才可能融入他的生活,教育才可以有的放矢。当教师发现了学生身上的太阳,使他发出光亮,其实就是启动了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我们都知道非智力因素是高效能、低投入的,它是高效优质课堂的“发动机”。
经常看到课堂上教师采用“拖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本意是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学生活动也是这边刚结束了小组讨论,那边又立马开始了小组展示……课堂确实有“动感”,但是我们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内化生成,是需要“静”的,因为“静生慧”。所以,我们的问题需要有思维含量,促学生把各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思维导图,寻到问题症结,生成独创发现。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给学生画出“思维导图”的时空,允许课堂有片刻“留白”的时空,让思维高效。
“踏花归来马蹄香”源于一个故事,画家的命题是画出花香,我们不见一朵花,但在彩蝶纷飞的马蹄旁却是暗香流动。这就是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艺术,这就是回味。这样的回味和韵味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
用手紧握和舒张状态下的海绵哪个吸水量大的答案很简单,闲暇教育的教育价值同理。学生的闲暇时间,让学生远离书包,以“轻松心态”,从拓宽领域、延伸视野方面给他们开放性的任务,让他们放开思维。因为这样的自由呼吸时空,才是优质高效课堂的“加油站”。
学生像一粒粒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时候会破土萌发,争取自己的生长空间,这是一个不能替代的过程。
书本知识与实践不是一个线段的两个端点,而是螺旋上升的曲线阶段性标识,在课堂上清楚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学生已经会的,自己通过学习能自己学会的,和必须通过教师点拨才能学会的。对于那些学生能够自己通过探究可以学会的问题,才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相信学生,大胆让学生去做,给他们提供场所、条件、机会、资料,引导他们自主地去尝试。学生的创新除了有创意、设想外,更重要的是行动实践。学生在探索实践中的反思和适度调整很重要。让学生以探索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活动的形式,合作的精神开展各种活动,获取能力和情感体验,提升学力,放开学生手脚,是在适当范畴和条件下做,不是放任。放开手脚的学生活动才能成为优质高效课堂的 “高速路”。
作为教师,已经不是过去仅仅具有奉献意义的“蜡烛”,而应该在放飞学生的同时,留一片净土给自己。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适合与创新。当教师以建设自己的课堂为目的时,就会在听课的各环节设计中对照自己的课堂,体会到促进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所以,教师有什么样的课堂理念,就会在别人的课堂中发现什么内容的体现;反过来,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理念短板,才会在别人的课堂中收获期待,在别人课堂里品味自己课堂的味道,做自己课堂的大使。嫁接的前提是对接,要知道教师自己所需所求,才能形成独特的果实品种,逐渐进化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和风格,让自己的“服务区”更为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