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远
(白银新世纪路业公司 甘肃 白银 730900)
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是沥青结构层的主要承重层。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是路面质量控制的关键。在路面基层施工中由于对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配合比施工不准确、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路面摊铺不平整、混合料离析、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诸多原因,均可形成质量病害。
丹拉高速公路刘白段是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丹东至拉萨公路在甘肃省境内的组成路段,也是甘肃省规划的“四纵四横四重”主骨架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路段采用全封闭、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路基宽度为24.5米。丹拉高速公路刘白段的建成通车,使丹拉国道主干线甘肃境内的270多公里路段全程高速化,西部的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区省会之间的高速公路也得以全线贯通。丹拉高速公路刘白段的路面结构层为:4cm AC-16I沥青混凝土上面层;5cm AC-20I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 AC-25I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路基。现就本人在该路段水泥稳定基层中的施工情况,对水泥稳定类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2.1 组织准备
2.2 物资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机械配置必须类型齐全、配套完善,并能满足质量和工期要求的原则,针对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合理配备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在试验段的施工前,提前一周内将基层所需的碎石、水泥等各种材料全部进场,并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要求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规定。
2.3 现场准备
2.3.1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结束7天后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间隔时间为一般为7d,不长于30天。
2.3.2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结束养生7天后,安排劳务人员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土、养生膜等。并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开始施工前,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做出标记,挂好导向及高程控制线。并将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表面洒水湿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并按规定撒布粘结水泥。
铺筑试验段的目的在于:验证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确定摊铺时的合适厚度和松铺系数;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试验路段长 600 米(单向)。 据经验采用 1.23、1.25、1.27、1.29、1.31五个松铺系数,松铺厚度分别为 24.6cm、25.0cm、25.4cm、25.8cm、26.2cm五种类型分别摊铺100m。水泥剂量采用4.5%、5.5%分别作好试验剂量进行铺筑,分别铺筑300m。试验段养生7天后,通过钻芯检验试验段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采用两种水泥剂量铺筑的路段强度均满足要求。通过试验段可知:松铺系数为1.28,摊铺机摊铺行走速度为1.15m/min,夯锤夯实频率为3Hz。4.5%水泥剂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8MPa,5.5%水泥剂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 4.6MPa,为减少基层表面的收缩裂缝,采用4.5%的水泥剂量用于后面的大面积施工。
据笔者调查,部分职业中学在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首先是对教材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所授知识的难易度和深广性,无法掌握在具体的教学中做到哪些知识必讲,哪些能力该强化;其次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按照教材的具体要求实施,但这些要求又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结合,导致了语文课堂上出现目标不明确的状况;再次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及能力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只是在期中、期末由任课老师出一两套题或学校抽题的形式进行测试,无法全面地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能全方位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
根据试验段的施工方法和检测结果,确定底基层、基层、面层的施工机械配置,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拌合、摊铺、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写出试验报告,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以便指导施工。
4.1 混合料的拌和
粗、细集料分类堆放和供料,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拌合前应将集料每种规格的集料分别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拌合质量的控制,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3-5天的摊铺用料;每天开始拌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合比;出料时要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配合比、含水量是否变化。根据天气与运距情况,在拌合混合料时增加1%-2%的含水量。对以下不合格的成品料应禁止出厂:
(1)夹带有较多杂物或发生计量严重不准者;
(2)又极为严重的分层离析现象者。
4.2 混合料的运送
(1)拌合好的成品料应及时装运,做到拌合能力、运输能力和摊铺、碾压能力相匹配。
(2)运输时采用同一型号自卸车。气温较高时车上的混合料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运输车辆均匀地在路槽整个表面上通过,速度限制在20km/h以下,保持装料高度均匀以防离析,并注意卸料速度、数量与摊铺厚度及宽度相适应。
4.3 混合料的摊铺
(1)摊铺混合料之前,把以铺好的结构层顶面清扫干净,经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的0.5%,并根据气温及运输距离酌情考虑,以补偿摊铺及碾压时水份损失。
(2)为保证各层摊铺表面平整、厚度均匀、符合纵横坡度的要求,在每次摊铺前应设置足够的基准控制线,并仔细调整摊铺机熨平板和坡度,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基层混合料摊铺应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一前一后应保证速度、摊铺厚度、松铺系数、路拱坡度、摊铺平整度、振动频率等均一致,两机摊铺接缝平整。
(3)按图纸规范要求做到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4)如因操作摊铺机不当或自动找平装置问题,而出现摊铺表面不平或坡度变化量大,应立即停止摊铺,至查找原因为止。如果这种凸凹不平的程度较小允许用手工摊铺一薄层,耙平平面,立即碾压。如果这种处理使表面纹理及平整度没能达到要求,则该段被废除,应重新摊铺。
4.4 混合料的碾压
(1)混合料摊铺和刮平后,立即对平整度、厚度、路拱及温度进行检查,不合格之处及时进行处理,随后按铺筑试验路段确定的压实设备,按程序进行充分、均匀碾压。
(2)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用12-15t双轮钢筒压路机静压。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和路拱,必要时予以修整。复压采用总质量大于21t的轮胎压路机或2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重叠宽度300mm-500mm。终压采用12-18t压路机静压或振动压路机不起振碾压。
(3)碾压应由纵向的低边向高边慢速均匀地进行。相邻碾压至少重叠宽度为300mm或至少轮迹宽度的三分之一。
(4)碾压时,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当压路机来回交替碾压时,前后两次停留的地点应相距10m以上,并应驶出压实起始线3m以外,振动压路机应逆向摊铺机进行振动碾压,同向应调整为静压。
(5)整形和碾压
基层施工时应控制交通,严禁任何车辆驶入尚为成形的基层,对粗集料窝和细集料带要及时挖除重新换填或人工嵌细料填补。在初步整形的基础上,用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然后进行补平,在最佳含水量时,用12T以上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尽可能长幅碾压,以防停压时对已铺基层产生推移,导致拥包;由两侧向中间,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且无明显轮迹。
4.5 接缝的处理
纵向接缝施工时,必须用垂直的平接缝,严禁做斜接缝。纵向接缝的具体处理作业方法为:前一幅摊铺时,在靠下一幅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做支撑,方木或钢模的高度应与稳定砂砾层的厚度相同,养生结束后,在摊铺另一侧之前,拆除支撑方木或钢模并清扫干净。
4.6 养生及交通管制
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并同时进行压实度检查。碾压完成经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洒水养生一天,然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养生过程中封闭交通,严禁施工车辆通行。养生期不应少于7d。养生期内洒水车必须在另外一侧车道上行驶。
5.1 混合料的离析现象。将规格为20-30mm碎石的掺配比例降低5%,级配曲线基本可以处于中值,施工时可减小离析现象的发生;拌和机出料要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可避免混合料离析;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集料离析现象;在摊铺机已摊铺的表面上发现有粗细离析现象,及时铲除并补以粗细均匀的混合料并整型。
5.2 横向施工缝处理。横向施工缝的处理全部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在施工结束或摊铺机因故停机而螺旋分料器下混合料不太多时,摊铺机提起熨平板驶离现场,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碾压,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在平整度保持连续部分的边缘拉线划一道与路线垂直方向的线,等碾压完毕在划线位置垂直切割,将端头部分铲出路外。横向接缝首先要进行横向碾压。碾压带的外侧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后再顺路方向进行正常压实。
5.3 平整度控制。经常检查摊铺机的传感器和挂线钢丝绳,保证高程、平整度与松铺厚度。对压路机碾压过程中造成的“梁”,及时采用人工整平,并用3m直尺检查,必要时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以保证基层的平整度。
5.4 试验检测人员应对原材料、水泥剂量、现场压实度跟踪控制。及时取样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在养生7天后进行试验。结合7天后基层的钻芯检验结果,对基层的整体性加以评定。
5.5 混合料控制。拌和好的混合料尽快摊铺,确保在水泥初凝前完成摊铺整型及碾压,混合料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或碾压完成最终时间超过3h,必须废弃。从拌合摊铺做到施工机械匹配,作业连续。为保证边缘处能够碾压密实,在摊铺时两边各加宽10cm,在碾压完成时对边坡加以整修成形。
[1]交通中等专业学校统编教材.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