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宇,叶伟平,翁振明
(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浙江 遂昌323300)
丽水市因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历史悠久,故而其林业生态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既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庆元廊桥文化,又有依托林业产品形成的遂昌竹炭文化和云和木制玩具文化,同时更少不了丽水市历史悠久的种植油茶、食用菌的生产习惯以及随处可见的古树名木带给民众的历史体验。然而,丽水市的林业生态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与林业息息相关的生活、生产文明被广大人民群众提炼认可并发扬光大。
随着丽水市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蕴含其中的林业生态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目前,丽水市各地都在为保护、传承好当地林业文化做着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遂昌竹炭文化休闲观光园已投资2.1亿元完成了一期竹炭产业园区、竹炭博物馆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竹炭业已成为遂昌竹产业的支柱,云和通过几次玩具节的举办和县委、县政府带领全行业启动系统宣传工程后,“中国木制玩具城-浙江·云和”这一品牌在国内外玩具界和浙江省内各领域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以森林旅游、林业科技教育为主导的林业文化正逐步的走进了广大老百姓的生活中。
对于有开发价值的林业产业文化,要本着将各地产业做大做精做强的长期目标,去积极发掘、提炼、传承。丽水市最有代表性的林业产业文化有庆元、景宁的廊桥文化、遂昌的竹炭文化、云和的木质玩具文化、松阳的油茶文化以及整个丽水范围内的食用菌产业文化和古树名木文化等。为此,在规划期限内,实施的重点项目包括:廊桥博物馆(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竹炭研究中心(遂昌县)、玩具产业园(云和县)、玩具设计中心(云和县)、九龙文化创作基地、林业展览中心。此外,将通过乡土树种林、乡土树种产业园、食用菌生态旅游观光园、科技示范园、艺术创作基地等多种建设形式突出当地产业文化特色,彰显林业文化魅力。
通过科普教育基地这个平台向大众展示林业生态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普及林业生态文化保护意识。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或科技工作者对公众进行林业科普知识讲座;二是经常组织职工进行科普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科普工作服务能力;三是广泛地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开展共建科普基地活动,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参与基地的科普活动;四是积极探索开展科普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开拓更先进的活动手段,提高开展科普活动水平,积累工作经验;五是积极参加全时“湿地日”、“植树节”、“爱鸟周”、“科技活动周”、“环境保护日”、“地球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并在活动期间对公众优惠开放。
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开展义务植树、捐助造林等活动,鼓励市民走进森林、体验森林,并积极加强对名人名树苑、纪念林的建设,以增强市民森林保护意识。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注重名贵树种、阔叶树种、彩叶树种、乡土树种和优质大苗的选择;其二,着手开展“纪念树”认建认养工作,增强市民林业生态文化意识;其三,加强名人名树苑建设,把名人名树苑作为重要领导和名人认种认养纪念树的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认建认养和义务植树活动。
古树名木的价值不可估量,保护古树名木责无旁贷,也是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林业部门应结合丽水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把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轨道,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首先应全面进行普查,建立技术档案,对分布在本地区的风景、名胜、陵墓、园林、寺庙、村庄、街道、院落等地百年以上的各种古树名木,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调查登记,并将调查材料组织专家鉴定,造册登记,建立技术档案。然后对古树名木实行统一管理,明确落实管护责任。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应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广泛的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明确保护古树名木的重大意义,提高对古树名木的认识。
林业科技下乡是林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基层农民学习林业科技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林业科技下乡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林业科技下乡培训和林业科技对口帮扶。一方面可以通过编制发放各种技术培训资料的形式将林业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科技帮扶活动,由技术推广站组织林业科技人员与县林业专业户进行“一帮一”帮扶活动,县技术人员落实到林业大户挂点帮扶,重点帮扶一些积极性高、规模较大的林业专业户。
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前提是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活动,其后果影响到植被、地貌、大气、水文、土壤和生物资源等诸多方面。所以,重视林业宣传和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是关键。宣传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林业发展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要站在林业发展全局来认识林业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要把林业宣传贯穿林业工作全过程,目的是提升民众生态意识,为更深层次的生态环境开发奠定基础。
林业生态文化宣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短信、博客等新兴媒体和方式,全面深入系统地传播林业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科学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传播生态道德、生态伦理、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艺术的重要内容;二是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创造出丰富的文艺作品,鼓励广大文学艺术家、影视创作者走进林区、走进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地区,亲身感受和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大量的精品佳作。
[1] 丁卫东.浙江省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与发展战略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7(2):151~152.
[2] 张 明.森林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策略研究[J].林业科技,200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