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新令
(河南省国有泌阳马道林场,河南 泌阳463721)
根据多年来的探索,掌握泡桐高干壮苗生长规律是制定育苗技术的依据,泡桐高干壮苗生育规律,可分为5大时期。
一般从埋根到幼芽出土长约30~48d,这个时期提高土温是关键,生产上选择埋根时期一般不浇水,可以松土。
从发1对真叶到8对叶片,一般是4月中旬到6月中旬,地上生长缓慢,日平均高生长1.0~1.5cm,根系生长较快,也可以施少量人烘尿。
一般从6月下旬至9月上旬,高、粗、叶、根系相当旺盛,高生长日平均5~7cm,特殊天气日平均生长11.0~12.5cm,这时期要保证水肥供应,大水大肥,让桐苗吃饱喝足,严防伏旱,注意排涝,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般在9月上旬高生长结束,地径生长10月上旬基本停止,如土壤温度在12℃时,根系生长一直延伸到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此期停止施氮肥,也不浇水(除特别干旱外),可以出圃栽植(即所谓带叶栽泡桐),成活率高。
桐苗落叶休眠,根系也停止生长。
泡桐苗圃地选用两合土。沙壤土为宜(粘土较差),地下水位1.5m以下,前茬以玉米、红薯茬为好,切忌用泡桐重茬地。重茬地病虫害多,地力衰退,同样水肥供应,相同管理措施,重茬与新茬苗木高粗生长相差20%~30%,所以生产上实行泡桐与作物换茬是培育高干壮苗的首要关键。
河南省在培育泡桐高干壮苗的过程中,借鉴农业种烟和小麦丰产精耕细作的经验,结合泡桐根深的特点,实行春节前深耕60~80cm,不打乱土层,年前不耙年后耙,结合施底肥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施可施性六六六粉1.5~5.0kg,硫酸亚铁5.0~7.5kg,并浇好踏地水,做到“早、深、透、细、净、实、平”(早是指冬季整地,深是整地60~80cm,透是通风性能好,细是无土块,净是无草根和石块,实是上虚下实,不吊空,平是地块要平,利于灌溉)。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为苗木速生创造了条件。同时变平床为垄床,垄高15~20cm,上宽35cm,底宽40~80cm,这样能提高早春土温,利于生根。有的做向阳穴“土温室”,效果也很好。
底肥要足,每亩施农家肥5000~7500kg(视土壤肥力、肥料质量而定),磷肥25kg。在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每亩施尿素20kg,或分别提前5~7d施人粪尿3次,每亩用量500~750kg。
选用1年生无丛枝病、无机械损伤的桐根(2.0~3.5cm),最好用二棚根,截成长15~17cm根节,挖穴直埋,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注意根的顺序,粗细分开。埋后封成碗口大小的土丘或做向阳穴,藉以提高地温和防止冻害。
埋根时间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晚霜、地形和育苗技术。河南省一般在3月上中旬,这时埋根,先生根后发芽,苗木粗壮,过晚则先发芽后生根,影响养分供应,很难达到高干壮苗的标准,如遇天旱,就会回芽死亡。
泡桐是强阳性树种,光全作用饱合点为6.0~6.5万勒克斯(勒克斯为光量的计算单位,1支腊烛在1m远处的亮度为一个勒克斯),株行距为:1m×1m,1m×1.2m,1m×1.5m,每亩444~667株为宜,本着肥田宜稀、瘦田宜密的原则,在上述幅度内掌握具体密度。
泡桐苗期要认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病害方面,要特别注意炭疽病、黑痘病的防治,否则会蔓延成灾;在虫害方面,要及时防治泡桐金花虫、蛴螬、地老虎的危害。在泡桐苗生育的前三个时期,加强管理,精心抚育,把促进与控制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泡桐速生的潜力。
[1] 傅大立,杨绍彬,丛培生,等.泡桐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3):301~306.
[2]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8:775~779.
[3] 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王礼先.水土保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5] 竺肇华.泡桐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及区系成分的探讨[J].林业科学,1981(3):163~164.
[6] 范国强,王安亭.接干和施肥对不同初植苗高泡桐幼树主干生长影响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0(6):628~633.
[7] 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