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相昀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6)
所谓留守儿童,即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一般指外出务工超过6个月)在外务工而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1)。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这些本该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父母的关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里上的困惑及问题都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与解决,他们的坏习惯坏毛病积习难改,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感情上的关注和呵护,再加上自制能力差,久而久之,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心理、个性发展的异常,甚至发生“恶性事件”,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所有这一切导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难度加大,留守儿童教育难问题尤其突出。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讲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其中,老年人大多有隔代亲情节,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能否吃饱穿暖,不被别人家的孩子欺负等,而很少或根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孩子的顽劣行为和心理,而这种行为或心理一旦形成,不论是学校还是其他抚养人对孩子的教育将会非常困难;加之老年人大多体弱多病,本人需要家人照顾,精力有限,很难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心理上留下阴影,并且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上述情况很难保证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从而使得对其教育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首先,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一般学校除了语数外老师外,其他比如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比较少,有的老师身兼数职,专门老师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和生活指导老师。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心理方面恰恰是比较薄弱的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农村缺乏专职教师,所以只能施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学习成绩差。加之,农村学校班级同学较多,教师很难一一顾及。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被学校和老师忽视了。
社会缺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社会缺少一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大环境,对他们是特殊的人群,是一个弱势群体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不够。社会上缺少关心和爱护,在看到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时才开始关注,政府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关爱,使得这部分人群被同龄人欺负甚至是歧视,以至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更多的压力。社会责任的失却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1.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2)
政府切实履行在教育方面的职责,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发展并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可使在校的留守儿童能够得到较为周全的基本生活照料,最起码食宿有保障。另一方面,留守儿童住校也减轻了临时监护人的负担和外出父母的后顾之忧。留守儿童住校以后可以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来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
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增强教育的责任意识。夫妻双方不要同时外出打工,有条件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家的父母,要经常探视孩子,多与孩子联系。不要认为不缺孩子吃穿即可。勤于与孩子沟通,随时解决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问题,多鼓励、多赏识,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一味的打骂,要耐心教育。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去,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还有他们的道德行为表现如何等等。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加强联系和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情绪和学习情况以及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3)。
所建留守儿童的信息包括各个方面,包括留守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住址,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道德品行状况,父母外出打工地及联系方式,代管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与代管人的关系,代管人的生活条件等等,以便于及时与留守儿童及他们的代管人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农村学校要鼓励教师定期家访,多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深入学生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或者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家长会,老师与代管人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共同监督和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开发地方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所有问题的最好出路和长久之计。
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该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我们要时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给他们更多的爱。在班级上鼓励其他的同学多与留守儿童交朋友,让他们多体会集体的温暖,老师更要关心、爱护、照顾这一弱势群体,不能因其成绩差就放任不管。教师要从学习上、生活上、安全上、心理上多多关心他们。家庭、学校和政府也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从而为我国以后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注释:
(1)叶敬忠等:《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叶敬忠:《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范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叶敬忠等.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叶敬忠等.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姚敏扬等.农村教育.中国林业出版社[M].2005.
[4]段成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⑤林锦霞.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性思考[J].西江教育论丛.2008(3).
[5]Simms MD.寄养对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M].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
[6]李庆丰.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状况.
[7]范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