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跟跑”,也要试试“领跑”

2012-08-15 00:51:42徐瑞哲
当代贵州 2012年5期
关键词: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一等奖

新一年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日前在京落幕,374个项目分获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各省区市代表团纷纷携大红证书载誉而归。在欣喜之余道出一个相同的遗憾: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度空缺,已是12年来的第8次空缺。追溯至上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2009年度获奖的《中国植物志》一书。

有人说,配得上自然科学一等奖,一定要靠长达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持续积累;也有人问,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数十年,为何这样的一等奖成果仍然稀缺?

大奖连年空缺,遗憾之余需要报以耐心与宽容,同时似乎也应反思一下长期以来的科研模式。在国家科技发展的最初几十年,研究策略偏向于跟踪型,也就是跟踪国际新成果,全力追赶、缩小差距以至超越。其实,当下不少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均属“后来居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但就本质而言它们还是跟踪型产物,走的基本是别人走过的路。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追踪前沿科学技术是非常自然的。不过,在几十年后,当我们从追赶者逐步变为竞争者时,“跟跑”战术就不得不改变一下,至少在一定的优势领域内应当如此。

一直“跟跑”甚至“跟风”国外,难免在不久后落入所谓“追赶者陷阱”。因为惯于望着他人背影,造成视线被挡,没有能力再去另辟蹊径,何谈在自己的路上领跑。同时,当他人转向变道,后来者往往出于惯性继续向前,而前方可能已是一条弯路或死路。(作者:徐瑞哲 来源:《解放日报》)

猜你喜欢
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一等奖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广东科技(2022年9期)2022-10-13 05:25:16
“可怕”的一等奖
2020年CCF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简介
为创新而生——记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高雄厚
科学中国人(2018年1期)2018-06-08 05:42:41
喻景权教授团队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6国家科技奖和技术发明奖初评名单发布
健康管理(2016年7期)2016-05-14 11:38:41
哈电机公司科研项目“超大电流短路发电机自主研制与工程应用”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自然之宝独家赞助协办的首届宋庆龄儿童创意发明奖评选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圆满举行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2:11
神威药业集团 中药注射剂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01-22 13:50:58
“六一”绘画大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