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Ⅰ本刊记者 孟丰林 吴文仙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文 Ⅰ本刊记者 孟丰林 吴文仙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成本最低、动力最足、效果最好、作用最持久的办法。”
“实现我省发展目标,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不深化改革开放,体制机制束缚就难以打破;不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就难以发展;不深化改革开放,社会矛盾就难以化解;不深化改革开放,各项工作都难以推进。”
这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在全省改革开放工作会议上对贵州改革发展做出的新的研判。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曾经贫穷、落后、闭塞的山区穷省,奋起走上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之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贵州已站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新的起点上。
可以说,改革开放已经为贵州发展带来了活力,但在全国全面改革开放过程中,贵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正如栗战书所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比较吃力,除客观条件外,改革不到位、开放力度小是主要的也可以说是根本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清醒地看到了这些,全省改革开放工作会议站在全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高度,对贵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做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势必为今后全省上下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提供强大动力。
转变政府职能一直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近两年来,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贵州通过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进一步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还权于基层。
同时,在某些领域政府退出还不够,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对于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又存在缺位问题,纠正市场失灵的能力不足。从行政审批制度看,贵州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指挥和工作标准、行政审批事项特别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仍然过多、已取消和调整的审批事项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等。
针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会议提出,要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省直管县体制试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四个方面着力,同时《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扩权强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也为下一步改革重点指明了方向。
会议提出的进一步推进扩权强县工作,发展县域经济的目标,让大方县委书记卢林感到振奋:“这次会议,我个人的感觉是内容比较丰富、有真金白银的会议。结合大方的实际用发展改革的眼光去发展三化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凡是符合大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的项目优先进入。”
省发改委主任刘远坤认为,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强则全省强,只有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赋予县(市、特区)更大的经济管理权限,才能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和活力。他表示,下一步省发改委将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不折不扣地将有关经济管理权限最大限度地下放到县(市、特区),同时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操作程序,确保扩权强县事项真正落实到位,做到放而不乱、运行有序。
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到2011年底,贵州已有7户企业营业收入超l00亿元,其中瓮福集团、茅台集团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利润总额上亿元企业达到l0户。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全省国有企业改革仍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退出”和“进入”都还不够、产权结构不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权利体系不完善、国资管理不到位等。
根据现在的情况,栗战书在会议上指出,我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是完善、优化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而不是一味地“退”或一味地“进”,也不是一股劲地强化国有垄断或者一股脑地削弱国有经济。要通过优化“两个结构”,实现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既壮大国有经济,又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会议出台的《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深化国企改革做了进一步的部署。
这次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有一个总体特征,即注重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从总体要求、国企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农村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等十一个方面对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从最迫切需要和薄弱环节入手,注重正确处理面上推进与点上突破的关系,使各项改革措施有机衔接、协同推进。
毕节市市长张吉勇表示,2006年以来毕节市按照“存量换增量、资源换资本”的思路,以国有企业存量吸引社会资本,引进优强企业进行改制重组,一批濒临倒闭的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这次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毕节市进一步解决国企改革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为贵州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487亿元、贷款余额7549亿元,同比增速双双超过20%,在全国分别排第2和第7位。
尽管金融形势呈向好势头,但仍存在“三个不适应”:贵州金融发展水平与全国金融发展态势不适应,有限资金供给与巨大融资需求不适应、单一金融结构与多元化融资需求不适应。融资难问题突出,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因素影响,更是由贵州经济和金融发展阶段性因素所致。
这次会议上,栗战书讲到了一个现象:江苏、山东在存款余额和GDP双双同时超万亿之后,短短10年时间,存款余额先后突破了2万亿、3万亿、4万亿;与此对应,这两个省的GDP也先后分别突破2万亿、3万亿、4万亿。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大致是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突破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突破具有同向性,一个地方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就会迎来比较快的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大幅度增加。可以预见,在今年实现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之后,贵州GDP将很快突破万亿元。
栗战书指出,下一步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着力构建多渠道、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融资体系,重点要抓好间接融资、直接融资、项目管理、协调配合、机制完善五个方面的工作。
贵阳市市长李再勇介绍,近年来,贵阳市先后成立12家投融资平台公司,从2009年至今累计筹资504亿元;组建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引入4家全国性和5家地方性商业银行、1家外资银行,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将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统一部署,重点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和规范管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力争城市商业银行60%以上新增贷款用于中小微企业。
“贵州的改革开放,事实上是走得比较早的。但从历史角度来看,更多是被动的改革、被动的开放。这两年,我真正感觉到贵州是主动的去改革、主动的去开放、主动的迎接挑战。贵州的改革开放到底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这次出台的主体文件和配套文件,事实上就是给我们指明了突破口。比如矿产资源是贵州工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但是目前矿产资源的配置也是贵州工业发展的障碍。这次会议的三个主体文件之一《关于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的意见》,从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入手,改善矿产资源配置,抓住了贵州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省经信委主任王江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长期以来,贵州省矿产资源配置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资源价值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想认识落后、开发模式粗放、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会议出台了《关于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政府掌控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总体思路。
《意见》把完善政府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结合起来,体现了“政府掌控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指导原则,抓住规划、探矿、交易三个关键环节,对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进行了科学安排,建立了矿产资源储备制度、矿产勘查开发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国有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矿产资源市场清理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对圈而不探、以采代探、只挖矿不加工、圈占资源不开发、炒买炒卖等行为依法进行了规范。
与全国相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比,贵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仍面临供给不足(公益性服务领域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多(规模和质量尚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滞后、可及性差)等问题和挑战。
栗战书指出,下一步工作中,重点是要完善财政保障机制、管理运行机制、服务供给机制、监督问责机制,形成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要研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供给规模和质量标准,形成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通过政府付费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可以说,体现民生优先、共享发展的理念是这次会议的一个大的亮点。3个主体文件和9个突破性文件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处理改革进程中的各方利益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着力增强改革的科学性和协调性。《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特别是《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都针对关系民生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方向,明确了改革的步骤和重点。。
近年来贵州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北上北京,南下珠三角和港澳,联动周边省区市,广交朋友,引进了各类资本要素。
尽管贵州举行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但是目前履约率不是非常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商务成本较高。贵州需要通过开放寻找动力,通过改革激发活力,共同推动贵州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此次会议出台相应的具体措施,降低制度性成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等,就是要努力降低外商投资的商务成本,为外来资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把现阶段所具有的动力集中起来、活力激发起来。
会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工作、支持政策三大部分提出了25条具体措施,细化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目标,对开放载体打造、开放主体培育、开放领域拓展、招商方式创新、开放环境建设等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进一步完善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体制及服务机制。要把内源驱动与外源拉动结合起来,着力增强对外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省政府研究室主任王礼全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说,改革开放一个是推动力,一个是活力。国家发改委下属机构做过一个开放度量化评分,上海开放度是84.7,贵州只有3.4,可见贵州开放度明显滞后。就对外贸易而言,每一年进出口贸易才几十亿美元,品种很单一,市场也很窄,初级产品比例较大,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实现经济的跨越起飞,必须大幅度提高开放的力度。
“从理论上来说我们没有到不了的山峰,只有选择不了的路径。要选择良好的路径关键在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改革开放,开放的程度越深、改革的力度越大新生命就可能从内部诞生,犹如一个鸡蛋如果它受到外力的冲击肯定是个失误,如果从内部打破那就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贵州要在2020年和全国同步迈入小康,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就是我们的一种必然选择。”省广电局局长白芳芹谈到改革开放时说。
贵州正好处于爬坡上坎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推进跨越的最关键时期。作为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这次会议必将推动贵州进一步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责任编辑/霍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