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省委决定由9名省委常委联系9个市州,每人至少亲自处理10件群众上访案,在全省广泛实行各级领导干部“包案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一年多来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帮联驻”等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广泛化解社会矛盾。
最近,省委决定由9名省委常委联系9个市州,到基层接待上访群众,每人至少亲自处理10件群众上访案,并在全省广泛实行各级领导干部“包案制”。这些措施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了困难和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7月8日下午,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听取省信访局、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安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作情况汇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栗战书强调,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我省又处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要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把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抓得紧而又紧、细而又细、实而又实。
紧,就是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拖拖拉拉,最好一分钟都不耽搁;细,就是要关心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细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实,就是要把群众的事情当家事,不管大小,都要挂在心上、抓在手上,认真加以解决。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要增强忧患意识。我省正处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全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群众利益诉求日益迫切的时期。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切忌盲目乐观,正视本部门、本系统存在的问题,少在客观缘由上找借口,多在主观努力上下功夫,下大气力找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该做到的做到、该抓紧的抓紧、该具体的具体、该抓死的抓死。第二,要增强群众感情。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好对待群众的立场问题、感情问题和态度问题,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到群众中去、到矛盾和问题突出的地方去,团结依靠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迅速制定政策,真心实意迅速解决群众在教育、住房、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确立一个原则,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只要不违反国家政策,就能容则容、能宽则宽、能优则优。第三,增强责任心。解决群众诉求,切忌开“神仙会”、说“笼统话”,要把对群众的责任心体现到亲自多开协调会、多研究具体事项和敢于拍板解决问题上。第四,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敢于面对群众,深入基层去做群众工作,到群体性事件的一线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抛弃不负责任、糊弄群众的风气,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小事拖大”、“小事拖炸”。第五,要切实落实责任制。经常性深入一线,与群众真情面对面,接访要真“接”,包案要真“包”,用群众工作的实际成效,切实维护好一方稳定。对群众工作不力以致酿成影响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赵克志强调,各级政府要从解决信访积案入手,切实解决好群众诉求,维护好群众利益,要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包案”接访的重大部署,一包到底、狠抓解决,真正让老百姓有地方说话,说了有人接待,接待了能够迅速解决。对一些涉及面较广、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迅速研究解决方案,报省委、省政府决策。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文明执法,坚决防止因执法方式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要加大煤矿关停整合工作力度,巩固我省煤矿安全生产持续好转的良好形势。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众“住有所居”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发挥好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赵国梁 责任编辑/霍庆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