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封路”的深层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赴广东考察。深圳交警官方微博透露,考察期间,在深圳累计行程150多公里,途经深南、滨河、滨海等多条主干道。交警落实不封路的要求,车队行进中,没有封闭任何道路,公交、出租、私家车与车队并行。其间虽遇周末晚高峰,基本没有对市民出行造成影响。据悉,这是深圳首次对高级别交通勤务不封路。
“不封路”随后马上成为热点词汇。无论是在官方还是坊间,无论在党报还是在网络论坛和自媒体,这一词汇都引起了巨大的讨论热情。在此之前的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当晚收看《新闻联播》的中国百姓中,恐怕有很多人会惊讶于这八条规定的细致和坦诚。“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铺设迎宾地毯”、“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 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坦率地说,惊讶不仅来自于规定的内容,也来自于这种在官方话语体系中不常见的“说话风格”。
深圳之行“不封路”,让人们看到了“八项规定”的力度。最高领导层的动向素来广受舆论关注,但出行中的一个细节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却不常见,如此高参与度的讨论也不常见。中国民众“嗅觉”灵敏,深知这样的细节背后其实写着八个大字: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不封路”固是轻车简从、改进作风,但尊重民生、倾听民意、珍惜民力、实现民利,才是其背后更深长的意味。因此,落实“不封路”精神,万不能将其狭隘化、八股化。不难推断,有中央领导带头,地方迎来送往、文山会海的风气必被遏制,穿靴戴帽、叠床架屋的行政流程必会逐渐简明化,特权车整治也将不日铺开。公安部的一纸通知更是开始将“不封路”落实到制度层面——要求全国公安交管部门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管制时间,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出行。只不过,这些其实只是“不封路”最直接的联动效应,其深层精神理应带来更大的革新。
畅通言路,不防民之口,是“不封路”;回应诉求,不硬性维稳,是“不封路”;提低控高,遏止贫富分化,是“不封路”;消除特权,均衡社会保障,也是“不封路”。政府部门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角色归位,其与社会的权利空间也应该更加对等。而那些已经有点“找不着北”的官员更应该深入领会,以为官箴。别以为出门不再警车开道就是已落实精神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不封路”所蕴含的理念即将“深耕”中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鹏城之行,内容之一是到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像敬献鲜花。据当年南巡的陪同者口述,小平同志当时也立下了“不开会、不陪餐、不题词”的规矩。南巡讲话二十年后的一束鲜花,从大处讲是对改革的致敬,从小处讲也是对这种作风的传承。地方政府和官员应深深体察其中三昧,不要将落实“不封路”仅停留下轻车简从的层面。须知,照猫画虎式的落实不是尊重,只是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