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生 曹燕燕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基础薄弱、理论研究较少、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开展创业教育已刻不容缓。近年来,国内创业教育逐渐升温,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而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较少。目前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大多数在美国和欧洲),至少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此外,在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创业教育基本都推广到初中。到2005年初,美国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其中有一流的商学院,还有经济学院、工程学院、护士学院、甚至是艺术学院。一项研究调查表明,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普及也推动了美国强劲的创业势头和经济发展。德国在1999年提出了一个口号,“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同时他们提出目标,在今后10年中,每年有20% -30%的毕业生能自立创业。印度在1996年提出“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成为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在国际上已经形成的共识是:高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创业和就业,还会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使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鼓励大学生毕业以后自谋出路,使他们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是有关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创业教育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谋职业出路的创业型人才的教育。
创业教育是人的发展教育、人的生存教育、人的创新教育、也是人的终身教育,是社会为迎接新世纪带来的挑战而对人才构成提出的新要求。
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去开办一个企业,而是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创业教育的非功利性应当体现为“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素质;而不是以岗位职业培训为内涵,或以企业家速成为目标”,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
开挖掘机去“打工”:广丰农民的创业经广丰余敏建
余敏建家有6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老大是个姐姐。十三四岁时,余敏建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在读小学的他,经常扛着锄头,跟在父亲身后下农田。
那时,东兴林场有100多户人家,人均耕地不到5分田。一家人辛苦劳作耕种两季水稻,只够吃上3个月,其他9个月的粮食只能想办法凑。没钱交学费、买课本,余敏建上完四年级就辍学了。农闲时,余敏建还陆续做过卖冰棍、贩菜、贩猪的生意。但这也只够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因为没钱建房子,到1986年结婚时,余敏建还要睡到别人家的床上去。
1987年年初,他用多年贩卖生猪赚的8000多块钱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开始帮人拉煤拉货,一天能赚个30来块钱。好景不长。原本少见的手扶拖拉机,短短半年内,仅在广丰县横山镇一个村里就多出了二三十台。眼看生意越来越难做,余敏建也犯了难。这时,一位在外地做工程的好友给余敏建带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上海那边正在修建一条“飞机跑道”!———从未见过宽敞的沥青路面,余敏建曾一直以为那就是“飞机跑道”。
1987年6月7日,端午节刚过,一辆货车载着拖拉机,余敏建跟着就往上海去了。那时,通往上海的路都是泥巴路,遇上瓢泼的大雨,更是泥泞不堪。一天夜里,走在浙江境内时,货车滑进路边小水渠,拖拉机也翻倒下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余敏建和司机就在倾斜的货车里过了两夜,后来才从附近村庄找了二三十个村民将货车抬出来。将随身带的几百块钱给了村民,6月10日,余敏建几乎是身无分文地来到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工地上。
好不容易带过去的手扶拖拉机却没能派上用场。上海的土质跟江西的不一样,“又松又软,就像是牛大便,放在拖拉机里很容易溢出来”。余敏建只好重拾板车,每车3块2毛钱,一天可拉到15车,可得48块钱。赚的钱比在老家多,但吃和住就差得远。余敏建记得,那时他们住在上海本地人弃用的猪圈里,一到夏天臭味迎面扑来。吃的则是从市场里捡来的黄叶蔬菜。
1994年,余敏建从深圳购买了一台二手挖掘机,当年就靠它赚了近10万元。工地多挖掘机少,预订的人接二连三,让余敏建应接不暇。1997年,余敏建又购得两台挖掘机,过了两年,又买了三台。买挖掘机的人越来越多,工程也越来越难接。2002年,靠挖掘机在上海买下两套价值百万元的房子后,余敏建考虑转型。
这时,一个品牌挖掘机的厂家联系到余敏建,希望在广丰设立销售代理处,每卖一台挖掘机抽成2.5万元。余敏建立马答应下来,并放言在2003年春节期间至少销售10台。厂家认为他在说大话,不愿意将样机从上海运回广丰展览。余敏建便自掏一万多元,将自己的挖掘机从上海运回广丰。展览当天就卖出了9台。
2003年,余敏建卖出60多台挖掘机,赚得150多万元中介费。第二年,初尝甜头的余敏建将6台挖掘机悉数卖掉,回到广丰专心代理销售。
每年春节,各地开挖掘机的人陆续回来时,是余敏建最忙的时候。有了春节一月卖出100台的销售记录,余敏建说,到2012年他将实现5个亿的销售额。
热潮背后,另一番景象却似乎被人们忽视了。在往年只有春节销售旺季时才会停满挖掘机的三个大型停车场里,放置不用的挖掘机渐渐地多起来,轮胎上的黄泥早已干枯。
江西广丰“挖掘机经济学”
样本意义
广丰县本是个典型的国定贫困县:拥有近80万人口,人均却只有0.37亩耕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广丰农民喊出“广丰要想富,十万劳力要出去”,成为江西最早外出闯荡的“打工族”,如今已有30多万务工人员遍布全国。
1992年,广丰县五都镇花棚村村民项达昌去上海打工,用手推车赚来的钱与人合买了广丰第一台挖掘机,掘得广丰挖掘机劳务创业史上“第一桶金”。项达昌的成功带动了广丰县挖掘机劳务市场的兴起。截至2010年,广丰县已拥有超过6万台挖掘机,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年创收百亿元,被誉为“中国挖掘机之都”。
从“打工经济”的原始积累到“创业经济”———挖掘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广丰县的快速崛起被经济学家赵晓称为“广丰现象”,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创业导师创办小,微型企业,积累创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利于培养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能切实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本课题组创业导师自己创办小,微型企业,积累实践经验。向学员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业导师加入创富企业家学会,与创业企业家零距离接触,感悟企业家所思,所想,所用,所干。能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素质。能很好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本课题组创业导师以企业家身份加入章宁军创富教育国际机构,与许多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探讨企业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方法和心得。与学生共同分享所得,能帮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
(三)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案例教学法是把抽象的创业过程变为具体的创业故事,用本土化案例促使同学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本课题组收集,整理大量本土案例,用身边的创业故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四)创业实践课程不仅适合传授知识点,更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组织积极有效的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变简单传授知识、灌输技能的方法为学生对创业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掌握,学生不仅动手而且动脑,智慧的火花在一些学生中开始形成和发展为创新思维。
[1]张智勇.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第一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嘉玛.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 [M].中华读书报,2003.
[5]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中国国家培训网.
[6]大学生kab创业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