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友协对非民间外交工作的回顾

2012-08-15 00:55冯佐库
公共外交季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非对华民间

冯佐库

对外友协在1954年成立以后,加入了对非民间交往的大军。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中非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发展,对外友协对非民间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交朋友”。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中非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往的不断扩大,中非交往正广泛地深入到民间各领域。“以官带民、以友促经、以文促友”成为新形势下中非民间外交的三大特色。

中国与非洲远隔千山万水,但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新中国把支持非洲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斗争,增进中非人民的友好,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960年4月,由中国17个全国性人民团体发起、20个全国性人民团体作为会员团体和各界热心于非洲的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的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简称中非友协)在北京隆重成立。中非友协由对外友协领导,针对非洲国家开展民间外交工作。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为现任会长。纵观中非民间交往,从内容和时间上区分,大致可分为如下三部分。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友协对非工作

中非民间交往历史的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中非人民在反帝反殖基础上相互支持、友好往来。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非洲国家大多正处在反对西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斗争的时期。广大非洲国家和人民积极开展对中国的友好往来。据统计,从1949年至1960年,非洲4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民族解放组织的领导人、爱国知识分子及工会、青年、学生、妇女组织的代表和各界人士曾通过民间渠道访问中国。努力培育中非友谊。

此阶段中非往来的主要形式就是中非人民在反帝反殖基础上加强相互支持和友好合作。中国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和发展民族经济,从政治、经济和人员培训方面支持非洲未取得民族独立的的国家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如培训“自由战士”,同时也帮助已独立的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如援建工程。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国密切合作,打破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帮助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对外友协在1954年成立以后,加入了对非民间交往的大军。一些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和青年,通过对外友协的渠道来到中国,参加培训、学习和考察,了解新中国和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在今天的非洲国家领导人中,如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纳米比亚前总统努乔马等就在争取民族解放期间曾应对外友协的邀请到中国访问。今天,每当会见对外友协领导人时,他们都会深情回忆起在中国度过的难忘的日日夜夜。

改革开放以后的友协对非工作

中非民间交往历史的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中非人民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对外友协在保持原有的对非政治交往的同时,开始向经济、文化以及地方政府等领域开拓中非民间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1979年到2011年,对外友协接待了来自52个非洲国家的400余批外宾,派出了近100批团组,访问了近50个非洲国家。

对外友协对非民间交往最主要的形式是“交朋友”。友协在非洲的朋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对华民间友好组织、上层人士和地方政府组织。

对华民间友好组织

在中非关系中,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后,非洲民间组织对中非关系及我在非角色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在中非关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非洲对华友好组织可以说是一支分布广泛、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重要力量:非洲53个国家中有33个国家,包括未建交国家布基纳法索在内,都设有对华友好组织,成员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其中最早的成立于1955年,最晚的成立于2009年,对于促进中非政治友好、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扮演了重要角色。

上层人士

广交各界朋友、特别是结交非洲上层人士,发扬“以民促官”的中国民间外交传统是对外友协保持至今的特色。20多年来,对外友协邀请了众多非洲政要以友好人士的身份访华,其中包括阿尔及利亚宪法委员会主席、莱索托王后、南非祖鲁王和王后、塞舌尔前总统、科特迪瓦国民议会副议长、马达加斯加副议长、佛得角第一副议长、吉布提内政部长、乌干达旅游贸工部长、埃塞俄比亚能力建设部长、厄立特里亚宏观政策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长、公共工程部长和旅游部长、乌干达总统事务部长、塞拉利昂总统事务部长等。他们通过访问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为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些有“影响力”的朋友不仅成为我可倚重的友好力量、为我企业、华人华侨在当地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也是当地对华友好组织的坚定支持者。

地方政府

中非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是中非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深中非人民友好感情的重要纽带和渠道。对外友协负责协调、管理我国各地同外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城市关系的工作。自1982年湖南长沙与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以来,截至2011年,近70个省市与非洲各国结成了110多对友好省市关系。2000年,对外友协代表中国地方政府和城市加入了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会,并与非洲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南非、肯尼亚、乌干达和津巴布韦等地方政府协会建立了联系。南非西开普省、北开普省等省长、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长、尼日利亚阿比亚州州长、肯尼亚西方省等全国8省的省长、吉布提市市长都曾应邀访华。不少团组通过访问与我国省市建立了联系,开展友好交往,并进而建立了友好省市关系。通过友城、友省关系,中非友谊深入基层、进入寻常百姓家。

新形势下的友协对非民间外交特色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非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往的不断扩大,在非洲人眼前的中国人,已不仅仅是中国外交官和援外人员。“中国制造”也不限于中国援建的项目了。中国商人、游客和各类商品进入了非洲的大街小巷。中非交往正广泛地深入到民间各领域。

中非民间外交的任务就是通过广交朋友,为中非友好营造民意基础,尤其是在普通非洲人民的心目中塑造良好的中国人、中国产品的形象。50多年来,对外友协结交了一大批像乌干达副总统布凯尼亚那样有影响、有能力、对华友好的非洲朋友。他们经常为中国人、中国商品说公道话,为中非政治经贸交流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以官带民、以友促经、以文促友”成为新形势下中非民间外交的三大特色。

“以官带民”,通过官方人士带动民间组织,在非洲营造对华友好的社会氛围。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活动能力,非洲大多数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经济实力较弱,对华民间友好组织如果得不到官方的支持,在当地就难以发挥较大影响。近些年来,对外友协通过接待非洲上层人士,使他们重视各自对华民间组织的工作,壮大了那些国家的对华友好力量。2004年5月,我会接待了塞舌尔文化、体育、地方政府部部长普尔女士访华,她回国后不仅本人热心参加对华友好活动,还在几个月后推动成立了塞舌尔中国友协。我会共先后接待非洲各国十几位部长级以上官员访华,这些官员都成了所在国对华民间友好活动的坚定支持者,密切了当地政府与当地华人的关系,扩大了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带动了当地人相信中国人、相信中国企业。

“以友促经”,通过我们的友人促进中非经贸领域的合作。根据非洲现在的体制,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在一些经贸项目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对外友协渠道访华的一些非洲国家政府部长,出于对中国的友好情谊和信任,协助中国企业获得了一些经济合作项目,使中国企业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2008年5月接待乌干达副总理率领的东共体五国事务部长团访华时促成该团与葛洲坝集团签署《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备忘录》,葛洲坝集团还受邀参加了6月在卢旺达举行的东共体投资论坛;帮助贸促会与我布基纳法索—中国友好论坛建立联系,推动未建交国布基纳法索承诺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了八届非洲驻华大使巡讲活动,向地方集中介绍相关国家的投资环境、对华经贸活动、旅游资源等,邀请外交部非洲司和商务部亚非司的领导介绍我对非政策,这些都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文促友”,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中非人民心灵上的沟通,巩固中非友谊的基础。2000年,友协组派天津杂技团一行16人赴肯尼亚和乌干达访问演出。访问历时18天,演出20场,观众达5万人次。演出为乌干达妇女拯救孤儿组织筹集来近半年的经费开支,为肯尼亚干旱灾民募集资金近万美元。两国新闻媒体对访演作了大量的报道,给予了高度赞誉。杂技团的精彩演出在乌、肯两国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2008年与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以及我驻非使领馆等单位联合主办“迎奥运-王星军作品非洲展”;2009年由全国友协主管、中非友协主办,创办我国第一本专门介绍非洲的中文杂志《非洲》等等。

中非民间外交工作的新举措

在对外友协成立5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对新形势下友协的民间外交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遵照胡主席的指示,对外友协在继续结交非洲朋友,在非洲营造对华友好的社会氛围的同时,也把宣传非洲、培养热爱非洲的中国人为己任,把在国内营造对非友好的社会氛围作为新的一项工作内容。本着“友好工作大家做”的精神,对外友协通过与国内兄弟单位尤其是媒体合作,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非洲,宣传中非友谊。这成为传统的迎来送往式工作外的一种新方法。

2003年春,友协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北京娱乐信报、怀柔区政府联合举办中非友谊林植树活动。中国各方代表和非洲国家驻华大使和夫人,以及当时正在北京访问的非洲代表团等共60余人在美丽的怀柔雁栖湖畔种下了象征中非友谊的50棵金丝垂柳。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和信报等新闻单位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让中国百姓见证了新世纪的中非友情。

2004年,为纪念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访非40周年,对外友协同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电视台合作,派出联合摄制组,重走周总理访非之路,制作了10集电视系列专题片《友谊之路》。该片作为“55周年国庆献礼片”于十一期间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反响。遥远的非洲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百姓议论话题。该片荣获2004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对外节目类)。

为纪念新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和中非论坛峰会在北京召开,自2006年起每3年评选一次“中非友好贡献奖”,迄今举办了三届,共评选出20名感动非洲的中国人和5名感动中国的非洲人以及10名感动非洲的中国企业。约请长期在非洲工作的资深外交官和当前活跃在对非工作第一线的同志撰写并出版《同心若金——中非友好关系的辉煌历程》一书,同时将“中非友好”专栏刊登的文章编辑成书出版,取名《携手同行——中非人民友情写真》;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记录片《燃情阿非利加》并在央视播出。

中非友好与合作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非民间交往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今后,对外友协将不断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开拓新的工作内容,与兄弟单位一起,整合对非外交资源,为中非民间外交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非对华民间
扬州市与西班牙塞维利亚结对华校奥数云授课正式启动
本期导读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致力于对华友好的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
“龙狮共舞”,中非合作开启新篇章
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