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分析

2012-08-15 00:45王冠波
大家 2012年6期

王冠波

(王冠波:河南焦作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每当人们提到精神胜利法,就不得不与鲁迅笔下的带破绽毛,愚昧不看的阿Q联系在一起。在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可以算的上是一无所有的地地道道的农民,过着上无片瓦,下午寸土的悲凉生活。仅仅依靠两只手帮别人打短工来维持生计,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没有老婆,没有孩子,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没有权利去争取,被赵老爷无情的剥夺了,在哪里都受到别人的压迫。在这样举步艰难的恶劣环境之下,阿Q就是依靠着精神胜利法来在社会上生活的,通过它来寻求自己的心理平衡。由于在现实世界当中自己是失败的,因此他只能在虚幻的精神世界里面满足自己,寻找生理的感觉,现在失意,他便向求助于过去“我们在很久以前就比你阔气的多了,你算什么东西!”又或者是想未来求助“我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比你有出息,比你还要用富有!”,当他被别人欺负的时候,便会回答一句“我总算是被儿子打了”,就能够从失意当中获得平衡感和安慰感。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那种封建迷信思想,保守固执,目光短浅,因循守旧的思想在他的身上一览无余。

一、尊重需求的满足

阿Q无名无姓无籍贯,没有家庭,没有亲人也没有咨询,甚至也没有任何的罪状,他仿佛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一切都是空白的,让一个普通的孩子突然之间转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经常会让他产生心理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会出于本能的对疯狂的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依赖。外面的环境对于新生的孩子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带有侵略性质的,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干扰的时候,孩子最先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因为在母亲的环保当中可以让他感觉到温暖和安全,所有的伤痕都会烟消云散。阿Q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摧残的时候,不能够回到母亲的怀抱,而精神世界的安慰则恰好给了他一个自我疗伤的环境。

在在著名的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当中,将人类的需求分成为了五个层次,分别是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安全需求以及生理需求。通常情况下,处于较低层次的心理需求比较容易被满足,一旦被满足之后就会出现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但高级需求并不是当低层次的需求完全被满足之后才出现的,二者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阿Q偷偷的翻墙出去摘别家的萝卜,他在表面上却奋力抵抗,死不承认“这是你的吗?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是你的,你能叫他答应你吗?你••••••”在这个经典的故事场景当中,他竟然荒唐的让老尼姑对着萝卜说起话来。尽管当我们读到这一个情节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何其的荒唐可笑,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仅仅只是阿Q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的一种表现方式,当他遭遇到外界对他的否定,批判和挫折的时候,他不得不用精神胜利法来抚平自己的创伤,也就是他假象当中的“母亲的怀抱”,希望从精神世界里面能够寻找到一丝一毫的做人的尊严,仿佛受委屈的孩子希望在母亲的怀抱里面受到鼓舞与安慰。

在小说当中还有这样一个场景,阿Q因为自己的姓氏被别人毒打,此时的他仿佛一个幼小无助的孩子,没有丝毫的抵抗之力。无奈之下,这种委屈与无助只能够在精神世界当中得到舒缓,在这片田园里,他仿佛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抱当中。他将被别人毒打的行为等价为被自己的儿子打,自己能够自轻自贱,和状元一样都处于最高的地位。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在现实世界当中所受到的痛苦能够延缓,渴望安全的欲望与需求只有在精神世界当中才能够得到满足。

尊重可以分成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自尊和源自于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一点阿Q非常的拥有自信,他总是说“我们先前—比你要阔气的多了,你什么东西都算不上!”,尽管他总是这样逢人就说,但是也没有因此获得他人的尊重。阿Q原本应该是姓赵的,但是他不能够和在当地拥有显赫地位的赵老爷拥有同样一个姓氏;未庄闲人经常拿他头上伤疤开玩笑,他总是极力的劝说改革却没有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许可••••••当所有的这些发自于内心的被人尊重的情怀的不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容易在无形当中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是弱小的无能的。在阿Q的世界里,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于是他又回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只有那里才能够让他找寻到那迷失依旧的满足感。当有一位老头子赞赏他能做的时候,当阿Q调戏住在尼姑庵的小尼姑的时候,尽管周围的人都对他嗤之以鼻,他却骄傲自豪的认为自己终于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赏识。尽管在我们看来,这些尊重都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但是可怜的阿Q并不在意他的真假,也没有足够的鉴别能力,他只知道自己获得了别人的尊重,在这样的一个精神世界里面他拥有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二、爱与归属感的满足

阿Q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当他想到尼姑庵的小尼姑曾经在他耳边说起的那句“你真是该断子绝孙”的话语的时候,他猛烈地意识到了自己已经到了需要一个女人的年纪。于是他向吴妈表达自己的心意,但是却以失败告终。阿Q想“赵思辰的妹妹长得不好看,至于七嫂的女儿年纪还太小,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经常和别的男人睡觉,不是一个好女人••••••”,从精神层面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他那种爱与归属的需求已经拥有具体的实现目标与动力。

阿Q一直以来都想向未庄的人们展示自己身上具有的魅力和价值,只是在很多时候他的心态都没有放端正,甚至到了扭曲的状态,正是在这样的驱动之下,他去和王胡比谁身上的虱子要多一些。他力求发动一场革命,翻之后后自己可以做人上人,但这样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得以实现的机会。

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无论人渴望的东西是什么,不管是一种向往已久的职业还是一些物质上的追求,当他得到了满足的时候,这样的心理过程就会周而复始的循环,幸福感满足的几天一过,在潜意识当中就默认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旦这种满足感消失之后,就会再一次的陷入到惶恐不安与不满当中,而需求的东西将会更多。同样的原理,当人们达到了自己一直以来不断追寻的目标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但随之而来的很有可能是病态的结果。阿Q参与赌博赢来的钱因为旁边的人打架斗殴就离奇失踪了,于是他安慰自己这是被儿子拿去的钱,丢了也不打紧,却总还是闷闷不乐。于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已经不能缓解他心中所承受的痛苦了。但是他很快的又一次战胜了自己,他扇了自己一耳光,在潜意识当中将其想象成为被别人打的。这就是不断追求精神胜利的反效果。按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他很有可能就会用刀具来划伤自己,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解外界对他的伤害和自己所面临的挫折,甚至有一天他还会选择自我了解的方式,认为这是了解别人的一种捷径。

三、小结

本文通过反复的研读小说以及相关的心理书籍之后,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展开了剖析。结合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小说当中的一些情节进行了解释。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1]王敬文.论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

[2]王知农,李兴武.《革命》、《不准革命》的情节、人物、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0.

[3]谭华孚.阿Q典型性问题的一些看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