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镣铐的舞蹈--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与分析

2012-08-15 00:45:37李晴
大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基础课艺术设计高职

李晴

(李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是立国之本,而艺术设计又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将会是目前最重要的教育之一。

一、设计是有关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不仅是对生产技术和艺术结合的思考和研究,还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这些特征使设计教育具有了交叉在美术和技术两个领域之上的特点。正是由于设计教育的这个特点,对应当前艺术设计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专业,轻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设计师所熟悉的传统技艺已被当代的科技手段所替代,那么设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某些以前只属于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现在就会像设计课程中的基础课一样重要,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营销学等。设计专业经常会偏重于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素质上的提高,造成了设计专业教育的整体文化素质的下降。文化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论基础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深造。

(二)重理念,轻实践

现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大多沿用了传统美术或工艺美术的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存在重课堂教学不重社会实践,重虚拟课题不重设计开发,造成了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现状,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对于理论、观念头头是道,却无法表现于作品中,或闭门造车,或建空中楼阁。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教师问题

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从事设计教育的教师如果不随时学习,不随时更新知识,是很难胜任这一神圣的职业的。教师不单是要更新知识和参加设计实践,更重要的是进行研究工作。设计师和教设计的教师是有区别的,前者注重结果,后者注重达到结果的过程。教师应该作一些设计教学研究,使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在高职院校中已达成共识。目前,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上是参考国内艺术设计本科院校教学计划和大纲来制定的,其中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上缺乏职业教育特点;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在计划中体现得不够;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缺乏合理的过渡和科学的衔接;课程和教材的选定与社会的发展有些脱节;毕业生中部分存在专业功底薄弱、职业技能不强等现象,这些都迫使我们必须对原有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真正做到使高职类学生“学有所长,技有所专”,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应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一是在专业平台课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二是在专业方向课中,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一是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二是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实训课教学引入项目式

虽然实践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已被广泛认识,然而实践课程的实训难以落实到位。平面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解,然后安排学生在机房上机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不知如何运用,对于所学课程很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虽然在校学习了该课程,可总觉得什么也没学到,更别谈承担实际项目。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在讲解每一个工具、每一个命令时,都会用一些有趣的项目来吸引他们,让他们有冲动去探究制作的方法。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

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监督管理。由于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其分组的原则、组员搭配、内容分工等方面直接影响到实施的效果。有些学生往往存在依赖思想,无所事事。因此必须分工明确,推行“一帮一”的措施,对部分学生及时帮助纠正,提高教学质量。

三、虽然目前艺术设计教育仍存在一些弊端,但它在设计师和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人们的努力下正在改进。在目前教育日趋多元化的态势下,什么事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呢?尤其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发展呢?特色办学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特色办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一)专业方向上的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艺术、设计类院校包括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校有720个,其中600多所是设计类院校,就江苏省而言,短短几年中就有65所高校招收设计类学生,各类学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众多的设计类院校中求生存?在有限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在办学方向上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学校自身的优势有所侧重,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办学特色上,意大利的设计教育值得借鉴。意大利的设计教育非常普及,设计教育的门类及方向细分化、专业化,如橱窗设计、玩具设计、珠宝设计、皮具设计、箱包设计等等。一双手工制造的意大利皮鞋往往要经过十几道繁杂的设计工序,令人瞠目结舌。正是由于特色办学的成功使意大利的设计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荣誉和地位。

(二)课程结构上的特色

如前所述,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交叉学科,这个特点也越来越显著的体现在课程结构上。艺术与技术是并重的,但由于民办学院的办学特点,能力是培养学生的重点。能力,即手工技术。课程安排上偏重于技能的学习,增加技术含量较高的课程。以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调整了课程,新增风景写生、人机工程、快速效果图等实践课程,为学生在将来的就业道路上打下基础。学生们除了必修、选修课程之外,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学、讲座和素质课教育等多种形式将课堂教学延展,开拓眼界,激发思维,充实交叉学科的教育内容,保持设计学科的时代性。

(三)师资结构上的特色

现代设计教育始于德国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的成立。尽管它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但它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对今天的设计教育仍有着现实意义。由工作室导师和形式导师共同组成的教师力量,担任着教学工作,谓之“双轨制”教学,以协调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在现实教学中,对于一些专业性或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一方面可以请专家学者来讲学;另一方面可以请在社会生产实践一线的高级技师来授课,如:专业摄影、印花工艺、茶艺茶道等等。这种“双轨制”教学,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并从中得到锻炼。

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使我们必须按照自身规律来研究。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如何完善艺术设计教育并培养更高标准的人才,如何面临自身及国际间的竞争,如何协调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现状的关系,是我国设计艺术教育需要解决的大问题。面对新的时代,设计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基础课艺术设计高职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23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