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

2012-08-15 00:45李喆
大家 2012年6期

李喆

(李喆: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生命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盲区,如何有效的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当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时,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二十世纪末台湾、香港因大地震、学生集体自杀等原因也开展了生命教育,而国内是在本世纪初才由上海市率先发起的,今年3月14日《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颁发。国内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和实践,人们对生命教育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不论是中文的「生命教育」或英文的「life education」,仍然是相当新颖的概念,不但欧美与台湾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相当大的出入,而且,国内推动者在这个概念的诠释上,也还沒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并获得共识。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紧迫性与必然性

我国国内生命教育从本世纪初才刚刚起步,2004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04年12月,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辽宁省教育厅为此制订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其它省市尚无相关规定。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既没有实施过,更没有法律上、政策上的依据。但是,大学的自由、独立发展的空间和开阔的视野,使大学生不得不面对人生的考验,大学阶段仍然是确立人生目标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最关键时期。事实上,每天都有大学生自杀,杀人的报道,尤其让人深思的事很多大学生本身就是生命学院的学生,例如马嘉爵事件中,马嘉爵是云南大学生命学院的一名学生。如果连生命学院的大学生都自杀了,对生命智慧的教育,难道不应该重视吗? 为什么这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却容易走上人生的绝路呢? 为什么这些知识分子最应提供智慧,他们却做出最不智的举动呢?

这说明:现代的教育存在一个巨大盲区:每个人最需要的生命教育,一直被严重忽视。

三、生命教育的内容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大学的生命教育应包括如下两方面内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忧患教育。

(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教育。这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发展生命

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生命是人的一种生存、活着的状态。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相对于天地之悠悠,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失去了就无法挽回。要让学生明白没有个体的生命存在,社会的存在、发展及所有的历史活动就没有了主体和发动者,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人类创造和实现一切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使他们认知到自己生命的珍贵的同时,由己及彼,他人的生命也同样的珍贵。

其次是尊重生命的教育。“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万千种因素的结合,人能有此生不容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和精神世界”这是卢梭的名言。教育学生明白每个人作为生命的个体,不仅应该尊重自己的生存方式,更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他人的生存方式,给与其他的生命个体应有的尊重。

最后是发展生命的教育。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生命也不例外。发展生命不仅是生理上的成长,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生命的地位、作用、价值和质量。发展生命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充分挖掘生命的潜能, 注入强烈的创新精神,释放生命的能量,提升生命的价值,让生命永远灿烂。

(二)忧患教育

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生命中并不总是鲜花和阳光,生命中也充满了荆棘与风霜。生命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欣赏生命的美好,更为重要的还要让学生学会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和偶然,学会面对生命的无常,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忧患教育。

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

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生命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可以尝试以下四种途径:

(一)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高校可将生命教育贯穿于两课教学当

高校可以通过两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通过讲授、讨论、案例等多种形式将生命教育的内容逐步贯穿其中,使学生对生命教育有一个系统地了解。

(二)高校可开展专题教育

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加强家庭教育

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而产生挫折感、也有的学生开始和父母产生代沟等等,这些都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自杀倾向。这就需要家长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孩子的交流,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生命教育不只是学校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应加强对报刊、影视、出版、网络等媒体的监管,禁止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和出版物的传播,防止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的产品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从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孙效智.《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2]周德藩主编.《素质教育论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路晓军.《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