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楚晗,魏洁,梁洁
(1.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lchgood2000@163.com; 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大学生具有很好的补充历史知识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右江民族医学院地处革命老区百色市,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与云南、贵州省及越南国交界,是邓小平领导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百色起义”发源地,具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百色起义留给老区人民巨大而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那种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英勇气概,那种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那种敢闯、敢冒、敢负责任的精神,那种无私无畏、团结向前的精神[1]。它是培养教育大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当地的红色档案资源优势,培养教育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能够为我们所开发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2]。它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和丰功伟绩。拥有十分丰富的政治、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凝结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红色档案资源以其鲜活的革命故事及感人事迹吸引感动着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解放、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净化其灵魂,进而激发其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大学生在参观学习红色档案资源的过程中,亲身感受革命老前辈们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丰功伟绩、感人事迹,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并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更加清醒地认识祖国的现在,坚信祖国的未来,明确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端正学习态度,利用在校期间的宝贵时间和良好的学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多种能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可见,红色档案资源在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1 运用红色档案资源,培养德才兼备医学人才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是人自身在意识形态上对现实的超越。培养医学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是医学教育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红色档案本身所蕴含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工作者可以很好地用其引导医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人民的健康联系起来。
2.1.1 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百色起义红色档案翔实反映着革命前辈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渗透着一种高尚可贵的革命精神,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价值功能[3]。2001年学校在百色起义纪念馆设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利用军训、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碑等开展“缅怀先烈,修身立德”活动。2009~2011年我校6 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参观了百色起义革命历史遗迹、遗物,瞻仰了百色起义烈士陵园。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些活动,感受风卷云涌的历史画面,深刻了解百色起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激发了对革命历史的进一步思考,从中获取一种精神力量,提升思想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1.2 “红色教育”进课堂 学校把弘扬红色档案资源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红色教育”进课堂,大力开展聘请老红军、老干部到学校作报告,给大学生上党课,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讲座、演讲会和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特别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在每班级围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进行讲课,在常规课程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心性和品性。使大学生亲耳聆听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感受当年红七军之路的巨大变迁,受到直观形象教育,从而磨练他们的意志,促使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坚定医护人员的信念、治病救人的崇高理想。
2.1.3 与学校教育相融合 学校通过整合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办学精神教育、校训教育等资源,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弘扬先进文化为主题,从新生入学开始实行递进式“五年不断线”的校园文化教育,营造健康、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的热情和求真求美的创造力,让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沿着“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繁荣发展,努力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并进,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和“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间大医”。
2.2 依托红色档案资源,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红色档案资源蕴涵着灿烂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可歌可泣的灿烂文化。当年百色起义精神所蕴含的那种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是我们当代人要继承与发扬的,也是后代人要学习与铭记的,它像接力棒一样需要一代一代中国人传承下去[4]。
2.2.1 创建红色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学校把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其承载的革命历史、感人事迹和民族精神引领校园风尚,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创新红色教育的方式,从新生入学教育和新教师岗前培训第一课开始,用红色文化占领广大师生思想“阵地”,使红色文化的学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教书育人的强大动力,促进大学生在感性认识与理性交融的碰撞中接受科学的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深处打上“红色”印记。
2.2.2 营造红色文化校园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劲动力和民族文化汇聚的结晶,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5]。一是利用百色起义革命战争的历史题材,在校园中通过展示红色馆藏、欣赏红色影视、重温红色历史等方式组织开展红色经典讲堂、主题班会、英模事迹报告等活动,让广大师生接受红色教育;2009~2011年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人文知识讲座200余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让百色起义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崇高理想、忠贞气节、坚毅品质等红色文化精神元素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结合重大政治活动和节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文明校园”创建等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极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有效地拓展红色文化的内涵,增添革命传统教育的魅力,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6]。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强其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蓬勃向上的精神。
2.2.3 开通红色资源网站 2003年起学校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时珍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这一网上平台,宣传、展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对红色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代特征和当代价值进行挖掘整理和总结提炼,让广大师生方便快捷、随时随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在自觉参与中接受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目前,“时珍网”已经成为激发广大师生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在教书育人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
2.3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今天的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的一代,物质充裕,生活条件优越,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因此,运用红色档案资源结合社会实践开展活动,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势在必行。
2.3.1 丰富社会实践,增强责任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红色档案资源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素材。学校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大学生中的作用,切实贯彻实践育人理念,创新“三下乡”、“进社区”、寒暑假实践调研等实践活动载体,构建立体化实践育人体系。开展以红色资源为主线的红色文化宣讲和调查研究、重走“邓小平足迹”等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到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开展的“爱心义诊携手共创和谐社会”、“仁医济世入桂西 学以致用心系民”、“铭记大医精诚服务当地百姓”等送医送药、卫生普查、健康宣教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2009~2011年暑期学校组织121支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师生3 100多人,占在校学生人数的15%,共服务群众4.5万人次,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好评。学生们亲身感受,终生难忘,在实践中接受思想的洗礼,利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帮助群众解除病痛,培养了勇于创新的科研能力与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以及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7]。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担当起医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3.2 注重实践教学,着力培养科研能力 学校积极推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建立基础医学创新实验基地,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将科研渗透到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使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其运用理念知识、应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的能力,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
2.3.3 加强就业引导,鼓励学生扎根基层 学校坚持把右医精神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区情教育、先进典型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教育,鼓励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用百色起义革命家自强不息、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激发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矢志成才,为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近三年毕业生到县级以下(含县级)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68%。为改善老、少、边、山穷地区缺医少药状况,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人才主要是面向基层,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治病救人。因此,利用本地区资源优势,开发红色档案资源,深入挖掘其立体化功能,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就能进一步突出红色档案资源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精神在大学生培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适应社会需求,在医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的医学人才。
[1] 周炳群.百色起义光照千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徐魁峰.红色资源——高校思政课独具魅力的课程资源——以百色起义红色资源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1 (2):44-48.
[3] 黄明女曼.红色档案资源立体化开发研究[J].兰台世界, 2010(8):40-41.
[4] 黄光文,朱龙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求实,2008(6):92-95.
[5] 张岚岚.魏代强.深度开发红色资源 丰赡校园红色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6):21-23.
[6] 李雪,刘沁.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思想政治教育,2011(6):17-18.
[7] 郭永松,张良吉.医学人文教育:问题、挑战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6):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