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石锁运动停滞原因与保护对策研究

2012-08-15 00:50姜敬敏
武术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石锁中国武术功法

金 龙 姜敬敏 赵 旖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1 前言

著名的七朝古都开封在宋朝时其文化包罗万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种种主客观原因,开封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只能如夜明珠般鲜为人知的散发出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河南省开封市的石锁运动便是一例。石锁,又称为“中国式举重”,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又是武术功法运动。《文史资料选辑总第二十四辑少数民族专辑》记载:石锁功是中华武术中流传久远的传统练力功法,是武术界十大功法之一,也是少数民族体育锻炼的基本练功方法,又是民间健身强体的方法。[1]《体育游戏大全》一书记载:练习石锁可发展柔韧、灵活性,增强上肢和腰部力量。[2]又有资料记载:武术界前人为使武功长进,练成绝技,常以练石担、石锁、沙袋、树木桩等作为辅助性练习。据江浦武术界老人云:“石担、石锁可上练臂力、下练腿功,技熟身灵。”故江浦练武之人,历来都要练石担、石锁。[3]有歌诀介绍石锁功曰:石锁功最易成,由小变大重量增。每天常举数百次,两臂力大擒龙虎。[4]以上说明在古代时石锁是人们通用的练功、健身器材之一。随着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辅助练功的器材层出不穷,石锁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在现代日益销声匿迹。

在开封市习练石锁的是主要是回族人群,且都是市民阶层的业余爱好者。“咱们这支开封回族石锁队,干嘛的都有;打大锅盔的、开照相馆的、卖小笼包的、卖酸辣泡菜的……全是平头老百姓,”开封市体育局局长张连臣说。[5]据统计,开封市常年练习石锁的仅有二三十人。石锁习练人群如凤毛麟角,石锁技术很有可能面临失传。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者,我们有义务探寻其现代保护的对策。

2 开封市石锁运动目前发展状态原因分析

2.1 没有动力是其固步自封的本因

石锁项目由于现在鲜为人知,导致表演、比赛等对外展示的机会匮乏,仅是开封部分回民自娱自乐的健身手段,这也是造成其固步自封的最大原因。媒体是传播信息的最佳途径之一。石锁这项古老的运动如能巧借媒体打开“声源低谷期”,这对以后的发展无疑是抛砖之举。石锁习练人群应主动推销石锁的健身功能、表演功能、功法功能,三管齐下让石锁逐步进入正规保护传播途径。相比之下,懂得包装的外国运动项目如瑜伽、跆拳道借媒体的传播及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机遇,运用市场化的运作等方法成功地实现了传播与盈利的双赢效果。石锁这项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运动项目也应借鉴其发展经验,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在体育界迅速发展。

传统武术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有二:一是后继乏人,二是创新不够,这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对于传统武术,创新是生命力所在,但创新离不开传统。[6]花样石锁套路与武术套路一样有无限的表演艺术价值。我们要用创新的观念来对待传统武术的表演性质,这样就能在适应社会需求的背景下较好的保留传统武术的精华。石锁目前首要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以新颖别致的表演来进入社会精神需求的娱乐市场,因此要进行花样石锁表演的创新,不能拘泥呆板于历史,应根据现在大众的审美目光来适当变革。只有表演需要石锁的艺术美等优点,才会为它的保护提供不懈的动力。

2.2 “用进废退”是现在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

古代习练石锁的目的有二:首先,武术的练功需求。许多资料记载,石锁对增长两臂之力有奇效,且习练周期短,大约两年即可告成。武谚有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要想四两拨千斤,须先练就千斤力”。还有资料记载,锁功在炼精化气、易骨、易筋方面显著。其次,艺人为谋求生计而表演石锁。

“用进废退”同动物界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相同。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娱乐业的兴起、先进健身器材的问世导致石锁的诸多价值日益淡出舞台和武台。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者,我们应努力探寻其表演、练功、健身价值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相交点,弘扬其优点,使之适应社会并发展传播。

2.3 以非文本形式存留在社会中造成传承的困难性

笔者相当理解武术工作者保护武术的艰辛,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改良武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武术工作者工作略有不周,这是在所难免,况且武术在古代历来的传承方式是口传身授。石锁运动不仅在开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石锁文化记录的文献资料少之又少、内容单一,这就要求我们武术学习者从现在起要实地考察并把身边稀有武术套路、功法研究记录下来,防止武术某些套路、功法的断层。这也就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国家体委几次发出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并派专人进行实地考察整理研究。再次,石锁由于没有相关文化做支撑,在技术上充分体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然而文化上缺乏相关理论支撑,造成石锁“内外兼修”的模糊概念,没有文化仅存技术这在当今体育界犹如无根之草,随时都有可能消亡。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者,我们应准确地认识和挖掘石锁技术和文化,把握其内涵,用创新的精神来继承和发扬它。

3 石锁发展对策初探

3.1 深化花样石锁表演,展现独特的体育艺术美

花样石锁即一个或几个艺人单手持石锁配以敏捷的身法、步法,加之变换不同的动作来进行抛接的单人或集体的运动表演形式。轻则二十斤重达百斤的石头能在艺人的手中配以敏捷的身法表现出他的“高、飘、正、稳、活”的力量美的特点这就是它艺术魅力的最大体现。抖空竹、中国杂技等在现代表演界的兴起足以证明我国古代优秀的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隐含艺术的表演。然而现在据调查花样石锁的许多动作相对于现在的表演来说有些拘束、随意,其真正的美尚待稍加改造来服务于表演业,因此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挖掘流传于民间的各种花样石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深化花样石锁表演。深化花样石锁表演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提高石锁娱心的艺术为服务社会创造条件;二是为创造具有财富值的商业表演奠定基础。

在深化花样石锁表演的同时切忌不能为了艺术美、形象美而忽略了动作规格、精神的特点,应谨记花样石锁技术的本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的艺术表演。

包装石锁也是目前发展的必要环节。2008年奥运会武术节目总指导马中轩就中国武术发展指出:“中国武术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包装和表现形式太土。”[8]“人靠衣服马靠鞍”,衣服在当今的表演界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化和追求视听盛宴的大潮下,武术表演服装的设计对武术表演可起到锦上添花、推波助澜、营造声势的作用。其不仅能从视觉上增强武术表演的艺术性,更能在外形和表现上烘托出中国武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9]花样石锁的表演在服装上也是如此,要突出民族特色,反映民族信仰等精神要素及添加流行元素等。当然,服装等仅是“外”的形式美,我们还要挖掘其本质的东西,如石锁文化、运动项目技术特点、特色动作之美等。

3.2 石锁文化的挖掘为其发展做后盾

歌德说过:“文学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候是齐头并进的。”在武术界里,武术文化与武术技术也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武术十大功法运动之一的石锁,在技术传承的同时也要深化其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就是石锁的灵魂。“研究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了解其深厚的思想渊源,有助于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中国武术的本质,把握中国武术的特征,从而更好的推陈出新,促进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并走向世界。[10]

跆拳道的成功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它所崇尚的礼仪。相比之下,武术精神也是武术得以代代传承的先决条件。尚武是成全“侠义”的基础,在中国传统武学中,“尚武”达到了坚实的程度才更有资本来承担“侠义”行为和承载“侠义”精神。中国的“尚武”与西方的“技击”是有很大区别的。“仁者必有勇”“勇而无礼则乱”。中华武学之所以流传千年,源源不断,在民间乃至世界影响极大,正是其“尚武”中蕴藏的“仁义”。[11]同理,要想发展好石锁运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对石锁文化的深入挖掘。

3.3 石锁自身的竞技化发展是目的

一个运动项目最长久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否被设为比赛项目。只有其被设为比赛项目后,代代人会重视它、发展它、创新它,使它永葆时代光彩。目前石锁仅在每年的全国功力大赛上有“石锁上拳”项目,这旨在考察习武之人的功力水平。而花样石锁这种技巧性项目到目前为止还没进入比赛项目。比赛与表演同是推动武术发展的关键手段,两者应齐头并进。就像当今武术一样为了适应当代奥林匹克的思想而产生了竞技武术比赛、表演,的确促进了武术的发展,然而传统武术却渐渐走下坡路,这对武术的发展很不利。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之间真正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竞技武术是对外发展的名片,传统武术才是武术真正的内涵。

作为武术界练功器材的石锁项目若多加改造,同时多与一些力量性项目求同存异,在当代会有其用武之地的。石锁训练成效快,这对当代的举重、摔跤、擒拿等力量型项目无疑是有一定帮助的。此外,竞技化使石锁项目走上保护正轨,是得以发展传播的必然途径。

4 结论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武术人在向社会贡献武术、传播武术时,也要重视整理、保护武术的稀有拳种及功法,在不断整理、继承、改良武术各风格各异的拳种、功法中发扬武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攻防技击技术。作为武术一个小分支的石锁,由于其动作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等特点以及缺乏有关部门的宏观管理,造成了它在当今社会自生自灭的状态,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以开封石锁运动为主线漫谈石锁项目未来健康发展的手段,同时吸引武术界人士的共同探讨和深入调查挖掘,共同保护和传承我国经典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蚌埠市政协编.文史资料选辑总第24辑少数民族专辑[C].蚌埠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2001(12).

[2]胡国勇著. 体育游戏大全 [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3]政协江浦县委员会文史组编.江浦文史第三辑[Z].江浦县,1988(01).

[4]王长青,郑忠孝编.少林武术精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开封回族石锁队—隐于市井中的武林高手新消息报[N].2007(11).

[6]栗胜夫,赵红波.传统武术流失与发展的现代阐述[J].体育科学,2008(1).

[7]赵 军.中国电影产业正在成为国家战略产业[J].大众电影,2010(6).

[8]马中轩. 中国武术包装形式太土限制发展[EB/OL][2008-08-18]http://news.sina.com.cn/c/2008-8-18/044116131916.shtmbl.

[9]常丽霞.娱乐竞技大潮下中国武术表演服装设计艺术[J].国际纺织导报,2010(1).

[10]旷文楠.中国武术思想简论[J].体育科学杂志,1988(2).

[11]王雅洁,黄益苏.谭嗣同武术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7).

猜你喜欢
石锁中国武术功法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石锁玩出新花样
玩石锁,我们是认真的!
少林传统石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