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武术文化的架构与内涵

2012-08-15 00:50许广和
武术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演练武术身体

许广和

(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前言

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演练形式严谨干练,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影响程度妇孺老少皆知、流传甚广。如果只把它看成是一种单一的体育项目,其未免有些过于简单化了。就武术而言,我们在多年的武术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深厚的民族感情是不言而喻。

1 武术文化的架构分析

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武术是既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如十八般兵器等),也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武术理论学说)及深厚的人文情感文化等,其必然也是一种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

每项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组织架构或表现形式,武术也不例外,从武术的运动表现形式与文化内容的分析上来讲,我个人认为其架构的组成,主要划分为外延与内涵两大部分。其外延是强势的身体部分,主要就是强化培养、造就、提升习武人的身体专项素质(力量、胆略、勇敢)等的结合体,以及体能方面的硬件系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实质就是精、气、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能直观看得到的部分;而内涵部分主要是由较弱的软件系统等因素构成的,它主要体现在包括:武术的技能性、武术的艺术性表现力、武术的伦理道德修养以及受中国古典哲学理念影响下的这四个方面的主要因素。我们是否能从这些较为具体的因素中探索武术的内在文化涵义,从而更加清楚地分析武术文化内涵的完整体系,是为我们铺垫研究和掌握武术运动与武术文化发展规律的必要前提,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武术文化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为提升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做贡献。

2 武术文化的外延分析

武术文化的外延,是以武术运动为基本手段和方法,通过实践性很强的长期时间的身体锻炼,直接作用于人的身体,促使人的身体机能健康水平发生改变,使之强化,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直接目的。由于习武者的长期锻炼促使了人体肌肉的发达,骨骼的强健,增强了内脏各系统的功能与身体各系统机能的水平等。在身体健康水平不断的提高中,自然就会直接体会到强健和成功的喜悦,就会增强人们的自信力,而自信力也就是人的勇气与胆量的结合体,无疑会逐渐地促进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知道身体的孱弱必然会导致精神的萎靡,而身体的强健也一定会促使人的精神勃发文明向上,也就是人们常提到的“精、气、神”,饱满的精力,昂扬的气势,神采奕奕的彰显,也一定会促发勇于承担必要的生存与生活责任,勇于应接人类前进中发展的挑战。因此得出结论,由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强健。以物质的强健身体是胆略与智慧的基础,而智慧与胆略又是出自健康身体之上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从没有脱离这条法则的。

3 武术文化的内涵分析

人们常提到武术博大精深,我们知道传统中的武术派别林立,其内容丰富多彩极其繁多。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加之地域南北东西之广,派别之分、拳种之分、十八般武术器械之分(远不止18种,还有更多),真是数不胜举。就中华武术拳械录中不完全统计就记载了一二百类的拳种。以博大精深而言,我们且不作武术在种类、内容上的丰富探求,我们的立足点重要的是要在“精深”的文化方面,先作以下大约四个方面的探讨分析。

3.1 武术运动中的技能性要素分析

我们也应该知道,武术项目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素材),以搏击与套路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其主要运动内容有搏击中的散手、短兵、长兵;套路中的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

大凡任何体育项目都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并以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武术运动也是通过健身或受教育的过程,那么武术运动也必然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教育的过程。在武术中不论是套路运动或是搏击运动,首先要体现的是运动技能要素。它主要包含着武术演练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演练,不止注重体能的提高,而且在重视体能的基础上,注重体能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各种技巧与武术专项技术能力,力求达到娴熟无暇的演练水平与竞赛的搏击水平,展现出身体与武术技术完美结合的程度,表现的是一种较高的运动水平境界。任何体育运动中都是以身体的运动动作来完成的,也就是说,身体体能是完成运动的基础,而运动技术是身体体能的延长、发挥和发展。运动技术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体能是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个演练者,或与对手搏斗时的运动技术不好,那么体能的发挥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的,从而也是不经济的,而在技术好体能不好的情景下,也是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的。因此武术运动的技能要素是武术内在涵义的第一基础要素,没有这个基础要素,其它是无从谈起的。所以为了提高武术运动的演练水平,首先要奠定这个坚实的基础才是首要环节。只有以身体运动展现出娴熟精湛高超的运动技巧、技术能力,才会呈现出向艺术化发展的趋势。

3.2 武术运动中的艺术性表现力要素分析

武术中的“十二型”要求在武术套路演练的过程中,“动如滔、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站如松、立如鸡、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转如轮、折如弓、缓如鹰”,这就要求演练者运用“四击”、“八法”的技术动作,要向有高超艺术化的方向发展。武术的演练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运动过程,要求演练者的演练水平要向一个立体的,能与艺术动态无限想象力相结合的更高层次的表现,追求向精美的艺术化的方向发展。武术的起源虽然是早期人类用于搏斗或战争,但由于历史的和平发展,短兵相接战争的逐渐减少,冷兵器的运用逐渐被淘汰,虽然人们在演练中也重复再现着战斗的场面或搏斗的技巧,但是它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脱离了战场,渐渐地向着文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是其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套路的演练中,其身体姿势动作,劲力节奏,内容结构,运动神韵等,无不蕴含着美的意境。那种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势猛虎扑食;若灵猫捕鼠;视燕雀蹬枝,又见雄鹰展翅翱翔。窜蹦跳跃,起伏转折,刚柔相济,闪展腾挪,动静疾徐,抑扬顿挫,一气呵成的,在动静结合架构下的意境神韵美,犹如以身体的运动过程演奏着一首立体的音乐交响曲,是人体肢体语言与艺术想象力表现的完美结合,也是演练者对武术运动的艺术情感得到了无限抒发,无疑也使得观赏者得到武术艺术化的感染力与精神愉悦的享受。

3.3 武术伦理道德修养的要素分析

伦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道德准则,而道德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的观念来衡量和评价人们的思想、行为、行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力量,是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

中华武术受其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影响,重人伦、重道德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大特色。在武术指导思想中渗透着儒家“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理念。将武术纳入道德教育之中,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哺育与规范下,形成了习武人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即中华武术的一个最重要内涵“武德”。武德是中国武术伦理道德观的核心,而武术的伦理理念的中心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仁”。虽然“技击性”是中国武术的本质属性,但在遵从“礼”的规范中实现道德的升华。伦理道德是个体的“人”在社会中立足之本,是人类群体共同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在习武人既要注重“外练筋骨皮”的身体的锻炼,又强调重视“伦理道德”的文化内涵的修养,重视人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完善习武人的综合素养,是武术所强调的伦理道德观。以“仁”爱之心为怀,以“礼”仪谦逊立人,而又以“诚信守义”为本。这种既身怀高超技艺又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对有序的社会化起到了良好的规范化教育作用。再者又以‘仁、义、礼、智’、“勇”的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不畏困难,祛强扶弱,见义勇为树立果敢无谓的精神。其次也要求习武者在外表强健的体格中,既要表现出气度大方的仪态,风度儒雅的行为举止,并且要在内心世界要求树立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美好理念,坚持内、外同步兼修的操行,无不充实、丰富、拓展着武术文化的内涵。

3.4 武术的哲学性要素分析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在长期的演进发展过程中凝聚着深遂的中国哲学的智慧和文化精神。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阴阳”理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道与气”,“天人合一”的理论学说是武术理论的支柱。这些带有中国传统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体系内容,从一开始就直接影响着武术文化的发展内容。以矛盾的对立统一论理念,整体地看待事物之间的发展关系,是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传统理念。它着重反映在把世界的两大基本要素,即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天人合一”,把生命的两个主要标志即精神与躯体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神形合一”即“内外合一”,把人与世界万物视为一体。在《庄子·齐物论篇》中就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究人与万物的协调发展。以“重人贵生”的理念,在促使武术在“攻与防”矛盾对立统一律演化的同时,关注“善养自己”的自然生命规律,强调“固本强元,健身与防身”并举的机制。这些极大地丰富并发展完善了武术自身的文化意识形态,是武术最终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独立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它所聚集健身、技击、艺术,伦理道德修养,哲学理论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载体,同时也具有了强烈而鲜明的精神表现性和艺术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武术在本质上是文化的范畴,作为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顺应和满足我们自身的需要存在而发展。武术文化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滋养着我们,武术文化所实现的根本物质产品是发展起来的人的身体,而武术在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最高精神产品就是人的智慧。我们也可以把武术活动本身理解成一种以身体体力出成果而以智力为灵魂的文化活动。武术这颗在中华大地上生发起来的璀璨明珠,长久不衰地生存繁衍在中华大地上以及各民族的民众之中,长期地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得以极其广泛地流传、继承和发展,而且以它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和精神文化内涵,不仅影响着中国广大民众,而且逐渐引得世界各国人们的青睐,正蓬勃地走向全世界。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杨文轩,杨 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蔡仲林,周之华.武术(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演练武术身体
首次演练
中华武术
未雨绸缪演练忙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