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博
(兰州工业学院体育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050)
近年来全球遭遇极端天气愈加频繁,呈现常态化趋势而且年复一年愈演愈烈。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自救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学校有关自救的知识相对较少,即使有所耳闻但在实际环境中实践起来却很难。野外生存课使学生创造环境,身临其境进行锻炼,使学生学会野外生活的特殊技能,提高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在野外,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各种灾难会不期而至,当自己和队伍出现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救助才能脱险时,应懂得基本的求救、呼救方法。
1.1.1 信号种类 信号是消息传递的最简单而有效的途径,它包括声音、光线、和现代的通讯工具。光信号,一般晚上运用烟火发出的火光作为联络信号,白天用镜片等反光物体利用太阳光射出信号光。声音信号,指通过自己的呼救、携带的哨音和敲击有声音的物体。通讯工具,现代的通信工具是求救者首选的,它包括对讲机、无绳电话、卫星电话等。
1.1.2 寻找方向 方向的判断,首先观察天象,白天要根据太阳位置的改变。初步判断东南西北;晚上,利用星宿找到北斗星,北斗星由7颗亮星组成,形似斗勺,易于辨认,故有此名。它的勺头2颗星叫“指极星”,指向北极星,可以帮助我们在夜间辨认方向。其次,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判断方向,植物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北面的树枝稀疏且树皮粗糙。
拥有一块好的宿营地将会使人得到良好的休息和集结供应。野外宿营地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近水,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背风,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日照,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生存知识的主要内容,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野生植物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采食野生植物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鉴别毒与无毒。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将采集到的植物割开一个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这个口子是否变色,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其症状是突然头晕、眼花、口渴、发烧等。一般轻度的中暑经过休息就能恢复,如果情况严重就要立即采取措施,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及时补水降温,服用藿香正气水等缓减中暑的药物。冬季野外最容易发生的意外就是冻伤了,冻伤后不能立即用火烤也不能用雪搓,而是用40℃温水浸泡来慢慢复温,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和坏死。若发现被冻僵的患者,应提醒他不要睡着,并尽快用大衣、棉被等物品包裹并送到温暖的地点,让患者服用姜汤等热的饮料进行恢复。
现代社会各种社会因素急剧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许多作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学生,表现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不能顾全大局。而野外生存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大学生强身健体、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在食宿困难时能够相互协作、应对挑战、征服自然,使学生懂得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和团队精神。
保持良好心态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前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怎样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的一项艰巨任务。野外生存开设的过独木天桥、信任背摔等项目要求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沉着果断,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朝着一个良性状态发展,从而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野外生存训练是将学生带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改造创新能力,更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觉探究新知,主动学习,真正体验到动手、动脑的快乐,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和极端的自然环境的变化,掌握野外的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拼搏精神、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等显得尤为重要。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引进高校课堂,这不仅符合现代教育观,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1]吴平,唐云鹏.普通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安全预案的研究与制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7).
[2]王乐.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的必要性和前瞻性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7(9).
[3]刘建.上海市部分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开展状况调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2011(2).
[4]黄若涧. 大学生野外生存技能的传播与培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