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峰,王 静
(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晋中 030801)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明确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些重大举措足以显示农村体育的重要性。如今发展农村经济是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并重的新时期。建设新农村不仅仅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要提高农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健身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随着“体育三下乡”“大运体育走廊”等活动的举行,体育在山西新农村开展的有声有色。但相对于农民体育需求来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为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场地器材、组织机构不健全等。而形意拳在山西新农村体育的推广恰恰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四大名拳之一,至今约150余年的历史,它集哲学、医学、养生及民族文化于一体,积淀了中华武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意拳主要流传于我国山西、河北、河南、北京等省市,群众基础较广泛。形意拳发源地为山西省太谷县,1996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山西省太谷县“全国第二批武术之乡”光荣称号,民间素有“形意拳之乡”的称谓。形意拳的练习有着悠久的历史。2006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1981年成立以来,现已有52个团体会员,100多个委员团体组织和近万名会员,举办了25次全省传统武术锦标赛、17次散打擂台赛、4次全国形意拳邀请赛和3次国际邀请赛,近年每次参赛运动员近2 000人,累计参赛运动员有18 000人次以上。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意拳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的人进行锻炼,近年来医疗体育方面也已采用。此外,该拳系的历代传人较少保守性,并致力于理论研究,它与太极拳系一样,都是以其潜在的文化优势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形意拳还属于道家拳派。自心意六合拳时便有不少道家内容,李洛能变心意六合拳为形意拳时更是大量吸收道家理论、功法。形意拳讲究内功训练,在应敌时要求以意念调动出体内的最大潜能,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在触敌前的一瞬间发劲,而且要求肘部不得伸直,缩短了出拳距离,使得形意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往往可对敌人内脏造成伤害。所以,形意好手们在一般情况下,绝不轻易出手,也不敢轻易出手。形意拳也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
形意拳以冶炼操守、强健体魄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顺应了武术发展的潮流,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武术拳种。
形意拳对“六和”这一技法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六合”是形意拳的技术之本,故形意拳的前身就曾叫“心意六合拳”和“六合拳”,说明“六合”是构成形意拳的技法核心。“六合”是指人体的内三合、外三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和。要求上下肢的各个根节、中节与梢节做到上下相合,三催劲整,动作如一,才算做到外三合的技法要求。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做到心动意发、气力齐行才算做到内三合的技法要求。但还必须内外三合上下相合,三催劲整,动作如一,才算做到内外六合,达到“周身完整一气”。所谓的“三催劲整”即上肢肩催肘,肘催手;下肢的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肢的三催劲完整一气,动作如一,才算做到“三催劲整”。
形意拳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总的纲领,诠释丹田、阴阳、三才、五行、六和之理,把它作为理论的依据,创造出一套极具哲学内含且比较系统的修炼方法和理论。不仅形成独具特色的拳理功法,多种单式练法和对练套路及相应的技击技术和健身理论,还根据五行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提出了对拳法演练的具体要求和内含意义,长期坚持修炼,自会阴阳平衡,身体健康。形意拳是一种独具华夏民族特色的养生之道,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结合医学理论,解说人体内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相互关系,以阴阳变化互易之理,创编出以锻炼人体五脏为主的五行拳;仿动物特点之长,传遍出十二行拳,以灵活肢体,疏通十二经络,对调节人体平衡、强化气血运行起着整体的滋补和康复治疗作用。
形意拳在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研究表示,形意拳的发源地为山西太谷,在清朝时期为形意拳发展的高潮期,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晋商商业发展迅速,清朝中期山西的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强大的商业金融资本集团。随着晋商的发展,出现了镖局,镖局的出现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与壮大,一直流传至今,形意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西广为传播。目前形意拳仍以各种社会团体、草根组织的形式存在。例如,宋式形意拳社、车毅斋拳社、祁县戴氏民意拳锡福拳社、榆次形意拳分会等,这样的存在方式使得形意拳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活动,农民的体育意识也在增强,但是消费的高低是制约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改善是切切实实的。从1996年我国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56.8%,到2010 年下降至 46%,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40% ~ 50%”为小康,“30% ~40%”为富裕的恩格尔系数标准来看,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花钱买健康的消费水平与农民的生活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而形意拳在山西的推广与发展多数是以民间组织的形式存在,恰恰作为民间组织的特点——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等的特点正是和当今农民消费水平相吻合的。形意拳具有花钱少见效快的健身特点,在农村开展可以缓解经济上带来的束缚等。
形意拳作为传统的武术项目,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形意拳得到了国家及社会的认可知。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形意拳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际友人的喜爱和欢迎,学练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形意拳历代传人的无私推广和大力弘扬,形意拳已逐渐推广到社会各个阶层。
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加快,农民开始逐渐地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有了充足的闲暇时间。所以,我们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升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农民的闲暇时间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而形意拳恰恰可以满足农民的这一点需求,形意拳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选择合适的套路来进行锻炼,形意拳的开展对场地和时间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可以依据农民们的时间,开展多个时间段的练习。利用农闲时间经常地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给农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和场合,有助于培养农民团结协作拼搏的精神,也有利于消除邻里之间的隔阂和改善关系。同时,对转变农村不健康的生活观念,对“打麻将”等赌、毒、黄的不良文化加以改善。
在农村体育资源缺乏,而需要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民有增多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开展形意拳运动,形成山西新农村体育运动的一大特点。促使农民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也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发展农村体育是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形意拳由产生到发展再到壮大,一步步走向辉煌,形意拳也应服务于山西,为推动山西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1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比重很大,所以推动农民积极地参加体育运动是全民健身势在必行的重点。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农民体育工程建设的推动,形意拳可以很好的调动农民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符合农民对体育工程投资小、占地小、见效快的要求。形意拳在山西新农村开展又有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所以形意拳在山西新农村的开展具有可行性。
3.2 形意拳的开展还需要领导的重视,政府的扶持,建设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工作部署、检查督办,出台扶持政策,争取获得专项经费,让形意拳、的开展落到实处,达到增强农民体质、加强终身体育意识。
3.3 要广泛的宣传形意拳的健身功能,改变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错误思想,让农民能正确的认识到参与运动能够获得益处,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形意拳运动当中。同时,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形意拳运动的开展,与当地的各个形意拳组织和政府部门相结合,推动形意拳运动的开展。
[ 1 ]焦春.“新农村与全民健身”背景下老年太极拳开展的优势研究[ J ].搏击·武术科学,2009(2):41-45.
[ 2 ]康德强,卫志强.形意五行拳与五行学说[ J ].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3(4).
[ 3 ]安保峰.浅析形意拳的发展和推广[ J ].武术科学,2004(8).
[ 4 ]吴俊茂,从燕.试论形意拳的强身健体作用[ J ].山东体育科技,2002(3).
[ 5 ]苏耘.形意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 6 ]孙豹隐.形意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 7 ]曹志清.形意拳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