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对策研究①

2012-08-15 00:54李锦辉徐向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4期
关键词:生态体育课程

李锦辉 徐向军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

生态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对策研究①

李锦辉 徐向军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

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过去,但是“绿色奥运”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绿色奥运的核心理念来源于生态体育,即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它符合当今时代主题和谐与发展。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课程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但是体育课程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生态体育的视角下通过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浅谈一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生态体育的分析研究找出生态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的结合点,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生态体育 高校体育课程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大量检索有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新的观点和对策作基础。

1.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高校的体育教授的访谈了解现行高校体育课的开展状况,针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3 综合分析法

对相关资料和调查结果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剖析。

2 生态体育

2.1 生态体育提出的背景

随着各种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动物灭绝等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推向人们思考的一个焦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就是因这种思考引发的,同时也是人类自己的一次重新定位及寻求生态世界观理性的支持,体育生态意识的觉醒是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同时它也是21世纪体育的追求,使我们对体育运动、生命和自然有一个新的认识,把体育生态演变成人们的生存观念并推向社会,以其为指导使体育运动健康发展并沿着绿色人文的方向。

2.2 生态体育的概念分析

生态体育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陈雪燕等人认为,生态体育是指人类顺应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自由、和谐、统一的要求,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许传宝认为,从绿色奥运会所表达的生态理念来看,所谓生态体育就是指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体育活动。学者郑晓祥认为所谓生态体育,就是指“人类——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即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的体育运动[1]。总起来看生态体育就是从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角度出发,就是人、自然、体育、文化四者能够完美的结合起来,达到使人在健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得到身体的发展并且使这种生态体育文化继续发展下去。

2.3 生态体育的特点

(1)生态体育的宗旨是“健康第一”淡化体育的竞技性增加了娱乐性和健身性,突出了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合。

(2)生态体育和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天人合一”的思想。

(3)生态体育的教学内容更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生态体育的和谐性 生态体育都是人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与自然和谐共生。

(5) 生态体育的系统性 生态体育是将人——自然——体育——社会视为一个系统。人来源于自然,生长于社会,人的所有活动都要受到这一系统的制约,人的一切活动也影响着自然和社会。以系统的生态角度审视体育,将赋予体育更高的价值和更深刻的内涵[2]。

3 现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

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就是把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与学生主体的体育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符合学生主体要求的学校体育才有生命力。[5]因此,了解现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特别是生态体育视角下现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需求

“健康第一”的思想与意识应贯穿人的一生,也是学校体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大学时期是学生增强“健康第一”意识、养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通过科学的锻炼身体,合理膳食,配置以合理的作息,保持愉悦的心情,健康的体魄,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变化。

3.2 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需求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学生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种情况下,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释放压力,宣泄不满,调节紧张的学习,丰富业余生活。

3.3 健美塑身的需求

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女生是“以瘦为美”,男生是以“肌肉为美”、“力量为美”、“健壮为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肥胖的出现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减肥健美,塑造体形,改变自身形态的目的。

3.4 满足兴趣爱好和交往的需求

满足兴趣爱好主要包括满足个人爱好、运动习惯等内容[6]。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通过运动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来满足大学生结交朋友,增进友谊的需求。

3.5 学习以及考试的需求

学习运动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卫生保健,营养的基本理论,同时拿到体育学分。

4 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

4.1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

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目前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明确,课程结构呈开放性、内容呈广泛性,课程教学方法日趋科学化,课程评价趋于理性化。但在体育课程改革中育人为本还没有成为指导体育课程改革带有全局性的教育理念,体育课程结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连贯一体的育人体系,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做到协调统一等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3]。

4.1.1 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如下

(1)体育课程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2)体育课程更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3)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4)体育课程的理念更加明确。

(5)体育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化。

(6)许多新兴项目进入体育课程课程的内容更加多样化。

4.1.2 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如下

(1)没有把育人工作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竞技体育是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教育观念、身体素质是以增强体质为主的教育观念、快乐体育观念等等体育课程,这是高校体育课程变革时的先后经历,都把课程的育人作用忽略了,重在强调提高运动技能和掌握运动技术。

(2)课程评价依然存在问题。在体育课程评价中,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采取定量评价的方法,以运动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打消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课程的内容设置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全国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课程设置办法,有的学校为了适合学生的兴趣,田径课渐渐淡出了体育课堂,田径作为运动之母淡出体育课堂值得我们深思。

(4)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的思维方式使教师忽视了体育教育的知识传授、培育身心、体育文化熏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需求,使体育课缺少创造性。

4.2 生态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

生态体育很早就在国外推行,1994年在欧洲推行的“生态学校(Eco Schools)”计划,亦称“绿色学校计划”,旨在鼓励建立“生态学校”,推动全校性的“为了环境”的行动。目前欧洲已经有19个国家开展。学校教育的环境建设、教育目标、课程设计、教育评价等都是生态教学所倡导的,并必须把生态学标准和环境要求包含在内,这就推动了体育课程及学校体育活动向生态化发展。虽然国内在体育生态化的实践道路上后行于国外,但是理论研究对于国内外都还比较薄弱,实践研究也尚处于探索阶段,这需要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与层次进行深入探讨。

生态体育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是这样的:(1)生态体育要求学校体育场馆、体育设施要符合生态的标准,可以促进学校环境建设。(2)生态体育课程淡化竞技性、提倡健身性、娱乐性。(3)生态体育课程打破了以往的班级授课制,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4)生态体育课程的某些项目可以更广阔的开发人的潜力,就像定向越野、攀岩、野外生存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5)生态体育课程的理念与中国的传统体育修心的思想相结合,弘扬了传统的中国文化。(6)生态体育锻炼更重视人的精神与外界环境相协调的调整,通过自己的意识来调节人的心理平衡。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状态下进行锻炼,身体非常放松自然,运动强度不大,没有竞技体育带来的紧张感、激烈感、疲劳感,它形成的是一种宁静、自然、轻松、愉快的心境[4]。

5 生态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对策

生态体育课程要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就要坚持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要真正的达到“健康第一”的要求,就需要从教学内容、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目标和设计等方面入手。在健身的同时,促进人们形成环保意识和养成生态意识,对大自然的爱也有所增强,增进健康、锻炼身心等,这都是通过体育行为达到的。从而和谐统一人与自然、人与身心、人与社会,使得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实现。

(1)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从思想上重视生态体育课,加大生态体育的宣传力度。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体育意识,树立“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新思想。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对生态体育加以宣传;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生态体育文化节,生态体育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对生态体育加深了解和认识。

(2)学校建立生态体育的理论体系课程。各学校有关部门,教师要根据本校特点、地方特色、地理环境、本地风俗习惯、文化氛围等,制定出适合于本校的生态体育的教材。

(3)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模式,拓展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课程内容生态化,更多的使学生到自然中去锻炼。学校教师可以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学校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

(4)在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器材设施的购买使用、学校环境的建设上都要符合生态体育的标准。第一,在学校塑胶场地周围要有计划的增加树木、草坪等绿化植物的面积,以美化环境,为学生创设生态运动场所;第二,对于水泥,碳渣等运动场地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维护,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减少尘土和泥酿;第三,对学校已有的器材要定期检查,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器材进行维修和更换;第四,对于运动场馆的环境要定期进行检测,对于不符合场馆环境卫生标准的及时进行处理;第五,在运动厂区要设置垃圾回收点。

(5)学校要制定生态体育行为规范,包括体育课堂上的生态体育行为规范和体育课外(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的行为规范。

(6)建立符合生态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改变传统体育课中只按照学生“跑得快”、“跳得远”、“跳得高”、“掷的远”等量化指标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好换的唯一标准,生态体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健康第一”,关注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问题。应该将健康知识掌握的多少,体质增强的程度和心理健康程度,以及自身的生存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等人文素质指标纳入其中,建立一个综合的指标评价体系。[7]

6 结语

通过上述的描述可以看到,生态体育是符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和人们生活方式需求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方式,而学校体育作为是社会体育的一个基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只有找出生态体育视角下学校生态体育的发展趋势,提出学校体育的发展对策,建立符合生态体育的课程,才能使生态体育更好的发展。

[1]倪斌.生态体育内涵探析[J].人文论坛.

[2]李柏,郑秀丽.构建高校生态体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10(12):72-73.

[3]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89-92.

[4]赵相春.生态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74-75.

[5]王琨,张德,李烨.论素质教育观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0(3):119-120.

[6]李俊华,彭庆文.当代大学生体育需求的文献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8(5):99-102.

[7]邓跃宁,陶慧林,黎勤,等.生态体育的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3(7).

[8]隋晓航.中美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8(3):61-66.

G807.0

A

2095-2813(2012)12(a)-0001-02

北京市教育专项课题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资助项目(项目代码:pxm2012-014206-000026)。

猜你喜欢
生态体育课程
“生态养生”娱晚年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长抓政治生态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