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孝云 马斌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 西安陕西 710055)
西安大学城体育场馆规划管理研究①
曾孝云 马斌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 西安陕西 710055)
大学城的建立为有效盘活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促进体育资源共享,体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针对西安大学城体育场馆建设面临新的发展需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并提出新时期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共享,场馆设计应以人为本,多功能能使用,运作管理机制应专业化等发展策略。
西安大学城 体育场馆 规划管理
大学城是近些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教育园区,集中了高校的教育资源,大学园区的建立为有效盘活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促进体育资源共享,改革体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本论文以西安大学城高校的体育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对西安大学城体育资源进行分析,对体育资源使用的现状进行综合整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对此做出客观和实际的解决方案。
调查中发现,陕西的几所高校大部分都在大学城建设了自己的分校区域,在这些比较集中的学校当中,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都算比较完善,有一些场馆还在建设当中。建设中的体育场馆有一些有自己的标准的室内外跑道,也有篮球场、网球场等一些室内外的运功场馆,也有乒乓球、排球、羽毛球一些场馆的建设已基本完工。大学城的体育场馆的建设,相对于原来的老校区来说,不论在规模还是建设上都有了相当的大提高。在调查中发现,竞技场馆的建设虽然口头上说减少,但在实际的建设中还是体现的面面俱到,都十分重视竞技化的场馆建设。
场馆场地的布局设计合理与否,都会影响到这些场馆的使用率。在原有高校的设计上一直保持的是平行发展还轴形发展的状态,生活区,教学区的相隔都是比较远的,一般运动场馆都在教学区域内。
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上,从布局到设计,再到施工,一般的单位都很少有专业的体育知识设计师,所以从体育教学角度考虑,这些设计就会多少出现问题,使得场馆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在布局设计的方面引起的使用率不高,距离过远相互干扰等诸多教学当中的问题,这些都会起到影响。
高校近年来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颁布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了对学校体育基础建设的步伐,各校的运动馆也是加强了建设的力度。在这些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几个特点:设计新颖、功能全面、数量之多等等。国家办奥运的口号提出了节约的方针,学校在发展体育场地的同时也认真贯彻国家办体育的方针政策,也往节约化迈进,往实用化发展,高校的体育场地的发展随着出现了一系列使用全面的发展特点,也是学校体育场馆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西安的大学城内,体育场馆的建设规划也遵循着实用节约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一规划设计合理,规划到位,能够在规划的基础上分期分批的实施,能有保证学校场馆的整体有序发展,能有在有限的土地上节约资金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各校的以往小独立变成了大统一,这一结果将直接最大化的利用场馆使用率,节约土地节约资金。二在场馆的使用上,提高利用率,合理科学的分配使用,最大限度的提高场馆使用价值。
西安大学城体育场馆的开发建设,是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一次很好实践,做到了实用性节约型的体育场馆的建设,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通喜欢,普及参与程度大有提高。
在体育场中的田径场地中,存在占用面积大,但使用率不高的情况,足球场地的使用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么我认为,这两个场地的建设一个学校可以做到有一个田径场地的使用,但在足球场地的建设中可以合并建设开发。不仅仅是从节约的角度能够减少投入,也有效的节约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足球场地的开发可以发比赛用大场地和训练用小场地,提高场地的有效使用率,也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调查中发现,那些远离生活区的体育场地使用率明显偏低,这就要求在体育场地的规划中要做到尽量选择在教学区域和生活区域的中间地带,不论上课下课,都能较为方便的去体育场地进行锻炼。我认为,一些活动范围相对小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运动项目可以放在生活区内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建设。这些运动项目并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秩序。教学区的用于教学使用,生活区的则作为学生的课外锻炼。
教育于人,事事于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不能偏离的。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健康学生体魄”仍然是大学体育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就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而言,是服务于高校的体育教学事业,是学校的老师进行教学用的场地,也是师生锻炼的场所,场馆的使命就是提高师生的体质,提高学校的专业运动技能,并为建设和谐社会社会精神文明服务的重要任务。所以场馆的使命教育的理念就要求场馆在管理上要很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大学城的建设不仅仅是理念上的概念,是实际中有效发展探索实例。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典范,能够有效的使大学资源上共享,基础上功能合一统一,能有有效的形成学校的互联互通竞争有序的和谐发展局面,这些优势的体现就是要打造一个新型的高校发展模式。大学城的资源共享是有着明显的灵魂优势,但发展中,西安的高校大学城在体育馆资源共享中还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学校对体育场馆的不开放态度,都要出示学生证,非本校的学生不能进入场地锻炼;50%的学校对健身房,体育馆实行有偿开放;20%学校的体育馆平时是封闭的,只有学校有文艺演出或其他大型活动时才开放。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公共体育馆只有全国体育馆数量的2.3%,各个系统对于自有的场馆大部分施行的是封闭管理模式,体育的场馆使用率之低,不能很好的锻炼群众的体育事业。在高校的体育场馆的发展中我们要充分借鉴他山之石,积极探索发展模式,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综上所述,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进而构建“学区模式”,即是当前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体育政策法规贯彻,也是我国体育政策法规贯彻,落实的要求。
(1)西安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短缺,尤其是室内场馆面积未达到标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有偿开放率较低,有偿服务是西安大学城场馆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经营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2)高校对开放体育场馆尚存顾虑,一是担心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环境受到影响;二是开放场馆将造成体育设施的损耗,增加维护成本;三是校园安全和锻炼者健身时的人身安全问题。
(1)加强对大学城内场馆的综合利用。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将一些空闲场地可以改设为缺少的场地,以减少资源的闲置浪费。
(2)西安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对居民开放,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提高人们对学校的认识和理解,使学校与社区联系密切,有助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格局。
(3)西安大学城相近的高校之间应加强体育场馆资源的共享。可以先前进行整体的合理规划后再进行开发建造。在高校临近的情况,可以为各高校场馆共享提供了空间上的有利条件。
[1]阮仪三[主编].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朱槿,李捍无.从大学城模式谈高校资源共享[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柯森.关于“大学城”:概念规划与概念设计[J].高教探索,2001(1).
[4]叶惠东,何晓芸.我国高教园区体育场馆及运动项目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
[5]吴开俊.国外大学城建设对我国的若干启示[J].比较教育,2003.
[6]高蓓.中国大学城(大学园区)建设模式与城市发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2.
[7]陈小东.大学城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3.
[8]程斯辉,余学敏.论建设大学城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2002(9):48~51.
G818
A
2095-2813(2012)06(a)-0059-02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11JK04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课题(JG090210)。
曾孝云(1974~):男,新疆石河子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建筑管理。
马斌奇(1975~):男,陕西西安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建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