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悦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太极拳练习的要诀之一是“松”。那么“松”的定义是什么,怎样做才是“松”,“松”的程度又是什么?“松开、松散、松沉、松静、松化”这些是松柔的几个不同层次,大而化之,神而明之,是不可以一步登天的,也不是一悟即得,而是一层功夫一层体会的事,要慢慢来。松开关键是提顶和尾闾下垂,松到脚底涌泉的问题,松散主要是横向上放松问题,松沉是在关节松开的基础上,内气自然往下走,小腹也必须始终松软,不能紧绷,松静是要求心神两静的功夫,松化即是一种最高境界。那么松对于练习者的身体又有怎么样的生理作用,对练习者的体质健康又有多大的好处呢,本文整理了太极拳对人体影响的相关文献,对太极拳的重要特点即“松”对人体体质的影响做出了深入的探析。
从“用意不用力”来理解太极拳的“松”。所谓“用意不用力”的意思就是练习太极拳时意识思想上的放松。拳谚上说;“内功拳首在练意”。“心静用意”是练习太极拳的重要原则,并贯穿于练拳的全过程。太极拳“用意”的前提条件是“心静体松”,心境就是三思无虑,无视无听。也就是说,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要集中,意识不断指导动作,并且灵活的变换,使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不能顾此失彼的乱动,太极拳“用意”的基本方式是“内视”或“假想”。例如,在站桩时所强调的“意守丹田”。太极拳讲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关键也是“凡此皆是意”,即以神气率领。很多人一讲松沉就会拙力往下,变成了降重心,这就错了。松沉不是外形能够看见的劲力往下走,而是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血全身周留顺畅,达到安舒的感觉。松静是练习太极拳的另一个关键,要先求心神两静,练习太极拳一上场,先行立正站好,两手自然下垂,两目平视,提顶吊裆,寂寂空空,体会“神舒体静”的意境。
要做到松,心思就必须要安静,真正静的时候,层次就很高了,也就是“不静不见道之奇”,“心静可以通神明”,要是真正做到静了,才能做到松,这时候的体会就如同水静则清,水面平静就可以观察到水底的一事一物,心亦如此,心静则气和,气和就能正确体察事理,事理察则心体澄明不动。
拳论说“此凡皆是意”,所谓用意就是要控制自己的心,太极拳的松首先要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思想上放松。只有这样意念和周身才能完全松下来。松首先要意念放松。意念放松,并不是一点意念没有。而是保持一定的意念,有松沉的感觉。松腰松胯很关键,腰要松要活,丹田要松、空,腰跨松了转动就灵,腰跨松了上下就能相和,膝就好松了,重心自然沉到脚底,全身就活了。丹田要松要空。只要这样气才能沉入丹田,丹田气足了,自然就生出堋劲,出来松沉劲。手的松,手指稍含一点意念但一定不能僵,中指领意。在气沉丹田时要自然呼吸,从手指尖慢慢松,然后松到腕。通过垂肘,松到肩,沿着任脉气沉到丹田。下肢,脚自然踏实,关节松下来,腿有支撑力,腰跨配合好一般都会松,但是膝要屈,不能妄动。裆要松要沉,才能有松沉劲。
太极拳采用心静用意全神贯注,不存在任何杂念的练习方法,即是强调练意、练气和练身三者结合。人的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定位区,而太极拳能够促使大脑皮层的一定功能区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脑组织的其余区域则转入抑制状态(生理学称之为诱导现象),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到调整,是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和灵活性的到改善,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加强,缩短反应时,提高前庭分析稳定。这样使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兴奋集中的状态,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进而使内脏器官得到修复和改善,这对于某些慢性病患者尤为重要,也根本上解除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神经过度紧张的状态。
太极拳的这种意识集合身体锻炼的方法,能使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神经形成一个特殊的优势兴奋性,而周边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久之,可修复和改善某些神经中枢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使病状得到控制、减轻或消失,从而使机体得到好的康复。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等部分组成。骨是运动杠杆,骨连结起到枢纽作用,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部分,三者联系密切。其主要功能是使人体在空间移动,使人体各部分相互关系发生变动,维持身体各部分以及整体的位置与姿势,此外,还支持体重,构成人体基本外形,保护脑髓和内脏器官,协调内脏器官进行活动等等。如果人没有运动系统则无法生存。
要注意,太极拳所讲的松柔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关节都有一个对拉拔长的问题。一方面要头容正直,头顶百会穴有微微上顶之意,但同时整个身体放松,保持自然下垂状态,如果要集中精神在脊柱上,脊柱关节放松,要注意同时微收下颚,竖项,将颈部关节竖起来,颈椎关节的小韧带松开如此才不会僵滞。肩部是尤其难放松的地方,肩关节松不开,其他地方也很难松开,所以有了这种说法“肩寒全身僵,肩紧全身滞”。
跨部放松在太极拳练习中同样是很重要的,因为跨是腰腿转关的地方,髋关节松不开腰腿的动作就不能灵活协调。要体会上面有提顶之意,下面有尾闾垂直下坠,臀部内收,好像是坐板凳而未坐之时的感觉就可以了。
松开,抓大的结构方面,重点是肩、肘、腕、腰、跨、膝、脚的节节松开。节节松开时基础,若是松不开,内气就没有办法通过。
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引动腰脊(外中轴),一定要做到松沉,这样由中轴依次带动关节,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慢、圆的整体性武术运动。这样必然会对人体各系统特别是对腰和四肢都得到及其良好的刺激,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将人体筋骨肌肉连的又有弹性又有力量,加强了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从而保证了关节和骨骼的正常活动。另外还将人体皮肤练得又松柔又细嫩,又光滑又红嫩,又有弹性又有韧性,又协调又自然,从而增强皮肤保护机体,感觉灵敏,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毛细血管和毛孔畅通,分泌、排泄、湿润皮肤等能力。太极拳缠绕螺旋的运动方式也是在松的基础上产生合理的生理负荷,使骨骼、关节、肌肉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如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规律。这些变化会增强骨的新陈代谢,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效果。随着形态结构的变化,骨变得更加坚固,从而提高了抗折、抗压、抗扭转等性能。在太极拳练习中应配合桩功、静功练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联系中我们常常提到含胸,所谓含胸,主要是指胸部有向内虚涵之意,放松自然,这样便可以防止胸部外挺,呼吸不畅。但含胸不是向内缩胸,内缩就容易形成驼背,同样妨碍呼吸的顺畅,影响练拳时的知识与健康。
在练习太极拳时应做到意、气、行协调一致,即大脑入静,身体放松,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而引导气血有续化的运行,从而达到通畅经络,平衡阴阳、祛病强身的作用。练拳时“心静用意”,要像练气功时“入静”一样,全部精神要用到动作上去,引导着动作,做到“意动形随”。例如,手向前按时,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动作即行跟着前去;意欲沉气,就要有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想象。意不中断,动作也不中断,这就是用意引导动作的练法。这种练法会使练习者本人感到意趣环生,在旁观者看来,动作显得柔和优美,好像行云流水,风吹杨柳那样自然、活泼。
练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静用意,这里指的就是在运动的过程中,思想集中、心神专一,意识不断的指导动作,并且能够灵活的变换,使任何的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没有顾此失彼的乱动,这个原则应始终贯穿于整个练拳的过程当中。
练习时应选择环境优美、安静、空气流通、阳光适宜的地方,避免太阳的直射,烈风,阴暗潮湿的地方,衣着要舒适宽松,鞋子柔软。练习的时候才能够做到身心的放松,并且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1]刘 昀,徐向荣.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健身作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160-162.
[2]褚宇帆.太极拳健身作用探讨[J].河南大学体育系,2001(10):111-112.
[3]解守德.太极内功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4]潘朝晖.论太极拳的“刚”与“柔”及刚柔运动对人体健身作用[J].体育美教学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9):174-179.
[5]张均予,徐美琴.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623-624.
[6]楼文赞.太极拳锻炼对人体作用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2):170-171.
[7]马 坤,马春英,王光军.浅谈练习太极拳对人体关节的影响[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4):73.
[8]张一龙.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心保健作用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4).
[9]崔冬雪.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2):1132-1133.
[10]张建华.小议太极拳健身祛病机制[J].辽宁体育科技,2003(2):79.
[11]陈香仙.太极拳对血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及疗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9):633-634.
[12]刘 崇,闫 芬,李 颖,杜 洁,赵焕彬.太极拳、健步走对改善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功能效果的对比研究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445-447.
[13]陈 刚,朱凤军,顾剑平.简化太极拳练习中四肢血流量变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