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宜向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中部 江苏南京 210011)
关注每个学生 构建有效课堂
张宜向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中部 江苏南京 210011)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这也是新课标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新的教学理念。
关注 每个学生 构建 有效课堂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周兵教授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一书中提出“一堂好的体育课应整体体现在五个方面: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形式;高超的教学艺术;全面的教学设计;明确的学生主体。”何为有效课堂,如何去构建,成为当今体育教师较关注的话题,下面就关注每个学生,构建有效课堂,与大家一起探讨。
有效课堂就是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换句话说,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看教师课堂设计的如何精彩,讲得如何天花乱坠,关键是看学生课堂学习后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即使有人听课,我们也不能丢了这个大方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说到根本,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构建有效课堂。
要构建有效的课堂,向45min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备学生,就要对学生的学情等分析,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出现的意外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在备课的阶段体育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砍柴不误磨刀功,课前要肯花时间去精心钻研教材,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抓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抓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组织教学,课后更要把在课堂上发现问题,仔细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节完整的课才算备好,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讲过好几遍或者几节课的内容,学生还是不懂或者出错呢。
其实老师在课堂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一定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否则教师的讲解绝对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握好自己的课堂,努力做到关注学生,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2.2.1 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构建有效课堂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否则便是无效教学。我们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注意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果老师只是专心于教,对学生没精打采的听课状态漠不关心,忽视对学生学的指导,那又如何会取得高质量的教学。因此,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体育教师可以将口令声音抑扬顿挫,有激情,也可采用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对体育这门课更加喜爱。可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使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让教师的“教”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学”,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 体育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有效课堂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人,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教师要创设多种合作学习的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如果教师只关注优生,而忽视中等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心理逆反,和老师对着干,甚至会说话、捣乱,破坏课堂纪律。老师要及时关注这些学生,发现一个练习动作做得好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会使他们心灵上得到安慰和鼓励,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2.2.3 体育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尝试分层次教学,构建有效课堂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班级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基础的好坏,接受能力的强弱,思维是否活跃,情感、想象力是否丰富,加之性格的差异等等,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模子。为了获得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我们应该多多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时,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层次低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种多样,激发学生兴趣,尊重他们的不同情感体验。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要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
2.2.4 体育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构建有效课堂
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有效结合,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但不少教师往往是上完课后“如释重负”,缺少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与感悟。所以,许多教师往往在参加培训、课堂观摩等教研活动时踌躇满志,但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却“穿新鞋,走老路”。因而,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总结等,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课堂逐步达到高效的有力手段。
教师素养直接影响有效课堂的构建,现行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能力的自我发展,优秀的教师能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是我们提高有效教学的根本。
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各不相同,但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相同,那就是有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不断创新,真正做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努力创建高效课堂。关注学生是有效教学的起点,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做到的。我们努力探索着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不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伴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现实的有效性将向着理想的有效性发展,力求体育教学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帮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兵.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G807.2
A
2095-2813(2012)12(b)-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