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婚恋观新探

2012-08-15 00:42张艳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名作欣赏 2012年5期
关键词:金粉张恨水婚恋观

⊙张艳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婚恋悲剧奠定了全书的感伤基调,使不少人为之扼腕叹息。张恨水把原因归结为“齐大非偶”,也有学者认为是性格悲剧;笔者认为,金冷的婚恋悲剧是必然的,不仅其婚恋建构基础不稳固,婚恋观亦守旧且不合理,这是铸成其悲剧性的根源之所在。

首先看金冷最初的结合,有论者认为类似于灰姑娘的故事,其实二者有本质不同。且看燕西为接近清秋挥金如土的公子哥做派:送绸缎,送佳肴,还体贴入微地送电影票和鞋票,这种植根于经济基础上的“爱”已然没有灰姑娘故事中的纯真浪漫了。燕西对清秋的“爱”,其实是因为看惯了跳舞场中的矫揉造作,清秋清水芙蓉般的天然可人在他眼中顿觉新鲜,正是这种“新鲜”,符合了他择偶的标准而已——“若说交女朋友,自然是交际场中新式的女子好。但是要结为百年的伴侣,主持家事,又是朴实些的好。若是我把那个女孩子娶了回来,我想她的爱情,一定是纯一的,人也是很温和的,绝不像交际场中的女子,不但不能干涉她的行动,她还要干涉你的行动啦。就以姿色论,那种的自然美,比交际场中脂粉堆里跳出来的人,还要好些呢。”①他要找的是一个温柔顺从的贤妻良母,最重要的是不干涉他在外花天酒地的“自由”。他把男子高高在上的地位视为理所当然,而女子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莫说是清秋,就是白秀珠乃至任何一个女子嫁给他也不会幸福。因为像他这样不尊重女性,无视女性权利而只知满足一己之私的男人是不会给女人幸福的。

遗憾的是,清秋还没来得及认清他的真实面目,就被其物质引诱俘获了,又因未婚先孕匆匆出嫁,做了笼中的金丝鸟。当发现燕西变心后,她离家出走了。有学者认为,清秋的出走是娜拉出走般现代意识的显现,笔者不能苟同。因为她出走的最初目的不是追求独立,而是要投湖自尽。她给金燕西的绝交信中写道:“秋出走之初,原拟携此呱呱之物,直赴西郊,于昆明湖畔,觅一死所。”②娜拉出走是因认清了自己的婚恋实质,追求人格独立,尽管鲁迅预言她要么堕落,要么回来,但她出走的目的绝不是自尽。清秋的出走看起来和娜拉相似,实则大相径庭:她并未看清自己婚姻失败的根本原因。她曾悔恨道:“自己是个文学有根底,常识又很丰富的女子,受着物质与虚荣的引诱,就把持不定地嫁了燕西……女子们总要屈服在金钱势力范围之下,实在是可耻。”③其实,她大可不必自责。出身贫寒的女子,把持不住物质引诱是很正常的。更何况引诱她的人并不是相貌丑陋的垂垂老朽,而是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莫说是细致入微的关心体贴,就是那冒名顶替的潇洒诗作也的确投其所好,足以打动她的芳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秋是上了燕西的当。而她偏偏要抱着“君子绝交,不出恶声”④的信条,不仅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还要投湖自尽。虽然最终没有自尽,且靠书春、开私塾及做手工实现了自食其力,然而,这都是表面的经济独立。在内心深处,清秋始终没有脱离金燕西。小说尾声交代了两件事:第一,有人把清秋的《临江仙》标注为“朱门弃妇”写到扇面上参加书画展,引起新闻记者关注。一男学生出八块钱收买且要求立即拿走。“料着这位青年,便是冷清秋的儿子,不然,一个穷学生,不肯花许多钱买把扇面的。”⑤第二,金燕西和邱惜珍结婚,联合主演金冷故事改编的电影,经济困难的冷清秋依然花两块钱带儿子去观看,不断批评影片里的情节,且忍不住伤心在中途退场。“刚才那位冷女士,还是很朴素的样子,没有原故,她不会母子花了两块钱来看电影的。你不见她走的时候,眼圈儿红红的,擦着眼泪想要哭出来吗?”⑥可见清秋对那段婚恋依然不能释怀,她是为自己的离家出走而哭,还是为燕西的寡情薄幸而哭?是悲伤还是悔恨?我们不得而知,但十分清楚的是,仅仅三十岁的她,就已心如死灰了。如果她的出走是“现代意识”觉醒的话,为什么那么多年依然没有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似乎一辈子都逃离不了这个失败的婚姻了?冷清秋忍让到自卑的谦逊,负气到舍命的正直,固执到倔强的迂腐,实难说有清醒的“现代启蒙意识”。

她的局限不仅于此,还在于她的“齐大非偶”观念。其实,相当的门第既不是婚姻幸福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且看金家三兄弟的婚姻,全是门当户对,却没有一个美满幸福:老大凤举偷娶姨太太,佩芳闹着要打掉孩子和他“办交涉”;老二鹤荪在外忙着诗酒风流,回家还要应付嚷着“女性独立”的慧厂;老三鹏振算聪明的,交女友,捧戏子都很会掩饰,但玉芬更聪明,总能打探到消息。他倒也有本事,在玉芬投股蚀本而伤心至极托他打听消息时,他却骗玉芬的私房钱带女友去玩乐。鹏振跟玉芬辩论时扬言道:“天下的男子,他们都能工作,都能够自立。女子也不能工作,也不能自立,她们全靠男子养活,就非要男子爱她不可。所以她们极力地修饰,极力地求好看。请问,这种情形之下,女子是不是男子的玩物?”⑦燕西和清秋闹翻时说:“你照一照镜子,由头上到脚下为止,哪些东西是金姓的,哪些东西是姓冷的,请你自己检点一下。”⑧这正暗合了鹏振“女子靠男子养活”的观点。可以预言,即使燕西娶了门当户对的白秀珠,也无非是多了一桩和他哥哥们一样同床异梦的婚姻而已。所以,“齐大非偶”不是根源,根源是金家弟兄的婚恋观存在不可弥补的硬伤——认为女人要靠男人养活,要做男人的附属品甚至玩物。

有论者因提出“齐大非偶”而批判张恨水,笔者以为不妥。《金粉世家》也有门第悬殊且美满的婚恋:柳春江和小怜,吴霭芳和卫璧安,梅丽和谢玉树(梅丽和谢玉树尚在恋爱阶段,但通过小说线索可预知其幸福的婚姻),均是一个出身钟鸣鼎食之家,一个出身贫寒微贱,尤其小怜,只是一个陪房丫鬟,都不知亲生父母是谁,尚做了幸福的富家太太,这就有力反击了“齐大非偶”思想。笔者以为,张恨水本人也未必赞同“齐大非偶”,这三桩婚恋是他安插在小说中的暗语,暗示他不能说却想说的话:门第不重要,重要的是男子尊重女性,女子在婚恋中取得了主动,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张恨水虽是旧式文人,但也认同新思想,并一直在努力改造自己的小说,他创作于1930年的《啼笑因缘》就颇有新文学之风;只是作为一名通俗小说家,张恨水一生未入任何党派,也没有公职,他信奉“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⑨的平民生存哲学,写小说是他谋生的手段。《金粉世家》作于1927到1932年,当时作为张恨水主要读者的市民百姓大都赞同传统思想。若小说与读者的思想观相悖,张恨水恐怕就很难吃“小说”这碗饭了。所以,他主张“齐大非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得不向市民读者的思想观靠拢,这是他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客观来讲,我们只能说这种观点守旧,但不能因此批判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尚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而拔高其思想境界,对创作小说的作家,我们又怎能脱离其现实局限而做过高的要求呢?

当然,张恨水也不是没有值得批评的地方。《金粉世家》多有“一见钟情”的描写,金燕西和冷清秋,小怜和柳春江,吴霭芳和卫璧安,梅丽和谢玉树,全是一见钟情。小说提到凤举和佩芳也是自由恋爱,但没有详细交代,估计写出来恐怕也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就很难避免以貌取人,也容易落入“才子佳人”的窠臼,这种爱情描写已流于类型化,实在没什么新意。更重要的是,由于恋爱类型化描写,不仅使故事略显单调,金冷的婚恋悲剧也易让人联想到元稹《莺莺传》的始乱终弃,这是作者无意识中对传统文人模仿的痕迹。

相对于社会革命大潮而言,婚恋似乎属于不足为外人道的私人范畴,实则不然。张爱玲说:“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⑩不错,婚恋是探索人物形象乃至作家创作心理的一个重要视角。作为一名通俗小说家,要投读者所好,张恨水提出“齐大非偶”的婚恋观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他在小说中多次对“一见钟情”的描写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且对小说的艺术价值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并显示出他无意识的保守倾向,这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张恨水:《金粉世家》,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第678页,第579—580页,第678页,第720页,第721页,第85页,第608页。

⑨李文海:《背负历史误解的文学大师——介绍〈张恨水评传〉》,见《图书馆》1991年第1期,第80页。

⑩ 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猜你喜欢
金粉张恨水婚恋观
《金粉世家》:现代版“红楼梦”的乱世悲歌
止谤莫如自修
张恨水谈择妻:要找一个能了解我的
布特太太的纸彩带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淡定哥”张恨水
金粉朝暮,西亭燕归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