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军
舞蹈以人为载体,以人体动作(包括造型、姿态、技巧动作、节奏)为语言。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蹈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舞蹈在时间、空间中的动态结构,设计舞蹈动作语言,要做到形象性、节奏性、韵律性、风格性,强调新颖、独特、优美、流畅等特点,使其既有技艺性又有规范性,成为构成舞蹈美的基本手段。
舞蹈每一个动作又由步伐、节奏、姿态、韵律、感情五个元素构成。文学作品是以文字语言塑造形象,通过情节展示内容的;舞蹈则是通过人体动作塑造形象,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舞蹈演员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一转一跳、一姿一态,不单纯是技巧的堆砌,而是展示主题、表现内容、塑造人物、刻画角色、传递感情的手段。编舞就是舞蹈家用人体动作语言写文章。中国绘画所说的“意在笔先”指的是写文章前先要有“意”。“意”是艺术家创作的动机、立意和构思,也是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笔”是展现“意”的手段,是专业技巧能力和艺术修养。
舞蹈属于表情艺术,情感的表现是舞蹈形象美的核心。舞蹈不同于自由体操、艺术体操。体操是以技赢人,在高难度娴熟技艺表演中表现出英武矫健的精神和健康优美的姿态造型。舞蹈作为艺术,是表现人、歌颂人的,通过典型艺术形象的塑造表现感人至深的情感。《乐记》讲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我国已故舞蹈大师吴晓邦曾说过:“演员要用‘心’跳舞。”用“心”跳舞而不是用“身”(技)跳舞,就明确指出“情”的重要性。舞蹈擅于抒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在艺术实践中往往是“技”考虑得多,“情”考虑得少,甚至将“情”变成“技”的附属品。这是认识上的一种偏颇和误区。
舞蹈形象的塑造既要重视“技”,更要重视“情”。“情”是舞蹈的灵魂,也是作品思想内涵的焦点,更是舞蹈艺术创造的核心。没有“情”就很难称其为舞,“情”是舞的内核,“舞”是情的外化,“情”是舞蹈形象的本质表现,“舞”则是情的流露和表达。只有“情”与“舞”交织成浑然整体,才能达到情景交融、托物寄情、以情表意、以情感人的效果,并在舞情的基础上升华成一种具有舞神、舞韵、舞风的艺术审美境界。
吴晓邦认为,构成舞蹈的三要素是表情、节奏、构图。他说:“舞蹈的表情就是由人的内在感情所表达出来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而舞蹈的节奏却是表情上人体动作的基础。……换句话说,舞蹈的表情离开舞蹈的节奏是不可能存在的;而节奏如果不通过表情也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而构图则是舞蹈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联结舞蹈时间与空间的纽带和桥梁,也是编导为了渲染主题、烘托意境、塑造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精美的构图可以使舞蹈通过时空变化流动起来,产生出流动的画面,被称为“流动绘画”、“动的雕塑”。我国古代也曾将舞蹈称为“跳画”。舞蹈的构图是舞蹈表演的依托,为舞蹈表演打造了展示的平台。好的舞蹈中,都有许多好的构图。舞蹈构图也是编导创作不可忽视的表现手段,在点、线、面交织移动换位的过程中,出现十条线,即斜线(又称对角线〕、竖线(又称纵线)、横线(又称平行线、圆线(又称弧线)、曲折线(又称迂回线)以及波浪线、螺旋线、折线、交叉线等。面:构图画面,分为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菱形等几何形状。构图与造型设计要注意变化规律和法则,即常说的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比例均衡、透视层次、调和对比、重心焦点、多样统一等,做到丰富多变不凌乱,流畅和谐不单调,充分发挥构图调度所产生的画面线条流动的舞蹈形式美。我国著名舞剧编导家李承祥提出,在进行舞蹈调度时,要注意五个意识,即焦点意识、线条意识、平衡意识、对比意识和场面意识,并要重视队形画面中的相互距离、空间、高度、面向、区域、视觉、前后层次、线条流动等画面调度的变化与运用,以便更好地发挥构图形式的审美效果。
舞蹈的情绪、气氛是增辩舞蹈艺术感染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特剁是情绪性舞蹈更是编导和演员刻意追求的一种艺术品位。因为舞蹈是一种直观的、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更注重情绪的渲染和气氛的营造。特别是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意表现手法为舞蹈创造了无限的表现空间。我国传统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写意性,常常创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艺术联想和无穷回味的意境。
意境也是舞蹈审美的一种理想和追求。意境是依靠情绪和气氛供托和营造出来的。意境是情、景、神、韵的有机结合,它多以虚拟的手法表现“情”的真实;以写意的处理,给人一种寓意的领悟,让观众通过自己的艺术联想和想象去追求个人审美意念所塑造的理想形象和感情的共鸣。
意境的追求除创作时要对作品的文化内涵、主题意蕴有深刻的理解和要求外,演员的二度创作包括对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的体验、形象塑造和舞蹈语言风格的把握、人物的精神气质的表现等,必须依靠演员自己心领神会地去揣摩、感悟、理解、体验,把情绪、气氛化成一种感人的意境,以提高舞蹈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