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科学发展与特色休闲产业开发:基于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分析

2012-08-13 07:54黄松
广西民族研究 2012年2期

[摘要]马克思休闲思想为休闲研究提供了理论归旨,休闲研究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了实践支撑。论文以马克思休闲思想为指导,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根本上把握休闲的动机与核心诉求,优选出民族文化体验、自然山水观光、新农村观摩、民族生态养生、越野探险运动、修学采风创作六种特色休闲业态作为民族地区休闲产业发展的重点培育对象。

[关键词]马克思休闲思想;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特色休闲产业开发

[作者]黄松,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副院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F3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2)02-0184-005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MZ041]研究成果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中国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结合律与发展律,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规律和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守和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如果离开了这个先决条件,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化。其次,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属于过去,同样也面向当代和未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有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超越马克思主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远保持活力和生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解决中国特殊性和复杂性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不同时期国情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确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是追求自由、解放且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它强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目标,扬弃人的片面性,实现人的本性的完全复归和人的真正解放。“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是马克思所构想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类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所获得的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的“人”绝不是传统抽象人性论中那个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人,而指代的是“人民”这一特定历史范畴。从“人民”出发理解“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人的自由发展与马克思休闲思想

对人类理想社会目标的探索与追求,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全面的解放与自由和谐发展。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充裕的自由时间,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恩格斯把未来的人类理想社会与人的休闲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问,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揭示了这样的思想观点,即:人是一切发展的终极目的而不是手段,闲暇和自由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理想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现。获得自由时间,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休闲发展的目标,也是休闲的终极价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始终把休闲与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主要包括自由时间思想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它立足于双重现实社会生活基础之上,即劳动生活和休闲生活。自由时间思想是马克思休闲思想的主要特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关键所在。自由时间思想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休闲兼具现实性和终极性的双重价值,一方面,他将休闲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联系起来考察,另一方面,他将休闲置于理想社会的重要价值设定,认为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自由时间的增加是未来理想社会的根本条件,马克思的这种双重价值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始终。

马克思主义的休闲思想具有真理的普适性,其重视人的发展、人的自由的思想理念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党提出的遵循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休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切发展的目的,而其它的一切只是具有手段意义。从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理论深层贯穿着一条核心主线——人本主义,人的休闲、人的自由、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理念。④马克思的休闲思想突破了片面的劳动休闲对立论,科学揭示了劳动与休闲的内在同一性,实现了人类休闲思想史上的革命。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为人类社会构建了一个意义世界。目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正迈入休闲时代,休闲产业将取代信息产业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消费的休闲化和休闲的市场化将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休闲经济演绎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规律,休闲经济要考察的不仅是物,更重要的是人。休闲的兴起,其实质是增强人的自觉与自律意识,创造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平衡,以维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休闲经济的实质是人本主义经济,休闲经济的发展是休闲社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为休闲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归旨,即休闲不仅是因为劳动的需要而存在,也不仅是因为消费的欲求而发展,更重要的是因为人的全面发展而成为必然,同时休闲研究也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践支撑。

三、民族地区科学发展与特色休闲产业开发

(一)经济建设是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经济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人的一切自由和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尤为重要,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还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民族地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民族地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实现发展社会主义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休闲产业是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引擎

在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体系中,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属于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又被称作休闲服务业。休闲产业并非单一产业,而是由于人们的休闲活动产生的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休闲旅游业、休闲文化娱乐业、休闲体育业、休闲餐饮业、休闲教育业和休闲农业等。休闲产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我国的休闲产业将在未来发展成为巨大的产业链。

“十一五”期间,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百姓生活质量改善以及休闲需求的持续上涨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政策层面更是持续推动休闲产业的发展,揭开了中国居民休闲的新篇章:2006年国务院领导在杭州“世界休闲高层论坛”的讲话;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休闲发展的关注;2008年国务院有关“引导休闲度假”职能的明确归口;2009年国家领导人对发展旅游休闲消费的多次强调;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明确“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2010年“全国休闲工作会议”的召开等等。这些充分表明,积极引导和推动休闲发展已进入国家发展战略。

步入“十二五”我国休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休闲主管部门全面谋划,系统部署,加紧编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并将休闲发展纳入全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休闲相关政策进入落实、细化阶段;一批休闲标准获批立项;全社会对休闲的关注空前高涨。“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休闲产业将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将成为我国本世纪前叶经济发展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

经济欠发达且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民族地区如何依托特色资源的创新开发,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乃至产业优势的转变,一直是学界和政府努力探求的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焦点命题。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休闲资源是民族地区最富特色的优势资源,对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休闲市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与民族地区能源、矿产等其他优势资源相比,休闲资源的开发是绿色环保和永续利用的,更适合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民族地区。因此,以国际国内休闲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契机,以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等优势休闲资源的整合开发为依托,以休闲产业为载体,通过特色休闲业态开发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实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特色休闲业态的培育是民族地区休闲产业发展的根基

民族地区休闲产业的发展要从特色休闲业态的培育开始,本文依托民族地区特色休闲资源优势,以马克思休闲思想为指导,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根本上把握休闲的动机与核心诉求,优选以下独具民族地区特色的休闲业态作为民族地区休闲产业发展的重点培育对象。

民族文化体验休闲:文化休闲是休闲的至高境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最具特色的优势休闲资源,通过民族体育体验、民族节事体验、民族歌舞体验、民族建筑体验、民族服饰体验等特色休闲业态的培育,使休闲者感受这些“不仅被认为有明显的自我认同、文化和生活方式,而且通常被贴上诸如种族、国家、少数民族、原始、部落、民俗或农民的标签”民族文化,充分迎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休闲诉求。

自然山水观光休闲:自然山水景观与民族文化资源构成民族地区自然与人文要素的核心内容,前者是影响和制约后者产生、发展与演变的环境基因,后者则是体现各民族对前者及其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的创造物(如梯田、干栏式建筑等),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民族地区自然山水观光休闲的培育应着力突破浅层次直观审美的传统模式,引导休闲者领悟民族地区密切共生的自然山水景观与民族文化资源所折射出的民族生存与发展智慧,以及自然山水景观所蕴含的自然科学知识,实现直观美到内涵美的跃迁,完成走马观花到深度休闲的升华。

新农村观摩休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在各级政府的持续努力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了独特的乡村休闲景观,加之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资源,新农村建设与乡村休闲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新农村建设在为乡村休闲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乡村休闲发展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力扶持新农村建设观摩、田园风光观赏、乡村美食体验、瓜果采摘、(休闲农业)等特色休闲业态,将进一步推动乡村休闲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发展。

民族生态养生休闲:我国有着悠久的养生文化积淀,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与亚健康出现日渐普遍,养生休闲需求持续高涨。应依托民族地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医药、饮食、运动等特色养生休闲资源开发民族生态养生休闲,重点培育民族医药养生、民族饮食养生、民族运动养生、长寿之乡度假休闲、高山避暑休闲、森林氧吧休闲、温泉洗浴休闲等特色养生休闲业态。

越野探险运动休闲:猎奇探险是人类的本能需要,目前国内外愈演愈烈的越野探险与户外运动热潮正印证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休闲诉求。民族地区大多以高山、峡谷与河流为屏障,造就了优越的户外休闲资源,非常适合发展越野探险运动休闲,可着重开发徒步穿越、越野探险、登山攀岩、自驾骑行、漂流溯溪等特色休闲业态。

修学采风创作休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学与行就一直紧密结合在一起。古朴的民风、神秘的习俗、独特的建筑、壮美的景观,民族地区这些独具魅力的休闲资源,为修学采风创作休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应重点发展修学研讨、文艺采风、文学创作等特色休闲业态,迎合知行合一的大众需求,进而满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休闲诉求。

[责任编辑:覃彩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