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思考

2012-08-09 02:39葛长荣
饲料工业 2012年20期
关键词:云南省畜牧业畜牧

葛长荣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

[编者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畜牧业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份额稳定上升,已成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了支持云南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从2011年2月开始云南省科技厅增设了“重大科技专项”,专项领域包括生物产业、新能源等5方面。专项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原则,通过顶层设计集中带动云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产品创新。2012年7月底,“十二五”期间云南省首批20个“畜牧产业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完成专家评审。葛长荣教授作为本次专项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人之一,就专项实施的意义及对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作用略作探讨。

1 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情况

为了全面评价“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突出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特色,找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为云南省“十二五”畜牧业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与措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见表1),将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情况分析如下。

表1 2005年和2010年云南省与全国畜牧业情况的比较

其一,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一个边疆、多民 族、农业经济及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省份,表1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末2010年云南省农业总产值位居全国19位,较“十五”末2005年排名后退了3位,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云南省地形地貌复杂,94%山地面积及近几年来的干旱自然灾害,是导致“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倒退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促使“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农业的战略重点。

其二,“十一五”期间云南畜牧业总体发展平稳,表1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云南省畜牧业产值位居全国15位,较2005年全国排名上升了1位,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显然,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态势相对较好,总体走在了农业的前面。这得益于“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畜牧业科学规划、布局,且工作落实良好。“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畜牧业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和稳定生猪养殖作为工作的2个重点,获得了明显成效。表1显示:2005~2010年,云南省草食家畜存栏量明显增加,牛、羊存栏量分别从全国第5、14位稳步提升到第3、11位;生猪存栏量从第7位跃居全国第4位。这些成果的取得综合体现了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畜牧业的正确决策。

其三,虽然2005年~2010年期间云南省猪、牛、羊等大牲畜存栏量、出栏量、肉产量稳步增加,但反映养殖生产效率的指标显示,云南省畜禽养殖业整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以生猪出栏率指标为例(通过表1计算),2005年和 2010年云南省分别为 105.7%和107.5%,远低于全国水平的131.3%和143.6%,且在全国生猪出栏率提高1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5年中云南省生猪养殖水平几乎没有提高。牛、羊出栏率指标与猪相似,云南省均落后于全国水平。这就造成云南省在主要家畜存栏基础较大的情况下,肉产量全国排名相对偏低。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省家畜生产的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较低,行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致使畜牧养殖生产效率和效益不高。

最后,表1比较了云南省和全国农业与畜牧业产值。2010年云南省畜牧业产值588.8亿元,虽然完成了云南省“十一五”畜牧业规划的既定目标(畜牧业产值500亿元以上),较2005年的339.7亿元有较大增加,但2005年和2010年云南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分别为31.8%和32.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没有显著增加;且“十一五”期间,云南畜牧业产值占全国畜牧业产值的比例和全国排名虽略有提高,但幅度不大。这些数据说明,近年来,云南省畜牧业还没有发挥其巨大潜能与特色,没能真正成为带动云南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也是“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制定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山地牧业宏伟战略的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分析,“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畜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因此,找出制约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与问题,分析云南省畜牧业的现状及比较优势,有助于为云南省“十二五”畜牧业规划提出合理的方向与可行的建议。

2 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2010年云南省畜禽存栏量分析,当前云南省畜牧养殖基础和发展态势良好,但低出栏率和畜产品低产量客观反映了养殖生产效率不高,这是当前也是未来制约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云南省政府不断加大畜禽养殖的投入力度,对云南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显现,其他行业与资金看好养殖业未来发展的丰厚经济回报,纷纷投资建设种畜禽场及商品养殖场,使云南省种畜禽场数量不断增多,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云南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步伐。然而,当前云南省良种繁育体系仍不健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现有的种畜禽场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当前,云南省多数种畜禽场由于投入不足、规模小、基础差、技术力量薄弱、繁育手段落后,没能力系统开展选育工作。多数种畜禽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的繁育体系结构层次不明、布局不合理、分工不明确、供种质量不高。这就造成迄今为止云南省还没有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这一尴尬现状与云南省生猪存栏量居全国第4位的排名极其不符。

其二,现有的种畜禽场普遍存在“重引进、轻选育”的现象。目前,云南省少数成规模、有一定资金的种畜禽场,生产陷入“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致使种畜禽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生产性能低下,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以猪为例,由于种猪生产性能不高,当前云南省能繁母猪年平均提供出栏肉猪只有10.35头,全国平均水平约为14头,国外养猪业发达国家如丹麦已经平均达到23头。

其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平衡。由于云南省各地、州经济和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导致云南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发展也不平衡。突出表现在:由于国家政策及扶持资金的倾向,“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种猪场建设项目占了绝大多数,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猪价大幅上涨,加上国家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的诸多补贴优惠政策,各地、州投资新建种猪场的积极性很高,使云南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大加快。相反,种牛、种羊和种禽场建设相对滞后,供种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种禽苗市场缺口大,每年云南省需要从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外调进大量的禽苗,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为云南省家禽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的疫情隐患。

2.2 养殖规模小、养殖方式落后

养殖生产只有规模化才能实现生产的标准化,而标准化生产管理也会促进养殖规模化发展,综合提高养殖企业和行业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当前,云南省畜禽养殖仍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低。据云南省畜牧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户(场)占总养殖户(场)比例,云南省为2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0%;且云南省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更低。表1结果也验证了这一问题(2010年云南省生猪存栏量居全国第4位,出栏量受养殖规模和标准化水平影响,大幅下滑到全国第9位)。

此外,以分散养殖为主的传统家庭散养方式,不仅生产效益低下,养殖过程的污染问题也难以有效控制。“十一五”期间,随着云南省畜禽养殖总量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云南省养殖水平较高的昆明市为例,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威胁到了昆明滇池的水质。因此,为了防止昆明滇池水质的进一步恶化,2009年昆明市颁布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一湖两江”流域禁止畜禽养殖的规定(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告第28号)》。《滇池禁养令》自2009年12月31日起实施,涉及滇池流域14个县市区、67个乡镇、8.5万畜禽养殖户(场)。

2.3 畜牧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2010年云南省主要畜产品肉、蛋、奶产量比例为321.4: 20.8: 50.4(经表1计算),蛋、奶产量比重偏低;猪、牛、羊肉产量之间的比重为242.5:29.9:12.9(未计算禽肉),牛、羊肉产量明显偏低。由于云南省地貌以山地为主,耕地资源稀缺,不到6%的可耕地造成粮食与饲料作物紧缺,饲料工业与养殖业每年需要从省外大量调入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然而,当前云南省耗粮高的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仍高达75.4%,远高于全国61.7%的水平。相反,节粮型草食家畜牛、羊肉的比重仅占云南省肉类总量的13.3%,虽然略高于全国水平的12.9%,但与云南省丰富的山坡饲草资源、优越的生态养殖环境及较高的牛、羊存栏量等产业发展条件极不相符。

以上分析充分说明,“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的方向是正确的,牛、羊存栏量的进一步增加也相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草食家畜养殖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这也为“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加快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认识和利用云南省饲草资源优势,重点加快节粮型草食家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云南省畜牧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龙头企业有所壮大发展,但产业化经营水平仍然偏低,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畜牧企业科技和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当前,云南省畜牧企业总体与全国同行企业及云南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科技和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差,企业产品品牌弱、档次低、质量不高等缺陷。本次由云南省科技厅扶持的20个“畜牧产业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中,云南省畜牧产业化经营企业牵头承担了18项。项目的设计初衷弥补了云南省畜牧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核心竞争力上的缺陷。值得一提的是,20个项目中的另外2项分别由云南农业大学和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院承担,其具体研究内容围绕18个由企业承担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进行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服务支撑。

其二:畜牧企业规模小、集团化程度低。畜牧产业涉及养殖、兽药、饲料、畜产品加工等领域,云南省畜牧企业能够实现“饲料-养殖-屠宰-畜产品加工-畜产品终端销售”一条龙生产经营的全产业链集团较少。截止2011年12月,国家农业部共认证了五批1 25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畜牧企业入选的只有7家。没有企业的壮大,也就没有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因此,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是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尤其是畜产品精加工及销售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2.5 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薄弱

基层畜牧科技推广机构面对着广大农村和农民,更多的是针对中小养殖户和散养户。然而,由于云南特殊的高原山区地理条件及交通条件,造成基层畜牧科技推广难度十分大,这也是造成云南省广大散养户生产水平长期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云南省畜牧业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云南省基层畜牧科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云南省乡镇畜牧科技推广机构现有基础设施多建于20世纪50~80年代,以乡镇为单位统计:目前89%的畜牧科技推广机构无试验示范基地,75%的机构没有交通工具,57%的机构没有技术推广及办公必备仪器设备。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造成云南广大散养户的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长期滞后,这是云南省畜牧业总体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针对云南省比邻东南亚和南亚的特殊地理位置,疫病尤其是对境外疫病防控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和云南省加大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设施投入。“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对市、县级动物疫病检测设备、仪器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完善了市、县级动物防疫体系的硬件建设。然而,光有先进的检测分析设备和书本上的现成方法是不够的,基层畜牧科技人员必须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才能发挥仪器应有的作用。目前,云南省地级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卫生监督所、畜牧(改良站、草山饲料)站等机构,功能分散,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建设与培训体系。基层服务人员与队伍的素质总体水平不高,畜牧实用技术普及推广滞后,制约了云南省畜牧业占绝对比例的广大散养户的养殖生产水平的提高。

3 云南省畜牧业发展优势

对比“十一五”期间云南省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差距与经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笔者认为非唯一途径。通过以上分析,虽然云南省畜牧养殖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等因素造成的生产效率不佳,是云南省畜牧业综合产值增幅小、发展受制约的核心原因,但我们无需妄自菲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持之以恒的不断完善是包括云南省在内的我国各省畜牧业均需认真对待和逐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与我国其他省份相比,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既有“传统优势”、亦有“当前亮点”。笔者认为,将这些“优势”、“亮点”转化为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特色,也是实现云南省“十二五”畜牧业经济快速增值、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3.1 云南省具有发展特色畜牧业的比较优势

云南省素有天然动植物王国的美誉,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具有发展特色畜牧业的比较优势和潜力。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打造云南特色高原山地牧业的战略目标。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3.1.1 畜禽种质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稀缺性(Scarcity)指生产的产品资源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情况,是管理经济学领域的普遍规律。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没有高生产性能的畜禽良种,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畜产品“数量”的需求,这是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共识。此外,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风味口感独特的优质畜禽产品“质量”需求日益提高,这一消费趋势是特色畜产品发展的有力市场保障。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是发展特色畜牧业,生产与加工特色畜产品的重要基础。在新颁布的《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中,明确扶持地方畜禽遗传种质资源的合理保护、选育与开发。因此,套用管理经济学上稀缺性规律,我们认为“谁拥有畜禽种质资源优势,谁就掌握了畜牧业发展的主动权”。

2008年以来,槟榔江水牛、兰坪乌骨绵羊等17个云南特有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通过国家鉴定。2011年弥勒红骨羊、高黎贡山猪、独龙鸡、瓢鸡等18个云南畜禽遗传资源新增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加上过去已进入《名录》的品种,云南省成为我国进入《名录》最多畜禽品种的省份。这与云南省高度重视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是密不可分的。2011年10月,云南省农业厅召开“五个六”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评选出了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2012年7月云南省科技厅评审的“畜牧产业重大科技专项”也围绕云南省地方特色畜禽的扩繁与产业化推广重点开展,20个项目中涉及滇南小耳猪、圭山山羊、瓢鸡等云南省特有地方优质畜禽品种开发的项目有12个。

为了进一步利用好云南省特有的畜禽种质资源,达到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产品质量的目的,“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培育出大河乌猪、滇陆猪、滇撒猪配套系等新品种(配套系),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世界知名的优良畜禽品种,如TOPIC猪、迪高鸡、西门塔尔牛、萨能羊、努比山羊等,已经成功应用于云南地方畜禽品种的改良和养殖结构调整,有利于云南省畜禽种质资源的潜力发掘。

3.1.2 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云南省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境内山坡、草场丰富,河流纵横,气候四季如春,水、热、光照充足,适宜牧草生长。已发现各种草原植物199科4 958种,其中可供牲畜食用的植物3 200多种,具有利用价值的优质饲用植物近800种。全省天然草地1 531万公顷,占云南省土地面积的38.86%,居全国第7位。其中,宜牧草地 1 193万公顷,占草地面积的77%,理论产草量55亿吨,相当于870万个黄牛单位。全省每年约生产农作物秸秆2 000万吨、薯类160万吨、糠麸164万吨,结合这些农副产品的饲用,能够满足更多的草食家畜放养和舍饲需求。

3.2 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具有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的区位优势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把云南省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按照国家宏观战略的部署,云南省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路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目前,云南省通向中西部的7条省际干线高等级公路、8条干线铁路,以及经云南通往边境地区的4条干线公路和4条干线铁路,均已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全程1 800多公里的昆曼高速公路全面贯通,腾冲至缅甸密支那高等级公路已通车,国内第4大的昆明新机场建成,通往国内城市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航空网络基本形成等,大大提升了云南省与国内外市场间的通达能力。

2010年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提出了“两强一堡”的发展战略,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加快推进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四轮驱动”之首。虽然当前云南省出口东盟的主要农产品为烟草、蔬菜、花卉等,但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零关税的逐步实施,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良好便捷的交通,为云南省品牌畜产品进入省外及东南亚、南亚市场,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云南省畜牧企业已经在越南成立2家饲料厂,迈出了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的坚实步伐。

4 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重点

4.1 稳步提高畜牧养殖效率

重点围绕云南省规模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生猪、家禽养殖,以扶持行业的龙头企业为重点,集中政策、资源与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快提高现有养殖龙头企业的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水平,树立行业标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此外,针对当前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散养和小规模养殖仍占云南省畜牧业较大比重,必须加强基层畜牧科技推广机构的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普及畜禽良种,推广实用技术,防控动物疫病。结合两方面的工作,稳步提高云南省畜牧业养殖效率。

4.2 突出云南省特色畜禽养殖

立足云南省畜禽种质资源的丰富、独有特点,将特点转化为发展产业的优势,是云南省畜牧业“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考虑的工作。因此,围绕云南省特有的乌金猪、武定鸡、奶水牛等畜禽养殖,依靠科技开展种质资源保护、选育开发与利用,充分研究和揭示这些优质畜禽产品的云南特色,培育一批优质、高效、抗逆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将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针对当前云南省畜牧业养殖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以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的认证为突破口,尽快改变“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生产循环的现状。

4.3 加快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

充分发挥云南省生态环境、饲草饲料和牛羊存栏量优势,加快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的养殖及畜产品加工。从加强肉牛、肉羊品种改良入手,以肉牛杂交繁育、肉羊本品种选育和杂交繁育技术、标准化肉牛肉羊生产技术为核心,着力研究与开发高档牛肉、肥羔羊肉生产技术,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同时,加速荷斯坦奶牛规模化养殖发展,积极发展特色奶水牛、奶山羊,开发特色奶制品。将云南打造成中国南方鲜奶供应基地,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奶制品出口基地。

4.4 积极引导外向型畜牧业

正确认识云南省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的内涵,即以省外和海外(东南亚、南亚)市场为目标,创响高原特色的优质、安全畜产品品牌。总体上“十二五”期间云南省打造外向型畜牧产业,必须按照市场及市场准入需求做好以下工作:①养殖环节加强动物防疫,饲料和兽药使用管理工作,保障畜产品安全;②畜产品加工环节按照相关的质量保障体系执行,重视产品质量认证,保障安全,使畜产品获得市场准入;③生产适销对路的特色畜产品,按照省外、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以云南特色畜产品、尤其是加工的畜禽制品,快速打开国内外市场。为云南外向型畜牧业发展夯实行业基础。

4.5 扶持和壮大畜牧集团企业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对产业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畜牧龙头企业,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扶持。引导具有实力的畜牧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逐步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集团。尤其要重视畜产品加工,这是云南省畜牧行业和企业发展中的短板。因此,围绕云南省畜牧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引导(省内)及引入(省外)畜牧集团企业和畜产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重视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做出产品特色、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价值、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促进畜牧企业壮大,有效盘活云南省畜牧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4.6 强化产业支撑能力建设

创新畜牧科技支撑服务机制,培育多元化的畜牧业服务组织,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组建不同畜种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技术体系,着力提升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牧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及卫生监督、兽药饲料监管等技术支撑水平。同时,重视乡镇基层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加强基层畜牧服务人员培训,整体提高基层队伍的服务素质与能力。重点抓好“实用技术的普及、实用成果的转化、实用产品的推广”,使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猜你喜欢
云南省畜牧业畜牧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