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筱明 浙江省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建德 311604
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的关节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临床表现复杂,缺少特异性。初病者一般年龄较轻,常因颈部扭挫伤、慢性劳损、睡眠体位不当、颈椎退行性变及劳累或受凉等因素诱发,起病较急,伤后即出现颈部剧痛,头颈强迫倾斜,伸曲和旋转受限。合并神经根刺激或压迫者表现单侧上肢局部皮肤过敏,疼痛或感觉减退。临床一般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活血化瘀类药进行治疗,见效慢。我院康复科采用颈椎牵引加关节松动、隔药饼灸治疗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11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患者11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18~63岁,平均 38.5岁;平均病程(3.15±2.34)天。表现为酸胀痛者20例,锐痛者35例。对照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17~62岁,平均39.7岁。平均病程(3.56±2.15)天。表现为酸胀痛者22例,锐痛者3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中老年或青年,多有闪扭或劳损史;②发病脊柱节段(颈、胸、腰、骶)疼痛,活动障碍或出现相应脊神经支配区组织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相应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③脊椎触诊检查:病椎棘突压痛、叩痛和椎旁压痛,棘突偏歪、隆起、凹陷;④X线片检查:可见脊轴变异,椎体后缘联线异常,关节突关节左右不等宽或关节模糊,关节面硬化、骨质增生等,环椎错位时会出现仰位、倾位、侧旋等改变;⑤排除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嗜伊红细胞肉芽肿及各专科器质性疾病。
治疗组患者采用手法及机械牵引、关节松动、隔药饼灸进行治疗,均1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①手法牵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身后,拇指置于患者的两侧风池穴上,余四指置于病人的颌下,向上略抬颈,顺着颈椎的生理曲度向上用力柔和均匀地持续牵引 1~2min,重复 4~5 次[1]。②机械牵引:患者取坐位,枕颌吊带机械悬吊牵引。牵引角度:患者保持正坐位,牵引力的方向应与脊柱的中线保持在一条线上。力量从3~4kg开始逐渐加大,不超过患者体重的20%。治疗中患者应感到放松舒适,如出现症状加重、眩晕应立即调整,时间15~20min。③关节松动:患者俯卧位颈下垫枕,术者站在患者一侧,两拇指交替放在颈椎棘突上,上身前倾借助上肢力量将棘突向腹侧做垂直按压60~80次/min,5min;两拇指交叠置患椎棘突的侧方,拇指固定向对侧推动,左右交替60~80次/min,5min;术者用掌根按压患椎,嘱患者深呼吸,掌根徐徐用力,待患者深呼气末按关节面方向向前下方瞬间用力下压,并且常伴有弹响声,示复位[2-3]。患椎附近再以放松手法放松局部。根据患者颈肩部及颈椎关节受限情况,合理选择手法力度,一般分4级,Ⅰ级手法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活动;Ⅱ级手法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活动;Ⅲ级手法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来回推动关节活动,每次都接触关节终末端;Ⅳ级手法在关节活动终末端,小范围、来回推动。力度以治疗时患者无痛或微痛为佳。④隔药饼灸:用自制中药药饼1~3个敷于关节压痛最明显处并灸艾绒6壮,时间约30min(药饼成分:生香附、乳香、没药、生草乌、川穹、防风、威灵仙、透骨草、仙灵脾、丁香、肉桂,碾粉用白酒调成糊状制成3cm×3cm大小圆形药饼,厚0.5cm)。在药饼灸的过程中以患者能耐受的最热温度,灸后局部皮肤发红,不起水泡为最佳。
对照组采用常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双氯芬酸钠片)、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胶囊)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颈椎前屈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评定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脊柱活动范围主要测量颈椎前屈的关节活动范围,采用量角器按照常规方法测量。所有评定均由同一康复医师完成。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和组内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脊柱活动范围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脊柱活动范围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脊柱活动范围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n/例治疗组 55 治疗前疼痛评分/分7.03±1.98脊柱活动范围/度44.19±12.52治疗后 2.38±1.24*△ 59.05±1.08**△对照组 55 治疗前 6.81±2.12 43.83±13.72治疗后3.45±1.45*49.14±10.67*
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临床症状以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采用手法和机械牵引、关节松动、隔药饼灸治疗,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解除肌肉痉孪,恢复颈脊柱的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有利于外突纤维组织复位。关节松动术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力学和神经作用促进关节液的流动。Ⅰ~Ⅱ级手法适用于颈椎小关节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功能受限;Ⅲ级手法适用于颈椎小关节疼痛并伴有关节僵硬的患者;Ⅳ级手法适用于治疗颈椎周围组织粘连引发颈椎活动功能障碍且疼痛不明显的患者[4]。关节松动术可缓解疼痛,防止因活动减少引起的关节退变,抑制脊髓致痛物质的释放,从而提高痛阈,保持组织的伸展性和顺应性。此手法可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本体反馈。在颈部肌肉不甚紧张的条件下实施可使小关节紊乱得到较完全整复。
根据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应属中医“痹证”范畴。病机是劳累之后致风寒湿侵入人体,阻痹经络,留于肌肉关节而成[5]。故本研究在牵引及关节松动治疗基础上,对存在椎旁肌慢性痉挛、肌张力较高、局部小关节及周围韧带、筋膜等组织伴有炎症者,给予隔药饼灸。方中威灵仙、生草乌祛风湿、温经止痛;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仙灵脾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全方有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温肾壮阳、强筋骨之功效[6]。
本组结果显示,采取牵引配合关节松动、隔药饼灸综合治疗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可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手法和机械牵引有利于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整复滑膜嵌顿及小关节半脱位;隔药饼灸解除颈部的肌肉痉挛,有利于外突纤维组织复位;解除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水肿,可降低肌张力,改善神经营养;关节松动有利于彻底整复小关节嵌顿。
[1]程博.手法复位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87例报道[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12):112-113.
[2]梁文明.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107例体会[J].中国当代医学,2007,6(13):108.
[3]赵伟峰,任先军.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5):1066-67.
[4]王前新等主编.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赖春晓,吴玉明,湛琅.放松训练与社会支持对颈椎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7-8.
[6]李雷勇,田岳凤,张斌仁,等.隔药饼灸对健康人血细胞系列变化的影响及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6):4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