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
——重庆江北城聚贤岩广场及道路工程

2012-08-06 09:29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12期
关键词:滨江路供冷江北

罗 睿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 400015)

0 前言

重庆江北城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东临长江,南濒嘉陵江,呈半岛形状,与朝天门、弹子石隔江相望,规划占地约226 hm2。作为重庆市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江北城曾依靠航运盛极一时,后随重庆发展中心的转移而衰落。于2002年启动的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系重庆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功能定位为现代金融商务区,它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该地区落后的城市面貌,成为重庆增长集中的核心。

聚贤岩广场位于江北城嘉陵江畔,是一个集城市防洪、公共交通、绿色节能、休闲娱乐、绿化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该节点在最初规划为立体交叉,以交通功能为主。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回归,设计最终将车行交通引入地面以下,地面层为休闲广场,同时充分挖掘地下空间,引入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促进了交通、能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该工程在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中具有一定特点,特此总结供大家交流。

1 重庆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

重庆市早期建设的滨江路主要有以下5种形式:高架桥、直立挡土墙、阶梯式挡土墙、自然坡面、滨江公园。为了减少江岸拆迁,节约工程费用,重庆市的滨江路多采用高架桥形式,如长滨路、嘉滨路、九滨路、北滨路。已建的滨江路在亲水性、可达性及江岸景观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早期的滨江路多为改善城市交通或者防灾而修建,滨江路的性质多为交通性干道,基本以车行交通为主,市民休闲功能为辅,造成滨江路的生活性功能较弱,市民不愿意来到江边;二是高耸的桥梁和冰冷高大的挡土墙造成大量的阴影空间,使岸线亲水尺度感减弱,无法大面积绿化,往往成为垃圾和污水的场所,不仅降低了滨江景观效果,也降低了市民在滨水空间休闲娱乐的质量。

2 规划方案的调整

江北城的规划结构采用“记忆之城”与“未来之城”的双城结构,聚贤岩广场的南北轴线恰为双城结构的分界线与过度带。规划北滨路、江溉路在此相交,节点规划为Y型全互通立交,周边为绿地系统(见图1)。如同以往重庆市多条滨江路,原规划着重于解决机动车的交通问题,而在如何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考虑较少。尽管基本满足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却忽视了人的精神感受,人性化设计考虑较少。

在前期论证中,江北城管委会就提出:“该节点环境资源非常宝贵,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安全,更要满足舒适、美观、方便要求,更要打造一个人性化的空间,成为城市的阳台。”如何兼顾车行交通、休闲娱乐与景观效果,通过反复论证,最终建设方案将车行交通引入地下空间,在地下完成交通转换。地面层为休闲文化广场,设计标高满足50 a一遇防洪要求。同时,将1.9万m2的广场架空,在地下空间内完成交通转换,广场下其余架空部分为日后的“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创造了条件,见图2。

图2 实施方案平面图

3 道路工程

在交通分析中,特别注重江北城CBD的兴建,尤其是餐饮、娱乐以及流通商业的发展等对该路段交通量的巨大影响。从预测情况看来,该节点最大的转向流量为由西向北和由北向西,其次是东西向的直行,由北转向东为次要方向(见图3)。虽然该交叉口远期交通量不到4 000 pcu/h,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可以采用平交形式,但考虑到以下因素,最终确定为立交方案:

图3 聚贤岩立交交通流量预测

(1)经过前期方案论证,聚贤岩段架空修建休闲文化广场,北滨路以下穿车行道通过聚贤岩广场,必然在空间上产生车流与人流的交叉。

(2)规划江溉路与北滨路在聚贤岩形成一丁字形交叉口,根据现状地形,江溉路以隧道形式出洞后与江溉路相接,接线距离短,视距条件差,若采用平交形式存在安全隐患,隧道内存在尾气排放问题。

(3)该交叉口具备修建立体交叉条件,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作《重庆市江北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该位置规划预留立体交叉用地,限制条件较少。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认为在该处修建立体交叉是必要和合理的。图4为聚贤岩立交平面图。

图4 聚贤岩立交平面图

推荐方案为定向组合式立交,地面层为休闲广场,地下负一层为由西向东的直行、西往北的左转与北向西的右转,由东向西的直行向北绕行后下穿C、B、A匝道。结合交通分析,由北向东的左转方向是次要方向,本次对其简化未单独设置匝道,但可通过下穿车行道出口的调头车道解决。下穿车行道及两侧架空,为了满足社会车辆的停车需求,车辆可通过下穿道进出口两侧的辅道进入地下空间。考虑防洪需要,整个架空广场室外地坪标高在194m以上,高于50 a一遇嘉陵江洪水位(见图5)。

图5 聚贤岩立交典型横断面图

4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主要内容为架空地面广场,整个广场用地面积为22 165m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9 920m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a。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土类别为I、II类,按6度抗震设防,结构体系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抗震等级为四级。

设计之初,由于地下建筑使用性质尚未明确,地下空间除布置必须的排水泵房、配套公厕外,仅作架空处理。为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地面高程基本维持现状187.8 m,顶板高度即为广场高程减去0.5 m厚的覆土高度即193.5 m,整个地下空间层高为5.7m,能满足该部分建筑功能调整的要求。

对基础选型作了以下方案比选(见表1)。

表1 基础选型方案比选

结合地勘报告,该路段填筑土结构稍密,强度较低,而观景广场平台荷载大,不能满足其变形和强度要求,不宜作其地基持力层。场地临近江边,185 m左右的常年洪水位对填土强度有显著影响,使土体产生沉降变形。基础设计从可操作性、技术保证及安全方面综合比较,选用方案一为优,即人工挖孔嵌岩桩方案。

5 排水工程

雨水排放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放。室外广场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后接入广场外排水边沟,最终通过雨水管排入长江。室外雨水设计重现期P=3 a,集流时间t=5 min,径流系数φ=0.80。该工程场地范围内雨水量约740 L/s。

污水室外设污水管及化粪池。室内生活污水出户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经室外污水管收集进入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主城排水A干管预留污水检查井。

6 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项目

江北城其功能定位集重庆市高档商务办公、文化中心、休闲娱乐于一体,其功能定位对空调供冷、供热都有较高的需求。由于地处两江交汇之地,因此水资源丰富。江水源集中供热供冷是一种远有前景,近有实效的能源。这种能源既可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又可改善环境,防止大气污染,是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一种重要的可供选择的能源形式。

能源中心选址经过实地考察,确定1号能源站位于聚贤岩广场地下一层。选址规划为公共区域及防护绿地,布置能源生产中心对地面的整体规划影响较小。距离嘉陵江的位置相对较近,便于江水的引入。两个能源生产中心分别紧靠黄花园大桥和规划中的过江大桥,不远处还有城市的交通主干线,便于日后的大型设备运输就位,便于能源输送系统的设计。

7 结语

滨水地区是体现城市个性特色、承载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地段,对于增益城市生活、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江北城本是寸土寸金之地,其滨水空间更尤为宝贵。聚贤岩广场及道路工程的建设吸取了重庆市滨江路建设的教训,借鉴了国外滨水空间开发的先进经验,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同时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另一特点是传达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通过引入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项目,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之成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案例。

猜你喜欢
滨江路供冷江北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南海某文化中心地下商业空调冷却塔免费供冷经济性分析
顿汉布什为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构筑城市地区绿色能源体系提供助力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回乡过滨江路
夜色里
家乡的滨江路
江南的水与江北的沙
湘江北去
黄海北部海水源热泵供热和免费供冷系统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