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自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处,武汉430063)
中国铁路旅客预订、购买车票难的问题是困扰中国铁路多年的难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虽然主要矛盾是客流的突发性和不均匀性导致的铁路运能相对不足,但铁路旅客预订、购票方式和支付方式单一,是造成旅客不便和不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给铁路票务管理和销售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为了缓解这些矛盾,铁道部一方面推行客票发售和预订实名制,以杜绝客流高峰期恶意囤票、倒票行为;一方面对现有铁路客票系统实施改造,充分利用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包括互联网、公共电话网和银联卡平台,给旅客提供多种预订、购买车票的渠道以及除现金支付外的其他支付方式,如网上订购票、电话订购票、银联卡支付等。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本文将对与之密切相关的铁路客票制式、旅客票务流程和车站前端设备优化进行探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旅客车票一直采用纸质软票,票面打印有出发车站、到达车站、日期、车次、席别、票价等信息以及相应条型码,随着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实名制的实施,票载信息量加大,原票面打印的一维条形码改为了目前的二维码。
在近几年陆续开通的高速铁路中,为提高铁路管理效益、减少铁路客运工作人员数量,方便旅客购票和乘车,车站普遍设置了自动售检票设备,包括自助售票机、自动检票机(进、出站闸机)和新型窗口售票机。为适应自动检票,使用了两种类型的车票,分别是磁介质纸票和非接触IC卡,其中非接触IC卡票仅应用在个别线路长度较短的城际客运铁路线上。由于既有普速铁路车站票务前端设备及社会代售点售票设备没有同期实施统一升级改造,因此,在高速铁路上,二维码纸票的比例仍在广泛使用。
目前使用的3种铁路旅客车票各有特点,详见表1。纸质软票最突出的优势是车票成本低,主要缺点是票载信息量小,不可循环利用,不适合于自动检票,进、出站闸机效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就磁介质纸票和非接触IC卡相比较而言,非接触IC卡票除了车票制票成本处于劣势外,其他方面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简化进出站闸机设备复杂度、减少进出站闸机的故障率和维修工作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表1 3种铁路旅客车票特点比较
很明显,目前3种票制并存的局面,不仅给旅客辨别车票和进出站造成不便,也给客票系统前端设备的配置、客流组织、客票采购和票库管理带来诸多困难。这一局面是铁路客票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的暂时现象,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3种类型车票必然要经历优化和统一的过程。
客票票制的选取不仅与旅客的直观感受和使用便利性密切相关,也直接关系到铁路客票系统的售票机、进出站闸机的功能和配置。票制优化既要方便旅客订购票和乘车,又要适合售检票的高度自动化,根据表1,如果统一票制,非接触IC卡作为铁路车票比纸质软票和磁介质纸票更具优势。
建议票制和售检票方式优化为“二代身份证+报销凭据”的模式。具体如下:旅客订、购票时只需获取打印有席位信息的报销凭据,该凭据可以保留利用目前的纸质软票,也可以进一步改进成类似发票的形式;由于实名制要求,旅客进入车站候车时,由人工查验身份信息;在车站进、出站闸机上安装二代身份证读取装置,旅客直接利用第二代身份证通过进、出站闸机。很明显,该方式既适用于自动检票,又适用于人工检票,优于前述所有票制方案。
为了提高自动检票系统的处理速度,在旅客开始检票之前,客票系统应及时把每位旅客的身份证信息下载到进站闸机上,在旅客到达车站通过出站闸机之前,客票系统应及时把每位到达旅客的身份证信息下载到出站闸机上。
考虑到地方发行的“一卡通”的强大影响力,在“一卡通”覆盖范围内的车站进、出站闸机上安装当地“一卡通”读写装置,并实现互联互通,短途旅客即可方便、快捷地使用“一卡通”乘坐铁路列车。
对于频繁通过铁路出行的“常客”,可以通过收取押金发行记名式铁路专用非接触“储值卡”,该卡采用塑基硬卡,所有相关信息均记录在IC卡中,出站闸机不回收。
网络订票、电话订票、多种支付方式和实名制带来的影响十分广泛,不仅需要对客票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旅客票务流程也将发生较大变化,采用前文所述的身份证进、出闸机方案时,对应的旅客票务流程分别见图1、图2和图3。电话订票票务流程与网络订票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3 网上订票旅客票务流程
从上述旅客票务流程可以看出,直接利用身份证进站、乘车和出站,除了旅客通过闸机的方式与目前不同外,其他流程基本保持了现有的票务处理流程,不仅旅客票务流程十分简单,客票系统前端设备的改造量小,客流组织和票源管理也十分简单。
对于没有二代身份证或身份证信息读取存在问题的旅客,检票方式与目前的纸质软票一样,即旅客凭打印有席位信息的报销凭据通过人工查验通道。在短途城际铁路线上,地方“一卡通”旅客可以不办理座席预定,直接利用当地发行的“一卡通”通过进出站闸机,考虑到目前旅客列车种类和席别较多,价格相差较大,可以采取两种处理办法:(1)最低费用法,即不限制旅客乘坐的列车种类和席别,出站时以最低票价扣费;(2)限定席别法,即限制旅客只能乘坐特定的列车种类和席别,出站时按规定列车种类和席别价格扣费。对需要座席的“一卡通”旅客,可以与银行卡支付旅客一样在车站自助设备上办理相关手续并即时扣费,利用身份证通过闸机,上车后对号入座。对使用铁路专用非接触“储值卡”的旅客,票务流程与“一卡通”旅客一致。
铁路客票系统车站前端设备包括:窗口售票机、自助售票机、进站闸机、出站闸机。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可以预见铁路旅客将以网络订票和非现金支付为主的方式完成订、购票交易。为提高铁路运营管理效率,车站购票或网络/电话订票的车站取票交易应该以旅客自助方式为主、人工窗口方式为辅。为充分发挥网络订票、电话订票、多种支付方式以及票制优化带来的优势,应对客票系统前端设备数量较多的大、中型车站进行数量和功能上的优化。
在设备数量方面,考虑到我国庞大的网民和手机用户群体,只要门户网站和呼叫中心方便旅客使用并具有足够处理能力,网络订票和电话订票在总订票和售票数额中的比例将迅速提高,在这类旅客票务处理流程中,大部分流程已经在网络上或呼叫中心完成,只需在票务前端设备上打印报销凭据,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车站自助售票机的处理效率,从而减少大、中型车站售票设备数量。
就设备功能而言,自助售票机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日期、车次、席位查询和选择。
(2)身份证信息获取。
(3)银行卡信息获取。
(4)一卡通信息获取及扣费。
(5)现金自动识别、收取和找零。
(6)打印报销凭据。
由于现金自动识别、收取和找零模块费用高昂,处理速度慢,对于银行卡、一卡通等支付方式,可以对自助售票设备进行功能和配置优化。对于网络订票、电话订票的旅客,可以通过更为简化的车站自助售票设备提供服务。优化后的自助售票机可以分成3类:
I类:全功能,包括上述(1)~(6)功能。
II类:无现金处理模块,不包含上述功能(5)。
III类:仅具备上述(2)、(6)功能。
其中,I类自助售票机可以用于各类旅客,II类自助售票机适用于银行卡、一卡通付款旅客,III类自助售票机仅适用于网络订票、电话订票的旅客。I类、II类自助售票机设置在售票大厅,III类自助售票机宜设置在进站或候车大厅。如果3种类型全部设置在售票大厅,则应分区布置,张贴明显的提醒标志,引导旅客购票行为。优化后的自助售票设备功能配备及特点见表2。
自助售票机分类优化后,各类自助售票机配备数量要根据各类自助售票机的售票速度、旅客支付方式所占比例、网络订票和电话订票所占比例、以及窗口售票与自助售票比例确定。在车站窗口售票机较多时,可参照自助售票机分类方法对车站窗口售票机进行功能和配备优化,实行分类和分区布局,以减少窗口数量,或减少旅客排队时间。
表2 自助售票设备类型及功能配备
采用身份证通过闸机方式时,检票设备数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配置可以简化,无论是进站闸机、还是出站闸机,无需配备磁介质纸票所需磁头和卡票走行机构,既可以节省设备购置成本,还可极大地减少维护和维修工作量。
铁路客票系统票制和前端设备优化的效益来源于两个方面:(1)票制优化带来的管理效益。(2)网络订票、电话订票、多种支付方式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效益分析十分复杂,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数学建模。下文仅对客票系统前端设备优化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概要分析,该部分效益主要体现在客票系统前端设备数量的减少和部分设备单价的降低。
按照当前客票系统前端设备单价,I类自助售票机单价约为25 万元。II类售票机由于不配备现金处理功能,每台节省成本大约8 万元。III类售票机更加简化,每台节省成本大约12 万元。车票统一采用非接触IC卡票时,进、出站闸机无需配备卡票走行机构,每台设备单价有望降低5 万元以上。
假设:
优化前的窗口售票机、自助售票机和代售点售票机数量分别为Qw1、Qa1和Qo1;
网络订票、电话订票占全部订售票总数的比例为Pn(0≤Pn≤1);
网络订票、电话订票使单台售票机售票速度提高n(n>1)倍;
优化后的窗口售票机、自助售票机和代售点售票机数量分别为Qw2、Qa2和Qo2;
旅客订票、购票平均排队时间保持不变。
则有:
Qw2+Qa2+Qo2=(Qw1+Qa1+Qo1)·(1-Pn)+( Qw1+Qa1+Qo1)·Pn/n =( Qw1+Qa1+Qo1)·(1- Pn+ Pn/n)
III类自助售票机的理想配备数量QaIII为:
QaIII=( Qw1+Qa1+Qo1)·Pn/n
很明显,Pn和n越大,售票机数量减少越多。以Pn=0.5, n=2为例,Qw2+Qa2+Qo2=0.75( Qw1+Qa1+Qo1),意味着可以减少25%的售票机。由于网络订票、电话订票的旅客在售票设备6项功能中,只需要支持最简单的2项功能,使III类自助售票机处理速度比I类自助售票机提高3倍,即n=3是完全可能的,在旅客习惯网络订票、电话订票后,该类旅客购票比例Pn达到60%也是完全可能的,此时,Qw2+Qa2+Qo2=0.6( Qw1+Qa1+Qo1),意味着可以减少40%的售票机。设备费用可以减少( Qw1+Qa1+Qo1)·(Pn- Pn/n)·25+ QaIII·12(万元)。
在前面假设基础上,进一步假设:
银行卡支付、一卡通支付占全部订、售票总数的比例为Pc(0≤Pn≤Pc≤1);
银行卡支付、一卡通支付使单台售票机售票速度提高m(m>1)倍。
则有:
Qw2+Qa2+Qo2=( Qw1+Qa1+Qo1)·(1-Pc)+( Qw1+Qa1+Qo1)·Pn/n +( Qw1+Qa1+Qo1)·(Pc-Pn) /m=(Qw1+Qa1+Qo1)·(1- Pc+ Pn/n+(Pc-Pn) /m)
II类自助售票机的理想配备数量QaII为:
QaII=( Qw1+Qa1+Qo1)·(Pc- Pn)/m
很明显,Pc和m越大,售票机数量减少越多。与网上订票、电话订票相比,卡类支付比例Pc可以很高,但设备效率m不可能达到网上订票、电话订票的车站设备效率n。设备费用可以减少(Qw1+Qa1+Qo1)·(Pc- Pn/n-(Pc-Pn) /m)·25+ QaII·8(万元)。
售票设备数量的减少,除了节省设备购置费,还可以减少设备安装工料费,节省运维成本,节省房屋建筑面积和电源消耗。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随着铁路旅客订、购票和乘车实名制的实施,以及网络订票、电话订票和卡类支付应用于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不仅旅客受益,而且铁路客票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以较理想的方式实现铁路客票票制的统一,并对车站前端设备优化,以减少客票系统前端设备数量,降低部分前端设备采购成本,降低系统运维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