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崔 燕
船舶通讯导航研制一直是我国船配行业的短板。作为航海电气与信息化领域的后起之秀,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动作频频,不断推出诸多拥有自主品牌的系列高科技通导系列产品,标志着该公司已经有能力提供完整功能的船舶电气与信息化产品综合解决方案。海兰信为何能在短期内实现这样的快速发展?其成长过程又能给我国船配企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海兰信董事长申万秋表示,尽管目前市场处于“寒冬”,但航运业终将走出低谷,中国船配行业只要能够利用好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在危机时期坚持技术研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就有望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而这样的思路,正与其“以自主产品为核心,同时不断完善和强化全球服务网和市场营销网”的“两网一心”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
在船舶电子领域,国外尤其是欧洲企业长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申万秋介绍,为打破国外垄断,迅速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海兰信每年投入年收入5%以上资金开展研发,而公司于2010年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更为持续加大投入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海兰信已与SPERRY、SAM、Thrane & Thrane等著名欧洲企业开展了技术合作,同时打造了一支超过百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并建立起专业化的研发中心及独立的生产基地。
上述举措使得海兰信的产品研发步伐不断加快。2010年,海兰信研制的HLD-SC 200型船舶操舵控制系统分别通过中国船级社(CCS)认证、德国船级社(GL)认证,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得国际认证的操舵设备;同年11月,该公司研制的HLD-ECS 100型船用电子海图系统顺利通过CCS认证;2011年6月,海兰信自主研发的HLD-BNWAS 100型桥楼综合报警系统通过CCS认证,随后又顺利通过德国船级社(GL)认证;随后,海兰信自主品牌的HLD-800/800C雷达先后通过英国QinetiQ认证与德国船级社(GL)认证;2011年9月,海兰信研制的HLD-ECDIS 1000型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目前该产品已跻身于国际主流产品行列;2011年11月,HLD-BNWAS 100系统、HLD-SC 200操舵控制系统、HLD-RAIS 100 舵角指示系统通过俄罗斯船级社(RS)认证。
通过海兰信搭建的全球化的“市场营销网”及其创新的经销商“利益共享”模式,目前上述产品已被市场接受,其中HLD-SC 200操舵仪已在俄罗斯船舶上成功安装,HLD ECDIS 1000系统、HLD-BNWAS 100系统等也在欧洲、韩国、东南亚等市场获得客户的认可,实现了海外订单的突破。
“在市场危机期间,我国船舶配套企业除应做好技术储备外,还要做好‘客户储备’工作。” 申万秋认为,及时、快捷、周到的服务恰恰是中国配套企业拥有的差异化优势之一,在市场危机中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与客户共度难关的配套企业,最终才能与客户形成彼此信赖且长期合作的关系。为此,近年来海兰信在增强自主产品研发实力的同时,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现已通过自建及与外方合作等方式,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8个服务网点,从而拥有了完善的全球服务网,具备了为全球客户及时提供应急服务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海兰信更是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2011年初,海兰信与江苏新扬子造船、江苏韩通船舶、泰州三福造船、江苏奕淳集团所属的武家嘴船厂4家造船企业共同出资1亿元在南通设立了江苏海兰船舶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申万秋先生介绍,通过江苏海兰这一平台,海兰信一方面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股东船厂的需求;另一方面以客户需求为纽带,整合多家配套设备供应商,与他们结成合作伙伴,进而集中海兰信及合作伙伴的优质产品,为股东船厂集成提供产品及服务。现阶段,上述4家股东船厂每年将提供120~150艘船的基本设备需求,江苏海兰则提供采购服务、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等,从而帮助股东船厂降低设备采购成本,获得高效、便捷的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目前,海兰信已在全球范围内与近4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江苏海兰这一平台,在南通进行船舶电气设备的生产与集成。申万秋表示,在服务好现有股东船厂的前提下,未来江苏海兰还将复制这一业务模式,探索与更多的造船企业和配套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申万秋先生强调,公司将战略合作船厂视为“Client”而非简单的“Customer”,“Customer”的关系是简单买卖,实现商业收益,而“Client”是首先为客户着想,在为客户解决其困扰、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海兰信将在不断赢得更多“Client”的过程中,将江苏海兰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船舶电气系统综合供应平台,更好地发挥自身规模化、专业化、模块化的优势,助力中国船舶工业走出市场寒冬,稳健地持续做大做强。